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在杭州某医院造血干细胞采集室,来自杭州建德的徐向成正在进行造血干细胞捐献采集。采集结束后,他的“生命之血”将被运往远方,为一位素昧平生的患者带去新生。
今年25岁的徐向成是南京某大学研二学生,趁着放暑假回老家,他完成了这次捐献。徐向成的爱心之路,早在大学时期便已开启。那时,他就坚持参与献血活动,还加入了学校的红十字会社团。在社团里,他了解了许多造血干细胞捐献的常识,心中埋下了为他人生命助力的种子。然而,由于学业繁忙,他一直未能找到合适的机会加入中华骨髓库。直到去年4月,在绍兴旅游时看到献血车,他毫不犹豫地留样,正式成为了中华骨髓库的一员。
今年4月,正在图书馆学习的徐向成接到了红十字会的电话,告知他与一位患者造血干细胞匹配成功。这个消息让他既惊讶又激动,“当时接到电话非常惊讶,但是还是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捐献。”徐向成回忆道。他深知造血干细胞匹配成功的几率极小,有的人甚至等待多年都无法匹配到,而自己仅仅一年就得到了这个机会,这让他觉得自己无比幸运。
谈及捐献初衷,徐向成特别提到导师的影响。“导师常教导我们要从身边小事践行人道理念。”这种价值观深深影响了他。面对难得的匹配机会,他坚定地表示:“既然能帮到别人,我义不容辞。”
为了确保捐献顺利进行,徐向成付出了诸多努力。平时就热爱跑步的他,在接到通知后,更加注重自己的饮食习惯。他告别了那些油腻、辛辣的食物,选择了清淡、营养丰富的餐食。同时,他还加强了锻炼,每天都会抽出时间进行跑步、健身等活动。他希望通过良好的身体状态,为患者提供最优质的造血干细胞。
在徐向成的捐献过程中,家人的支持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起初,父母对他的决定感到担心,毕竟造血干细胞捐献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相对陌生且严肃的话题。但徐向成并没有因此而动摇,他通过搜集大量资料和成功案例,耐心地向父母解释捐献的过程和安全性,逐渐消除了他们的顾虑。
入院期间,母亲和妹妹一直陪伴在徐向成身边,母亲会为他精心准备营养丰富的饭菜,妹妹会陪他聊天解闷,让他在紧张的捐献过程中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捐献当天,母亲由于工作原因无法陪同,临走前她特地交给了妹妹一个任务,就是照顾好哥哥。“哥哥做了一件很伟大的事情,希望他可以捐献顺利。”妹妹一边陪徐向成聊天,一边为他加油打气。
经过五个多小时的采集,徐向成成功捐献了269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成为浙江省第1232例,杭州市第385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来源:杭州网(记者 闫雨婷 通讯员 吴琼)
历史上的今天:
关注我们:请关注一下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管理员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