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为了那份崇高的生命契约

2017-09-29 09:38  阅读 1,910 次 评论 0 条

“感谢那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给了我妻子第二次生命。”在鄞州人民医院门诊9楼的一间办公室里,孙先生激动地说出这句话。在过去几年里,他的妻子被突如其来的血液病折磨着。好在,一个好心人在中华骨髓库留下的几毫升血样,给孙先生妻子带来生的希望,挽救了她的生命,也挽回了一个家庭。

在鄞州,有1368名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目前已有8人成功捐献。这些志愿者来自各行各业,他们希望用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方式,帮助素未谋面的血液病患者迎来新生。

陈维维捐献造血干细胞(资料图)

生命中最重要的“快递”

“现在回想起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场景,我还是特别激动。”身为鄞州“红色力量”献血志愿者的曹幼君,在2012年5月8日参加志愿献血时,加入了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2014年4月21日,浙江省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管理中心联系上她,说她的造血干细胞与一名白血病患者HLA(人类白细胞抗原)初配成功,问她是否愿意进行高分辨检测,曹幼君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为了能顺利完成捐献,曹幼君多次前往医院进行抽血确认和体检。2014年8月12日,HLA高配成功的消息传来。“我能挽救一个人的生命,这种感觉很难形容。”曹幼君激动地说,“从留下血样那一刻开始,我就给生命做了一次约定,只要有人需要我的造血干细胞,我就一定捐,决不食言。”

2014年8月26日,曹幼君静静地躺着,她的血液通过导管缓缓流向血细胞分离机。这台机器,会从流经的血液中提取造血干细胞。那时,曹幼君脑海里一直回响着:“多么幸运是我,可以帮助到那个小朋友。”

就在曹幼君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同时,远在重庆的一家医院里,一名一岁多的白血病小患者也躺在病床上,等待着曹幼君捐献的造血干细胞,带给他生的希望。

“没见过面,我也不知道孩子叫什么。”曹幼君笑着说,只知道自己成为了鄞州区首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让曹幼君的生活起了很大变化,不少曾经担心身体的亲朋好友也加入到了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曹幼君则在2016年1月9日正式加入浙江省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服务队。

“现在的我更像一名‘快递员’,只是我快递的是救人的造血干细胞。”曹幼君说,目前她“快递”造血干细胞已有5次,每一次都是和时间赛跑,“最怕就是飞机延误,因为在另一座城市,有一名患者等着我手里的造血干细胞救命。”

每次护送造血干细胞前3天,曹幼君就开始关注天气情况,如果高铁能到达的地方,她会首选高铁作为交通工具,这样可尽快将造血干细胞送到医生手里。

“从捐献造血干细胞到护送造血干细胞,身边的人从劝我别捐献造血干细胞,到他们自愿加入捐献队伍,我内心充满了成就感,可以帮助他人,比任何事都开心。”曹幼君说。

鄞州人民医院血液科的护士正走进病房

一位“白衣天使”的捐献之路

在我区1368名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中,有近350名志愿者是医护人员,其中有4人成功捐献,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将“博爱、人道、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发扬光大。

说起捐献造血干细胞,白鹤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陈维维说,自己身为医护人员,本身就肩负着救死扶伤的职责。

2011年5月8日,陈维维参加红十字会组织的广场活动,作为医护人员,她知道造血干细胞移植是血液病患者唯一恢复健康的机会,她主动进行了造血干细胞采样,“多一个人加入中华骨髓库,就给这些患者多一份希望。”

2016年3月15日,陈维维接到区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电话,她的造血干细胞与一名患者初筛成功。陈维维说,配对成功是一种缘分,能给一个毫无血缘关系的人带去生的希望,这是生命的奇迹。

当工作人员征求陈维维的捐献意愿时,她一口答应。可是,家人得知这个消息却高兴不起来,他们担心捐献造血干细胞会对身体带来伤害。

陈维维从网上、书籍中找来资料,耐心地向家人解释,并通过同事联系鄞州人民医院血液科医生,代为向自己家人介绍造血干细胞捐献的相关知识。经过几天的努力,家人对其捐献造血干细胞的疑虑打消了,父母、公婆和丈夫还给予了支持。

