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8)王敏 – 北京12岁男孩的绝症有救了! – 2017年03月15日

2017-03-15 19:25  阅读 1,530 次 评论 0 条

北京一名12岁男童得了罕见的戈谢病,急需救治。3月15日一早,与这名男童配型成功的台州人王敏赶到浙江省中医院造血干细胞采集室,为这名素不相识的男孩捐献造血干细胞。 资料显示,王敏于2004年6月加入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入库已经13年。记者了解到,王敏早在20年多前就登记捐献,终于如愿献出爱心。

两次登记志愿者捐献表

最早要追溯到20多年前

上午,记者在浙江省中医院造血干细胞采集室,见到了王敏。他正安静地躺在床上,身上盖着被子,露出正在采血的手臂,目光沉稳而略显羞涩。右手边“嗡嗡”运作的机器正负责采血、净化、分离。

从上午8点半到中午12点半,王敏要躺足四个小时,把“救命种子”采集完成。

第338例-王敏-台州-2017-03-15

捐献者王敏

王敏告诉记者,他今年50岁,是台州市黄岩区中医院的一名行政人员。去年10月份,他接到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电话,工作人员首先向他确认,是否曾在中华骨髓库登记过造血干细胞捐献。得到“是”的回复后,告知他经过初步配型,一名需要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与他的HLA(人类白细胞抗原)配型相合。

因为距王敏入库已经有13年之久,王敏的年纪也大了,工作人员本以为会被拒绝,当问到“你现在还愿意捐献造血干细胞吗?” 王敏没有犹豫,回答道“只要能配得上,需要我,我就捐。”

通话结束后,王敏隐约意识到,自己20多年来的愿望,可能要照进现实了。

“最早登记捐献的那一次都20多年了,具体哪一天我也记不清了,大概是1997年前后,那时候台州撤地设市不久,当时的团市委组织捐献造血干细胞的相关活动,我是单位里的团委书记负责带队出去。” 王敏说,一开始他没想什么大道理,觉得自己要起到带队作用,就第一个签了志愿捐献者登记表,抽了血。

不过由于登记捐献的时间早,部分早期捐献者流失。而中国红十字会是从2003年设立我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

到了2004年,台州市卫生局组织捐献,王敏又一次登记了志愿捐献者,又抽了血。这一次,他成了中国红十字会的一名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

平时每年都要献血

这次去救一位素不相识的孩子

初筛通过后,还需要经过高分辨配型、体检等一系列程序,完全符合捐献条件才能正式采血,这个过程,往往要好几个月。

王敏平时还是个献血达人,每年都要献一次血,去年12月他照例去献血,上了献血车,他主动跟抽血的护士说,“帮我把高分辨配型的血也抽了吧。”

得到配型成功的消息后,今年1月,王敏主动去当地大医院体检,自己掏钱做了体检,并第一时间把体检结果寄到省里,希望能尽早给病人捐献造血干细胞。

王敏的故事也鼓舞到了其他人,得知他配型成功后,他的同事黄岩区中医院的总护士长当天就签了志愿捐献者登记表。

在他的积极配合下,他被通知3月到省中医院来,11日打动员剂,15日正式采血。

放下手头的工作,王敏带着妻子来到杭州,临走前,他对上高中的儿子说“爸妈这个周末不在家,你自己准备吃的吧。”

他没有想到自己要救的也是一个孩子,“我也是直到今天躺在这张床上才知道对方是个12岁的男孩子。” 王敏望着从自己身体里流出来的血,嘱咐道,“等北京的人来了我要让他们帮我带一句话给那个小朋友‘要自己坚强起来,要加油’。”

受捐者患罕见戈谢病

一年治疗费需200多万元

下午,记者从浙江省红十字会了解到,北京患儿的母亲特意写了一封感谢信。

患儿母亲的感谢信

信中,她提到孩子在2014年被查出患罕见戈谢病,这种病是体内缺少一种酶导致无法分解脂肪,堆积在肝脾内,使孩子肚子越来越大,如果补上这个酶就能跟正常的孩子一样。但是治疗费一年需要200多万元,孩子母亲是个单亲妈妈,一个月收入只能勉强维持生活。即使把房子卖了也只能维持几个月。

2016年6月,孩子妈妈到北京儿童医院,希望奇迹能发生,医生说可以做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遗憾的是,妈妈和孩子的配型并不理想,之后她们就在北京红十字会中心寻找,直到半年后被通知找到了,这个对象正是王敏。

信的最后,孩子妈妈写道:“此时此刻只有感谢,非常感谢你伸出仁爱之手,让孩子增添了战胜病魔的勇气和力量,给予孩子第二次生命,如果可以的话,我一定带着孩子当面表示感谢!我和孩子一定会坚强、勇敢、争取孩子早日康复!再次感谢!”

来源:浙青网-青年时报 作者:蒋菲

历史上的今天:

本文地址:https://www.hscd.org/archives/x338.html
关注我们:请关注一下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生命因您而精彩的公众号,公众号:zjhscv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管理员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