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芮航 – 儿子,捐吧,这是好事呀 – 2014年07月22日

2015-04-11 11:22  阅读 857 次 评论 0 条

第191例 舟山市 芮航 2014-7-22

7月18日,气温升高到35℃,杭城的马路上热浪滚滚。上午,在浙江省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和家人的陪同下,湖州师范学院学子芮航来到省中医院血液科骨髓移植中心,注射了第一针“动员剂”。“妈妈,别担心,你看,整个过程很简单的,就相当于献一次血。过几天,医生在我的手臂静脉中采集血液,通过机器将血液中的造血干细胞分离出来……”看着身旁一直眉头紧皱的母亲,芮航神情轻松,一边安慰母亲,一边配合着医护人员介绍起了骨髓捐献的小知识。

如果一切顺利, 4天后,医院将进行静脉抽血,从芮航体内采取造血干细胞,并送往他并不知道的一家医院,那里的一名身患白血病的11岁小女孩,极有可能因此获得重生。“没想到,真没想到。”虽然已经完成了多道程序,只等到22日捐献造血干细胞了,但芮航对于捐献骨髓这件事还觉得很不可思议,“想到自己的血能带给一个11岁小女孩生的希望,就浑身充满力量。”

芮航成年以来,一直都有献血的习惯。 2012年,正在湖州师范学院就读的他,回到家乡舟山过暑假,并在父亲的陪伴下到当地的献血站献血。那时,正赶上献血站骨髓样本采集,医生一边做着抽血前的准备,一边询问他是否有意向捐献骨髓。“儿子,捐吧,这是好事呀。”父亲的一句话,让芮航毫不犹豫地挽起了袖子。于是那天, 5毫升静脉血从这个少年的血管里被抽取出来。

然后,这些静脉血被作了组织相容性抗原(HLA)分型检查。检查资料又被输入骨髓资料库,静静等待着有一天找到与之相匹配的病人。

据了解,在有血缘关系的人群中,骨髓相匹配的概率是万分之一,而陌生群体的配型成功几率,则是百万分之一。这样的几率,让芮航渐渐淡忘了这件事。

没想到的是,这百万分之一的几率,就让他碰上了。今年年初,芮航接到了省红十字会的电话,要求他进行再次配对,这意味着,他的骨髓和某位白血病患者可能配得上。

1个月后,他到湖州市中心医院进行了全面体检。医生告诉他,高分辨结果相合,再配对结果很成功,体检结果也符合各项要求,将安排他进行骨髓捐赠。“当时真的有点懵了,既高兴又紧张。”回忆起当时的场景,芮航说,得知对方是一个11岁的小女孩后,他的心情沉重却充满力量,只希望后面的所有检查都能顺利,更希望早日通过一个个“关卡”,用自己的骨髓去救一条生命,“我是医学院的学生,等待的过程中,我的心情一直是期待多于害怕,或者说还有点好奇骨髓移植的具体操作。”

然而,就在芮航开心不已的时候,配对成功的消息却令家人喜忧参半。身为红十字会工作者的父亲很支持,而母亲则有些害怕与不安。“妈妈知道我捐献的时候觉得无所谓,但知道配对成功后就有点担心了。”为了安慰母亲,他上网仔细查询了骨髓捐献的相关知识,并且把一些小知识、小图片通过网络、电话等分享给母亲,让她安心。

经过了漫长的等待, 7月初,正在湖州市中心医院实习的芮航等来了消息——接受移植的小女孩目前情况良好,可以开始骨髓捐献的前期准备工作。

7月17日,芮航的父母特地赶到了湖州。第二天,在家人的陪伴下,他来到了浙江省中医院打“动员剂”,促进造血干细胞释放到外周血中,为移植做最后的准备。“提取造血干细胞后,身体可能会出现短时间的疲劳或者酸痛,但从长期看,不会影响身体状况。”医生向他和父母介绍着捐献骨髓后的身体状况和注意事项,“如果一切顺利,不出现排异现象,移植骨髓的患者将保住生命。好样的!小伙子。”

7月22日上午8点20到10点50分,躺在省中医院12楼干细胞采集室病床上的芮航经过2个半小时的捐献,125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从他体内缓缓流出。他是全省191例、我市第四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目前全市有近1900名志愿者加入到了造血干细胞志愿者队伍中。

芮航说,捐献骨髓后将适当休息几天,争取28日重新回到市中心医院实习岗位。

(潘熠)

历史上的今天:

本文地址:https://www.hscd.org/archives/x191.html
关注我们:请关注一下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生命因您而精彩的公众号,公众号:zjhscv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管理员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