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邵洲力 – 播生命“种子” 筑爱心“大树” – 2012年04月16日

2015-04-11 08:00  阅读 1,008 次 评论 0 条

101例 杭州 邵洲力 2012-4-16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这个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

白血病,是儿童和青年中最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因为很难找到配型成功的血液,不能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而让人闻之色变。

在北京,有这样一位白血病的80后姑娘,因为输入了杭州90后姑娘的一袋血,正是这场生命的接力,让这距离1600公里的两座城市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这位杭州的“美丽姑娘”就是浙江大学的学生。

为生命喝彩

——让我的血,为她燃起生命之光

4月17日,在浙江省中医院血液科12楼的“血液采集室”里,躺着一位戴着丝边眼镜、有着浓黑短发的女孩,这已经是她第二次走进这个房间进行干细胞的捐献,因为对方病情偏重,需要进行第二次的捐献,而上一次捐献就在昨天。

尽管有些疲惫,她仍不忘给看望他的老师和同学以一个极其灿烂的笑容,室友方芝在她耳边轻轻地说了一句:“加油!”

这位勇敢的女孩叫邵洲力,是浙江大学巴德年医学班的大四学生,作为一名医学专业的学生,邵洲力用实际行动履行着关爱生命和健康的神圣使命。

躺在床上,两只手臂连着管子,鲜红的血液浸染着导管,尽管针眼处有些微微刺痛,邵洲力的脸上却依然浮现着幸福的笑容。她不时抬头看看那个收集干细胞的袋子,第一次180毫升的干细胞悬液,采集工作持续了整整三个小时,而这一次120毫升的采集又持续了两个小时。

“北京那个姑娘叫什么名字?”

邵洲力笑着摇摇头说:“她是谁不重要,只要我的血液能够给她生命的希望就够了。”

这些宝贵的干细胞,由省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坐飞机直送北京的一家医院,并将在第一时间,输给一位80后的白血病姑娘,以挽救她的生命。

“小姑娘真有善心,谢谢你啊!”病区好几位白血病人和家属过来探望她,连连对她竖起了大拇指。

而这件事情对于邵洲力来说,也有着非凡的意义,在她心中,当一名医生是她从小的梦想,在高考前她毅然报考了浙江大学的巴德年医学班,在大学八年后,她就是一名医学博士生了。

就在前几天,邵洲力提交了自己进入研究生学习阶段的志愿——当一名妇产科医生,想象着几个月后能将正式穿上白大褂,戴上听诊器,邵洲力说:“医生是我将来的事业,以这样的方式开启我的学医之路,对我的意义是重大的。”

热情开朗,勤奋刻苦

——老师同学眼中的邵洲力

邵洲力是一名90后,身上的闪光点却让人怎么道也道不完。成绩优异,在竺可桢学院年年拿奖学金;热情开朗,大家都喜欢与她交朋友;乐于助人,作为寝室长的她,是大伙中的“大姐大”……再多的溢美之词放在这个女孩身上都不为过。

“洲力非常优秀,但十分低调。”室友尹黎说邵洲力最初并不想让大家知道她捐献干细胞的事情,后来周边的同学发现她没去上课,才知道了她的这件事情。

“甚至,班主任和辅导员也是刚刚知道。”知道这个情况后,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老师和医学院的老师就前往医院看望,并给予了鼓励和支持,这也让邵洲力顿感欣慰。

在邵洲力住院的四天里,班上好几位同学来探望小邵。“他们都对我特别好,因为是毕业班,大伙特别忙,一听说我住院了,就连忙来医院看我。”说到身边的朋友,邵洲力变得特别的感性。

寝室的另外三名室友则当起了洲力的“护工”,轮流陪床、买饭,照顾她。“这让我感觉到,其实这一场的生命接力,不是我一个人在战斗。”邵洲力握紧了室友的手。

方芝捋了捋邵洲力微微翘起的头发,看着她两只手臂上几个深红的针眼,说:“接下来要好好休息了,放心好了我们会照顾好你的。”寝室的四个小妮子沉浸在一种特别温馨的氛围的,浓浓的情谊让他们紧紧地依偎在一起。

为了不让父母担心,孝顺懂事的洲力一结束捐献,就给宁波的父母打电话。“对于这些,我会把事情的原委跟父母讲清楚,不让他们担心。”

善解人意的父母,支持了有主见的女儿。有了父母的支持,这条爱心之路便更加得通畅了。

“通过这一次,我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关注骨髓库,其实对身体没多少影响,也不疼。或许我们这样简单的一个行为,就能给患者带来生命的福音。”

重新燃起生命的希望

——这样的意义是巨大的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血液肿瘤科主任汤永明教授称,捐献干细胞与捐献成分血的过程差不多。“从生理学上讲,在捐献干细胞时,干细胞只失去一部分,剩下的会迅速复制,造血功能在短期内就能完全恢复正常,并不会影响人的造血功能和身体健康。”

“我在大一鲜血时就加入了中华骨髓库,那时候才刚满18岁。”邵洲力说当时和她一起鲜血的有好多同学,那时大家几乎都填写了表格,加入了骨髓库。

而如今在中国,像邵洲力这样被录入在中华骨髓库的有150多万人份,是全球第四大的骨髓库。“骨髓库的建设和发展,无疑为患者重新燃起了生命的希望,为构建和谐社会产生了良好的效益。”

“但是,我国人口众多,仍旧有数以百万计的患者正翘首以盼,渴望移植造血干细胞来拯救生命。”汤教授说。

的确,就在邵洲力所在病房一墙相隔的白血病患者们,还在苦苦等待相配的干细胞。在邵洲力休息的时候,一位白血病小男孩的妈妈悄悄来到她的床旁,深情地摸着她的头说:“你真有爱心,我代表白血病病人谢谢你!真希望像你这样的好心人多点,我儿子就有救了……”

“作为血液肿瘤的医护人员,我希望看到涌现更多像小邵这样的好人。”汤教授说这样的爱心是伟大的,对供着来说,这是爱心的接力,对受者来说,那是生命的重生。

捐献干细胞让另一个生命延续,这样的意义很大,概率却很小。“首先得初配成功,然后还得做一系列的身体检查和高分辨,只有等高分辨结果相合,才能进行捐献。”汤教授说,这样的概率不到1%,从录入骨髓库到成功捐献,这个过程可能是几个月、几年、或者10年、20年,甚至许多志愿者可能始终没有捐献的机会。

“我很幸运自己四年前的一个决定,能在现在挽救一个生命。”邵洲力说。

概率很低,这股爱心大潮却愈推愈猛。每年的5月份和12月份,在浙大总会出现几辆白色的献血车。“无偿献血是浙大红十字会开展的特色公益活动之一,至今已经连续开展了28年。”校红十字会常务副秘书长陈德凤说。

在省血液中心的组织下,在校红十字会的积极推动下,浙江大学的无偿献血工作一直处于省内高校前列,成分鲜血及造血干细胞的捐献也逐渐普及。

“我们希望更多的同学参与鲜血及造血干细胞的捐献行列中,大家一起手牵手,心连心,共同守护生命!”陈德凤说。

摘自:《浙江大学报》  作者:林裕

历史上的今天:

本文地址:https://www.hscd.org/archives/x101.html
关注我们:请关注一下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生命因您而精彩的公众号,公众号:zjhscv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管理员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