(058)李京宁 – 一名共产党员的特殊献礼 – 2010年07月01日

2015-04-10 22:00  阅读 856 次 评论 0 条

第58例 杭州市 李京宁 2010-07-01

对于47岁的李明(实名:李京宁)来说,7月1日无疑是一个特殊的日子。作为一名有着27年党龄的共产党员,上午他为挽救一位素未谋面的年轻妈妈而进行了造血干细胞捐献,成为我省第58位捐献者。李明是我省目前为止年龄最大的捐献者,同时也是我省首位捐献造血干细胞的省直机关公务员。省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王冬梅专程赶往浙一医院,向李明的善举表示感谢,并为他颁发了捐献证书。

说起此次捐献,李明平静地笑言:“这只是很小的一件事情,我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但在他的心中还有一个朴素而诚挚的心愿——“碰巧在7月1日捐献,党的89岁生日,这也是我这个老党员对党的献礼了。”

与他此刻的平静相对的,是他在得知配型成功时的兴奋。李明形容听到配型成功这个消息的心情时用了“不敢相信”四个字。而他的家人也非常激动,远在国外读书的儿子也趁着假期回国,支持自己父亲的爱心之举。李明说:“从报名那天起,我便做好了随时捐献的准备,现在终于有机会能亲自去挽救一个人的生命,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我很荣幸。”

李明的这番话说得如此自然,并非没有原因。他之所以会毫无顾虑地加入志愿捐献者的队伍,这都是因为对造血干细胞捐献知识的了解。李明不无痛惜地告诉记者,“我查阅过相关的资料,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造血干细胞资料库在美国,有800多万份。由于库容量大,美国的血液病患者很容易就能从资料库里找到合适的供体进行移植。而我们中国有400多万的血液病患者,造血干细胞资料库容量却只有100多万份,每年都有很多患者因为找不到合适的配型而死亡。”在痛惜之余,李明分析说,我国造血干细胞资料库缺口之所以如此大,主要是人们对捐献造血干细胞的认识存在很多的误区。很多人认为捐献是抽取骨髓,会很痛,更有人认为会伤害身体。但实际上, 这完全是认识上的误区,现在捐献造血干细胞是通过外周血采集,就像献成分血一样,从捐献者手臂静脉处采集全血,通过血细胞分离机提取造血干细胞,同时将其它血液成分回输捐献者体内,只是在注射动员剂过程中会有腰酸、乏力等感冒样症状,但并不会对人体产生损害。

对造血干细胞捐献知识的深入了解源于李明对社会民生问题的关注。“当时通过电视、网络看到许多血液病患者因为找不到合适的造血干细胞而丧失生的机会就觉得很遗憾。进一步了解之后发现台湾一个小岛的入库人数比大陆还要多,心里总觉得不是个滋味。”因此,在2004年,李明就和好友一起留下了血样,当时他已经41岁了。

2009年10月,当省红十字会工作人员联系李明,征求他对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意向时,李明毫不犹豫地答应了。顺利通过初分辨、高分辨检验以及体检后,李明终于在今天得偿夙愿。

当过兵的李明身体素质非常好,平时又注重锻炼,这次为了保证捐献顺利进行,他还暂时戒掉了烟酒。家人对李明的爱心举动也非常支持。从国外回来的儿子始终陪在爸爸身边,出差在外的夫人也不时发短信询问情况。整个采集的过程中,他的精神状态一直不错,不时还跟远在南京的妹妹和外甥通过网络视频扮个鬼脸,表明自己一切都好。一旁,19岁的儿子承担着信息联络员的责任,用QQ实时跟家人朋友汇报情况。“舅舅加油!”“好伟大”……电脑屏幕上,各种鼓励和称赞也不断传递过来。

经过三个多小时的采集,从李明体内成功采集了123毫升造血干细胞悬液,为年仅25岁的白血病妈妈带去福音和希望。

作为省直机关一名正处级干部,李明始终坚持不向外公开自己的详细信息。但他表示,捐献结束后会加入到造血干细胞志愿服务的行列,用自己的亲身体验,去帮助其他志愿捐献者,做好他们的前期心理辅导工作,更多地向社会宣传捐献造血干细胞的重要意义,唤起更多人的爱心。

历史上的今天:

本文地址:https://www.hscd.org/archives/x058.html
关注我们:请关注一下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生命因您而精彩的公众号,公众号:zjhscv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管理员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