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董平 – 捐献的抉择永不动摇 – 2012年10月09日

2015-04-11 08:26  阅读 958 次 评论 0 条

“血液和细胞都可以再生,捐献的也只是我身体内的一小部分,而对于需要接受捐献的病人,那是一次非常宝贵的再生机会,我愿意再次救她!”10月9日上午,宁波大学附属医院医生董平,继去年捐献造血干细胞后,再次为素不相识的湖南籍白血病姑娘捐献淋巴细胞,成为宁波市首例,浙江省第三例进行二次干细胞捐献的志愿者。

 “我中了人生的最大奖!”

39岁的董平是湖北黄石人,2006年从同济医科大学研究生毕业后来到宁波大学附属医院工作。在大学时,董平就多次参加无偿献血活动,是学校的献血积极分子。在来宁波的短短7年时间里,他就先后参加6次无偿献血,献血量达1900ML。2009年夏天,他在献血的同时,也填写了一份志愿捐献造血干细胞的表格,决定当一名志愿捐献者。一年后的2010年10月11日,董平得到了与一位白血病患者初配成功的消息,他异常惊奇和兴奋。当宁波市江北区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征求他的捐献意愿时,董平高兴地说:“没想到我入库才一年多就能挽救他人生命,这是我梦寐以求的!”他毫不犹豫地在“高分辨检测知情同意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随后的高配检测、体检进行得异常顺利,可以实施造血干细胞捐献啦!董平听到这个消息,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第一时间便告诉亲友:“我中了人生的最大奖!”2011年1月6日,在浙江省中医院,董平实施了造血干细胞捐献,成功挽救了一名28岁的湖南女孩的生命。

 “我的选择永不动摇!”

2012年8月底,董平接到了浙江省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电话,称那位湖南受捐姑娘病情出现反复,急需输入淋巴细胞来挽救生命。

“那一刻,我仿佛又回到了第一次捐献时的场景。作为一名医生,看到一些白血病患者,看到他们对生命的渴望和追求。想起那位远在湖南的姑娘对生命的渴求,我只能说:没问题!只要能挽救他人的生命,哪怕再捐100次我也愿意!”董平毫不犹豫地决定进行二次捐献

有了第一次捐献的经历,第二次捐献的董平有了不少经验。为了能尽早的进行捐献,他每天加强身体锻炼,同时注意营养调节,饮食起居。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争取时间,再捐成功。2012年10月9日上午,经过精心准备,董平再次安静地躺在血液分离机旁,健康的血液从他的右手臂缓缓流向血液分离机。一小时、两小时,长时间的固定姿势使董平浑身酸胀,但他知道,即使再痛苦,也要坚持不动身体,否则就会停止采集,耽误时间。整整3个小时30分钟,董平一动不动地完成了采集标准——160ML淋巴干细胞。当志愿者把干细胞装入专用冷藏箱准备飞赴北京救人时,董平深情地说:“告诉病人,如果还需要捐献,我仍义不容辞!”

“我希望更多的人来参与!”

在浙江省中医院干细胞采集病房里,董平躺在床上,边采集,边与诸多前来采访的记者轻松交谈,每句话都透露出责任与深情。

“我是医生,医生就是为被医者而生,我的责任就是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看到他人生命受到疾病威胁,我没有任何理由不勇往直前!”

“拯救别人生命是人间大爱。造血干细胞对于白血病来说,是重获健康生命的希望,志愿捐献干细胞的行为是人道博爱的高尚行为,也是社会文明程度,道德风尚提升的生动表现。每个公民都有责任和医务为挽救他人的生命贡献自己的力量。”

“许多人可能感到捐献造血干细胞会影响自己的身体,其实不需有任何的顾虑,采集的过程和献血很相似,不会产生疼痛,也对身体无害。我作为一名医生,二次捐献干细胞,其实也向世人宣告:捐献干细胞无损身体健康。希望更多的参与进来,让更多的生命得以延续!”

(庄跃勇 郑代丰)

历史上的今天:

本文地址:https://www.hscd.org/archives/x114.html
关注我们:请关注一下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生命因您而精彩的公众号,公众号:zjhscv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管理员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