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舟山日报“海山观察”栏目发表评论员文章《大爱也是大孝》聚焦王泽轩捐献造血干细胞挽救血液病患者事件,小编觉得文章观点打破了传统对 “孝” 仅局限于家庭范畴的认知,开创性地将个人对他人生命施以援手的大爱之举,与对父母长辈的孝道相融合。文章以王泽轩捐献造血干细胞为例,从他自身善举切入,巧妙引申出大爱与大孝间内在逻辑关联,这种视角让大众对孝道的理解从狭隘走向广阔,赋予古老孝道新的时代内涵,使文章在众多同类主题论述中脱颖而出。现将文章转发给各位网友。
2月24日,26岁的舟山小伙王泽轩在杭州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成为我市第23位非血缘关系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据《舟山日报》2月25日报道)。无私奉献不仅帮助了他人、感动了众人,还是对“孝”的升华。
无论是捐献造血干细胞,还是捐献人体器官,都是大善之举,理应大力弘扬、从善如流。但现实中很多人为何总是心存顾虑?这大概缘于观念的束缚,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
其实,大爱也是大孝。传统文化并未把自私当作“孝”,岳母刺字“精忠报国”,热血男儿为国捐躯,大义面前身体发肤何足惜也?《孝经》同样认为,“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捐献造血干细胞,不是无端毁伤身体,而是抢救他人生命,这种推己及人的珍惜生命,体现的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也是传统孝道的“升级版”。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应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并赋予时代精神,使之与时俱进。
这些年来,我市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人体器官的志愿者不断增多,让一个个病患重焕生机。同时,登记成为人体器官(遗体、组织)捐献者的市民数以千计。百年之后不让有用器官白白损失,而以另一种方式延续生命,这才是对身体发肤的最大爱惜!
当天,王泽轩在病床上录了视频,并对受捐助患者说:“希望你移植干细胞后能尽快恢复健康,好好生活。也希望你能发动身边人加入骨髓库,一起为更多人提供帮助。”如此大爱、如此大孝,理当发扬光大。
来源:舟山市红十字会
历史上的今天:
关注我们:请关注一下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管理员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