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在杭州某造血干细胞采集室里,34岁的贾林桐安静地躺着,一边听着新闻,一边闭目养神。经过4个多小时的采集,贾林桐成功捐献了252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成为了浙江省第1228例、杭州市第384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贾林桐与造血干细胞捐献的缘分,始于多年前的一次心灵触动。2022年贾林桐看了一部电影《亲爱的小孩》,影片中,一对父母为挽救患白血病的女儿历经艰辛,让他深受触动。电影结束后,他主动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到现代造血干细胞捐献已不再需要骨髓穿刺,而是通过外周血采集,过程更安全、便捷。
“不查不知道,查了之后才发现我们脑海中很多信息已经过时了。”贾林桐说。这次“知识更新”让他也想要尽己所能帮助血液病患者。
自2021年起,他坚持每年献血,并于2022年8月加入中华骨髓库,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
去年,他第一次接到配对成功的消息,激动不已:“感觉生命的价值突然得到了极致的体现。”遗憾的是,后续检查未能推进,捐献未能成行。短暂的失落过后,他依然保持希望:“既然入库了,就随时准备着。”
今年5月份,当再次接到配对成功的电话时,贾林桐相比第一次更加从容淡定。他以一颗平常心面对,他说:“我这个行为对他人产生了一个好的结果就是善,只要能对社会有益的事情就要多多益善。”
捐献当天,贾林桐的妻子特意请假在一旁全程陪伴照料。尽管贾林桐原本不想让妻子来,怕她担心,但妻子坚持要陪在他身边。
在妻子眼中,贾林桐是既善良又勇敢的人。而贾林桐却谦逊地认为,这只是件很平常的事情,谈不上勇敢,反倒是觉得妻子克服担忧来陪伴,才是真正勇敢的人。夫妻二人互相打着气,这份相互理解和支持的情感,成为了贾林桐捐献路上的强大动力。
为确保捐献顺利,贾林桐主动调整了生活方式。他改善了饮食习惯,并每周爬山锻炼。“上一次集中锻炼还是五年前。”他笑着说。这份自律,既是对自己健康的负责,也是对受捐者的承诺。
捐献当天,过程十分顺利,贾林桐心里也松了口气。贾林桐最想对那位陌生的患者说:“加油,早日康复!经历过生死考验的人,未来一定会更坚韧。”他希望自己的微小付出,能帮助对方重获新生,迎接更美好的人生。
来源:杭州网
历史上的今天:
关注我们:请关注一下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管理员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