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入职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的何西顺利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为陌生患者带去生命希望。
近日,浙江省第1253例、宁波市第199例、镇海区第20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何西,在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顺利完成捐献。300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将由志愿者护送,第一时间送到受捐者所在的医院,用于移植治疗。这位刚刚入职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的年轻博士后,用善举为素不相识的患者带去重生的希望。
1992年出生于重庆的何西,2010年本科就读哈尔滨工业大学时首次无偿献血,开启公益之路。此后,他在上海攻读研究生期间坚持捐献血小板,2020年又在南方科技大学读博时主动加入中华骨髓库,他用13年的坚持诠释着“公益无小事”的信念。
今年5月底,何西接到一通电话,起初以为是骚扰电话便未及时接听。后来接通后才得知自己与某位患者初配成功。当时他正忙于博士论文答辩与求职,但得知配型成功的消息后,他毅然放下手中事务,仅用两个月就完成高分辨检测、体检等流程。
面对母亲对捐献安全性的担忧,这位严谨的科研工作者耐心讲解医学知识,并用权威资料打消家人顾虑。“捐献就像做实验,既要遵循科学流程,也要保持良好状态。”为此,他坚持锻炼,一有空就会去跑步,曾经参加半马的他将身体调节到最佳状态。
“捐献造血干细胞和搞科研其实差不多,都是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何西这样形容自己的选择。在等待捐献的日子里,他一边准备毕业事宜,一边找工作。7月初,宁波发达的智能制造产业与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的科研平台深深吸引了他。从投递简历到成功入职,这座“院士之乡”向他敞开了温暖的怀抱。“这里既有前沿的科研土壤,更有崇德向善的社会风尚,正是我向往的地方。”何西坦言。
8月25日,入职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没多久的他就接到红会相关部门的通知,住院开始打动员剂,8月29日上午8点左右正式开始捐献。
就在这时,他收到了来自受捐者的亲笔信。“对我而言,您的捐献不仅仅是一次医疗行为,它更是一份沉甸甸的生命礼物,是穿透病痛阴霾的光。最耀眼的光芒,是让我重燃希望、拥抱未来的坚实基石……当病魔袭来绝望几乎要将我吞噬时,是您这位匿名的天使带来了重生的可能,感谢您为拯救一个陌生生命所做的一切。您的恩情我永远不会忘记!”何西托运送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带句话:“加油,一定会早日康复!”
完成捐献后,他计划去品尝一碗地道的宁波海鲜面,纪念这一特殊时刻。
来源:镇海区红十字会
历史上的今天:
关注我们:请关注一下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管理员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