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2)郑程才 – 一位医学博士“捐髓”心路历程:“我愿时光多繁衍,工作救人两双全” – 2022年09月02日

2022-09-11 08:33  阅读 226 次 评论 0 条

郑程才-第822例-杭州-2022年09月02日

“牢牢车马未离鞍,殚精竭虑又夜阑。我愿时光多繁衍,工作救人两双全。”9月2日12时30分,经过3个小时的采集,浙江大学博士研究生小郑在杭州某医院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258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即刻被志愿者送到外省,移植给一位血液病患者,他也通过一首诗,表达自己此刻的心情。

小郑说,捐献时,看着血液从手臂采集出来进行体外循环,经过机器分离后输回体内,只留下生命的火种—造血干细胞,他在感受如释重负的轻松时,总有那么一份牵挂在心头不时的涌起。

小郑是个大忙人。1991年出生的他,此前是温医大附一院的一名医生,2021年起,就读浙大医学院博士研究生,作为一名分子肿瘤方向的研究人员,他每天要在实验室度过10小时以上。

今年6月初,小郑像往常一样在准备进入实验室工作时,杭州上城区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一个的电话让他心情激动,他与一位血液病患者初次配型成功。小郑这才想起2013年前读大学期间,在一次无偿献血的同时申请加了中华骨髓库。“当时我入读医学院,把白衣执甲,救死扶伤作为自己的天职,而如今的我经历过考研,职业医生,到现在一直泡在实验室里的科研打工仔—医学博士生。虽然工作很忙,任务进度很紧,但为了救人,我没有丝毫犹豫就答应了。”

小郑说,上一次这么激动,还是在两年多前。2020年1月下旬,温州新冠疫情严重,原定于当年2月10日开放的温州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定点重症隔离病房于1月28日晚提前启用。作为温医大附一院医生,小郑接到命令,与同事组建“抗疫第一分队”,成为隔离病房第一批战士。

在隔离病房,小郑负责药品、化验、治疗等医嘱模板的制作等工作,每天工作时间达16小时以上,哪怕回寝室休息了,都还在思索患者的病情变化,分析指南。付出终有所报,2月10日,第一批2位患者成功治愈出院,3天后,又有5位出院,2月14日, “抗疫特种小队”胜利完成任务。因出色的工作表现,小郑和同事一起,受到温州市委市政府表彰。

又是一次救人的任务摆在面前,小郑希望这一天尽快到来。时间来到7月21号,因上午在忙实验,手机没带,到他拿起手机时才发现上面有了二三十个未接电话,短信,原来红十字工作人员联系说患者病情危急,中华骨髓库启动加急程序,需要尽快同步进行捐献前的高分辨检测配型血样采集和体检环节。当时小郑在一周实验的收尾阶段,但他马上表示希望在周日前完成捐献前的各项检查,不能耽误患者救命时间。

捐献的过程也并非一帆风顺,因启动加急程序,高分辨和体检进入绿色通道,结果预计在15个工作日出来,移植也会很快出来。但到了两周后,移植计划还没下来,工作人员告知现在万事具备,只等计划落实。 “因实验工作进度的紧张,我真的很想尽快做完捐献,毕竟已经坚持到了这一步,无论如何不能放弃。”小郑说,他怕因为实验计划的安排与移植计划有冲突,于是他的实验多了一个汇报人,每次提前安排实验时,总是先联系上城区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咨询移植计划是否下来,在确定下一步实验的时间安排。

小郑说,无论是这次捐献救人,还是十三载的医学学习和职业生涯,总有一份牵挂在心头,不变的是成为白衣战士的初心。“此时,看着新鲜的生命火种出炉完成,感受着周围关切的目光,以及读着患者家属寄来的感谢信,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我心中所有的牵挂都化成对患者的祝愿。”

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   记者 王晨辉 通讯员 王晨

历史上的今天:

本文地址:https://www.hscd.org/archives/x822.html
关注我们:请关注一下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生命因您而精彩的公众号,公众号:zjhscv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管理员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