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杭造干捐献志愿者中的卫计人

2016-08-01 16:49  阅读 1,293 次 评论 0 条

因为懂得 所以有爱

7月27日上午,余杭区良渚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中心医生骆少俊举行了一个简短的欢送仪式,这位80后的年轻人经过初配高配,成为了余杭区第17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欢送仪式后,他赴杭接受动员剂注射,下周一,他将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用于挽救一个孩子的生命。

骆少俊也成为了余杭卫计系统第五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当天,卫计系统的前四位捐献者包华、杨泳、俞国荣、卢科科也一同前来为骆少俊加油鼓劲。

这些年,余杭卫计系统总是充满着心系大爱的志愿者们的身影,无论是医路公益走街串巷的日常,还是每次无偿献血都冲在一线的医护,身为医者,他们对于生命的认知,比别人更深一层。骆少俊说,作为一名医生,更能理解病痛对病人的折磨,救死扶伤,是医生的职责,能够用自己的行动帮助到别人,这本身既是一种缘分,也是一份责任。

x294-6

  骆少俊和余杭卫计系统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左起:运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郑冲、五院麻醉科护士朱华英、五院护士卢科科、良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骆少俊、仁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俞国荣、崇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杨泳、五常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包华。

骆少俊:捐献不是终点而是起点

x294-1

1986年出生的骆少俊,目前是良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名医生,2014年,骆少俊加入中华骨髓库成为一名志愿者。今年5月完成高配和体检。

皮肤黝黑的骆少俊,平时喜欢踢足球,在同事们的眼中,小骆一直是一个阳光开朗的人。刚得知要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消息,骆少俊的家人很担忧,对于捐献,骆少俊坦言,自己一开始也并不十分了解整个捐献的具体过程。但有个信念一直支持着他去完成捐献,那就是“救人。”骆少俊说,能够完成配对,这个概率本身就是一份多么难得的缘分。身为医生,每天和病人打交道,他深知病人的不易,救死扶伤,这本身就是医生的天职,能够给别人带去重生的希望,这在他看来,是非常美好且奇特的经历。为此,他反复和家人沟通,终于获得了他们的理解和支持。

“捐献不是终点,而是一个起点。”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让更多人了解造血干细胞捐献,有更多热心人能加入进来。

包华: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

x294-7

2011年9月30日,包华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挽救了上海的一位小男孩,成为全国第2420例,浙江省第89例,余杭区第3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中医专业的包华从大二开始关注造血干细胞的捐献,并与许多同学一道成为造血干细胞捐献的志愿者。2011年7月,包华的血样与一名白血病患者配型成功,得知这一消息,包华非常高兴,他说:“自己是医科大学的毕业生,是一名准医生,医生的职责就是救死扶伤,自己的造血干细胞能够为他人带来继续生存下去的希望,是一件很有价值的事情。”

当时,包华刚刚毕业参加事业单位招聘考试,正忙于面试的准备。自始至终,他捐献的决心没有改变,“就业方面的压力,也确实困扰了我,但是一想到对方是一个两三岁的小男孩,我就告诉自己一定要坚持下来,尽自己力量救他。”如今,包华是五常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名医生,一直在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当初治病救人的诺言。

杨泳:患者康复就是最大心愿

x294-8

当自己身上承载着另一个人的生命希望,这是神圣并幸运的。“很多志愿者好多年都没配对成功,我半年不到就配上了,挺幸运。”2014年,余杭崇贤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信息管理科的27岁小伙杨泳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201ml,成为全国第4092例,浙江省第169例,余杭区第7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2013年7月,杨泳参加街道组织的无偿献血活动,留下了自己的血液样本,正式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同年12月,杨泳与江苏一名白血病患者配对成功,并顺利通过高配及体检。为得到家人的支持,杨泳多次做家人思想工作。“如果我不去,那个人可能就没命了。”几番下来,父母同意并支持儿子捐献。

2014年4月8日下午,201ml造血干细胞混悬液采集成功,被江苏红十字会赶来的志愿者接上,马不停蹄地送往江苏。“希望他能早日康复。”杨泳对前来的志愿者说。

俞国荣:这是一种缘分 也是一种责任

x294-9

2015年9月25日,俞国荣在省中医院成功采集230ml造血干细胞混悬液,用于挽救广州一名患有地中海贫血的10岁女孩生命,成为全国第5199例、浙江省第251例、余杭区第11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俞国荣是仁和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名医生。2010年,他在一次造血干细胞宣传入库活动中留下了6ml血液样本,加入到造血干细胞资料库。四年后,当得知有一名患者的造血干细胞和他相配时,俞国荣即刻答应捐献。

俞国荣多年前曾遭遇过一场重大车祸,当时肝破裂做了肝叶大部分切除,是别人的鲜血救了他。“现在我能有机会挽救一个人的生命,用这样的方式去感谢那些帮助过我的人,是冥冥之中的缘分,也是一份医生的责任。”身为医务工作者,他比一般人更知道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同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的妻子说,当得知配型成功时,体会到的是另一个生命等待被挽救的渴望,所以肯定会支持丈夫捐献。在体检以后,她就督促着丈夫调养好身体。夫妻俩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来提高公众对捐献的正确认识,更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到这支爱心队伍里来。

卢科科:生命因爱而精彩

x294-10

卢科科护送余杭第十二位造干捐献者聂康乐(左)的”生命的种子“到北京。

2010年4月8日,还在宁海县梅林卫生院当护士的卢科科成功捐献了183ml造干混悬液,成为全国第1572例,浙江省第52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能配对成功真是一种幸运。” 2009年6月,身为梅林卫生院护士的她在工作中目睹了白血病患者的痛楚,便拉了几位同事一起到县红十字会登记、采样,当起了红十字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

是缘分,也是爱的召唤,当年11月底,卢科科就接到省红十字会的通知,有位苏州白血病患者与她采集的血样配型成功。当时她的男朋友也就是现在的老公梅杰偷偷告诉媒体记者,身高不到1米6的卢科科其实近些年身体并不好,加上工作需要常常熬夜值班,因此婚事也一拖再拖。但得知配型成功,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捐献。

2010年4月,她捐献造血干细胞予人新生。3年后的4月,她孕育了新生命,当上了妈妈! 2011年,卢科科来到余杭第五医院工作,平时积极参与区红十字会的志愿服务活动。作为护士的她,现在是守护在更多需要帮助的病人身边的一名白衣天使。

摘自:余杭新闻网-城乡导报  记者 沈雯

历史上的今天:

本文地址:https://www.hscd.org/archives/x294-1.html
关注我们:请关注一下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生命因您而精彩的公众号,公众号:zjhscv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管理员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