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医大女生捐造血干细胞救4岁男童

2016-05-10 14:08  阅读 1,003 次 评论 0 条

x275-2

左图:陈玲缘近日在杭州接受造血干细胞采集。(受访者供图)

x275-3

上图:图为陈玲缘获浙江省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管理中心颁发的荣誉证书。

昨天,对于温州医科大学的学生陈玲缘来说是特殊的一天。不久前,当她得知自己造血干细胞可挽救一名患白血病的4岁男孩时,她毅然来到了杭州,并在浙江省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管理中心进行造血干细胞捐献。

90后的陈玲缘是苍南马站人,她是我市第20例、全省第275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

说起为何会想到捐献造血干细胞,陈玲缘说,她在大一时偶然参加了学校组织的一次活动,加入到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后来得知配对成功后,她便赶赴杭州。对于捐献造血干细胞这件事,她从未有过退缩的想法,“能挽留一个4岁小男孩的生命,我感到很开心。”

在去杭州之前,她了解了大量的造血干细胞捐献的知识,因此心中并不疑虑。“之前因为打了动员剂,身体有少许的疼痛,现在已经好多了。而在捐献过程中,除了扎针有些痛外,并无其他不适。”

不过,当得知女儿要捐献骨髓时,家人一开始还是比较担心。“当时家人还停留在捐献要抽骨髓的旧观念里,所以担心我捐献后会对身体造成损害。”陈玲缘说,自己耐心地将所知的造血干细胞知识,以及将整个捐献过程,跟家人解释清楚后,才打消了他们的疑虑。

室友竺攀得知其捐献造血干细胞一事,上周五特意赶到杭州陪伴陈玲缘。在竺攀眼里,陈玲缘是个“各种好”的学霸级人物。“她学习好,奖学金年年拿,而且人品好,和谁都合得来。”竺攀说。

昨天下午,陈玲缘的造血干细胞采集完毕后,立即空运到广东,救助一个身患白血病的4岁小男孩。随后,患者医生代表患者亲属给陈玲缘送来礼物和感谢信。

“我就是想通过亲身经历来告诉别人,其实捐献造血干细胞并不可怕。”陈玲缘说,她希望让更多人了解,捐献造血干细胞其实对捐献者本身并没有大影响,让更多人加入捐献队伍,使更多人得到帮助。

>>>捐献者回访

我市公务员捐献造血干细胞第一人苏海和

不影响健康

还能救别人一命

三垟街道纪工委书记苏海和是我市第9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2006年3月30日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志愿者资料库浙江分库。2012年,他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挽救了一名17岁少年的生命。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对造血干细胞开始了解,接受的人也多了不少。”苏海和说,捐献造血干细胞不仅不会影响身体健康,而且还可能挽救一条生命。而自从捐献后,身边的不少朋友时不时都会向自己询问造血干细胞的知识,而自己也将亲身经历告诉大家,让更多人去了解造血干细胞。

如今只要红会有组织相关活动,自己一般都会参加,通过自身的努力,呼吁更多的人参与到捐献造血干细胞的队伍中来,给白血病患者生的希望。

我市首例跨国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吴祖琴

每天健身

为了能帮助更多人

2014年4月,龙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0后医生吴祖琴为韩国一名骨髓瘤患者捐献自己的造血干细胞,他也是我市首位跨国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在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之后,吴祖琴也时常参与当地红十字会关于骨髓捐献的宣传活动,以自己的亲身感受来劝说身边更多的人加入到捐献活动中来。

“前年成功捐献后,我从市红十字会那里了解到受助者现在恢复得不错,这让我很开心,也意识到有更多的人需要我们帮助。”吴祖琴告诉记者,现在对于自己,也有了更深层次的要求,觉得自己也是其他人的希望,所以更加注重对身体的保养,“因为当医生,熬夜加班避免不了,但是我现在每天都锻炼身体,就是要保持健康。”吴祖琴希望自己能保持健康的体魄来帮助更多的人。

>>>延伸阅读

我市有6000余例 捐献者登记入库

中华骨髓库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31日,中华骨髓库库容2194879人,捐献造血干细胞总计5543例,患者申请查询人数总计52932人。目前中国每10万人中就有4—6人患有白血病,每年新增约4万名白血病患者,其中40%是儿童,以2-7岁居多,而亲缘人群骨髓配型成功率仅为几万至几十万分之一。对患者来说,造血干细胞移植几乎是他们生存的唯一希望。

对于普通患者而言,除了寻找合适的配对者之外,其间所需的费用也制约着很多患者的康复。附一医血液内科主任俞康多年前就开始呼吁设立干细胞移植救助基金,在他的倡议牵头下,2009年我市成立了首个造血干细胞移植专项基金——温州“太平慈善”造血干细胞移植专项基金,目前每年都有三四十名患者受到捐助。

除了帮患者争取救助金,俞医生也在推动让更多人参与到捐献造血干细胞的队伍中来,每有一位志愿者捐献可能就能挽救一个人的生命。

“我市每年新增需要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病人都在500例左右,但能够配对捐献的人数还是太少,最主要还是大家观念上存在误区。”俞医生介绍。

据了解,适龄、健康的志愿者捐献造血干细胞后,由于血细胞数量减少,会促使骨髓把储备的白细胞释放,并刺激骨髓造血功能,促使血细胞的生成,不会影响身体健康。

“目前,我市有6000余例捐献者成功入库,主要是军人、学生、医生以及科技工作者为主,这几年我们也在推动让更多的人加入进来。”俞医生告诉记者,非血缘捐赠者限制在45周岁以下,无疾病。大部分人的体质都没有问题,都可以成为捐献者加入中华骨髓库。只需采集五毫升血液进行DNA配型,之后就存在资料库里。“能够配对成功也是非常幸运的事,成功的概率是十万分之一,所以非常难得。”俞医生介绍。

摘自:温州商报 2015年5月10日第4版(记者 吴健 徐家琪)

历史上的今天:

本文地址:https://www.hscd.org/archives/x275-1.html
关注我们:请关注一下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生命因您而精彩的公众号,公众号:zjhscv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管理员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