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甬派君有话说】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是器官捐献志愿者,在生命的终点,点亮他人重生的希望;他们是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用无私的奉献,为血液病患者带去生命的火种;他们是无偿献血者,用涓涓热血,架起生命的桥梁;他们是器官捐献协调员,在生与死的边缘,架起希望的桥梁;他们是安宁疗护志愿者,用温暖的陪伴,守护生命最后的尊严。
因为一个共同的选择,他们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生命志愿者”。
让我们走近这群特殊的“生命志愿者”,聆听他们的故事,感受他们的情怀,见证生命的奇迹,传递爱的力量。
2015年,王建琴成功捐献140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宁波市红十字会供图
“10年了,小姑娘13岁了,我想,她现在应该健康、漂亮又快乐吧!”提及远方那位与她没有血缘,却被她视作亲人的小女孩,王建琴总会在心里为她送上最美好的祝福。
王建琴是工商银行宁波市分行的一名员工,她与小姑娘的结缘始于10年前她捐献的140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
2008年的一天,王建琴留下自己的血样加入中华骨髓库,成为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当时也没特别的想法,只是想如果配对成功,就可以挽救一个人的生命。”
不过,王建琴听说非血缘人群间的配型成功率,只有十万分之一甚至更低,有的志愿者终其一辈子都没有机会捐献造血干细胞,她不觉得自己就有这么幸运。时间一长,她就将这个事给忘记了。没想到2014年11月,王建琴居然接到电话通知,说她和一名白血病患者配对成功。“真的?”时隔多年,王建琴依然记得那一刻的自己有多激动。“因为我知道造血干细胞匹配成功,意味着患者有了重生的希望。”
2015年7月14日,她在丈夫和12岁女儿的陪伴下,来到省中医院造血干细胞采集爱心工作室,接受造血干细胞采集。3个小时后,140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从她的身体里被顺利采集出来。她成为宁波市第44位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
王建琴护送造血干细胞。宁波市红十字会供图
让王建琴意外的是,造血干细胞成功移植后,患者家属委托红十字会给她送来一封感谢信。“我觉得我们是幸运的,遇到了好心的您,是您的140毫升造血干细胞让我的孩子有了重生的希望。爱或被爱,都是幸福的,谢谢您……”原来,受捐者是广东一名只有3岁的小女孩。
看着看着,同样有个女儿的王建琴不禁潸然泪下,作为母亲,她完全能理解这位母亲的悲痛与希冀,她希望这个从此与她生命相连的小女孩能够一生安康。
这封感谢信,王建琴一直珍藏着,想念小女孩时,她就会拿出信读一读,在脑海中畅想一下小女孩可能的模样。
这次造血干细胞捐献仿佛打开了王建琴从事公益的大门。她参加无偿献血30次,共献血18000多毫升。
2017年,她加入了人体器官志愿捐献者行列。与此同时,她还加入了浙江省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服务队,利用空闲时间,陪伴志愿者捐献造血干细胞,护送造血干细胞到全国各地。
那一次,她要护送造血干细胞到北京。前一天晚上,她和女儿一起细细折叠了满满一瓶的幸运星,女儿还特别附上了一句祝福“祝早日康复”。
第二天,当她带着这瓶幸运星护送造血干细胞踏上火车时,心里满是感动,她又想起了那位从未谋面的小女孩,当年自己捐献的140毫升造血干细胞也是这样被志愿者日夜兼程地送到小女孩所在医院,重新点燃了女孩生命的火花。
一封感谢信,字里行间是满满的感恩。(陈敏摄)
让王建琴欣慰的是,这几年,宁波献爱心的社会氛围越来越好,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队伍越来越庞大,实现造血干细胞捐献的数量更是一年比一年多。
这不,她的女儿在18岁生日那天,也加入中华骨髓库,成为又一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看着女儿灿烂的笑容,她说她看到了充满希望的明天,因为一代又一代的爱心人士正在接过爱心接力棒。
来源:甬派客户端记者 陈敏 通讯员 殷建国
历史上的今天:
关注我们:请关注一下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管理员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