从接到电话那一刻起,陈维维就通过各种努力,争取以最好的身体状态,捐献造血干细胞。2016年5月20日至24日,陈维维每天都要打2次“动员剂”,将造血干细胞从骨髓中“动员”到外周血,以便采集。很快,她的手臂上出现许多针孔。

2016年5月24日上午8时30分,陈维维的造血干细胞开始采集,原定采集200毫升、预计3个小时的方案被一个突发状况打乱。采集过程中,医务人员发现从陈维维体内抽离出来的干细胞混悬液中的红细胞量不足,需要多采集30毫升,采集时间也将延长1个小时。工作人员征求陈维维意见时,她答应得十分爽快:“抽吧,只要患者能好起来就行。”

最终,经过4个多小时的采集,浙江省中医院血液科的医务人员共从陈维维体内采集干细胞混悬液230毫升,这份宝贵的“生命之液”由志愿者送往患者所在的医院,成功输送到患者体内。

“那名曾患血液病的陌生人,至今我不知道他在哪。”陈维维笑着说,“希望他身体棒棒的,看到了自己想看的风景,活出了自己想要的样子。”

受捐者家属:感谢所有好心人

2014年2月的一天,孙先生的妻子宋女士牙龈出血,到了止不住血的地步,“我带她去鄞州二院检查,医生让我做好心理准备,说妻子初步诊断是血液病。”

“得知妻子患血液病的那一刻,我整个人都是懵的。”孙先生回忆说,那种恐惧从天而降,甚至不愿意相信。

随后,他带妻子来到鄞州人民医院进行进一步诊断。那时,孙先生多么希望“血液病”只是误诊。可是,奇迹没有发生。当天,宋女士住进了鄞州人民医院血液科病房。

孙先生不敢将确诊结果告诉妻子,“能瞒多久就瞒多久吧。一天,她哭着安慰我说‘没事的’,我就感觉她已经知道自己得了什么病。”

孩子还没上初中,很多想要去的地方还没有去,孙先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调整好自己的情绪,积极与医院血液科带头人裴仁治及其团队商量治疗方案。经过半年的化疗,宋女士暂时可以出院了。2014年9月,病魔再次降临,这一次她的情况比原来更糟。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唯一能让她好起来的办法。”裴仁治告诉孙先生。在多方共同努力下,宋女士的非亲缘关系造血干细胞配对成功。至于捐献者是谁,孙先生说,他只知道对方是贵州一名“90后”小伙。

2015年6月30日,宋女士终于走出无菌仓。从这天起,她获得了重生。

“我去贵州出差时,专门去当地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医院,希望能找到这名小伙,当面致谢,可是没有找到。我还希望通过网络、新闻报道找到蛛丝马迹,依旧没有找到。”孙先生说,“谢谢那名小伙,也谢谢给我妻子捐献血小板的好心人,谢谢治疗团队。如果没有这些好心人,我的妻子无法好起来。”

裴仁治在无菌仓外询问患者近况

越来越多爱心人士温暖着这座城市

从大学生到各行各业的爱心人士,各类红十字志愿者队伍发展迅速,造血干细胞和人体器官(遗体、组织)捐献的事例也不断涌现,所有这些爱心人士和团体正温暖着这座爱心城市。目前,我区人体器官捐献数量位居全省前列。区红十字会荣获全省人体器官捐献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另外,记者昨天从鄞州区红十字会了解到以下这几组数据:

——造血干细胞捐献。从2003年启动至2017年,我区造血干细胞捐献登记1368人,实现捐献8人。

——人体器官捐献。从2010年启动至2017年,人体器官捐献登记347人,实现捐献52人。

——角膜捐献。截至2017年,角膜捐献登记238人,实现捐献66人。

——遗体捐献。2012年至今,遗体捐献登记205人,实现捐献16例。

记者从区献血办了解到,从1998年至2017年5月,我区参加无偿献血达13.9万人(次),累计无偿献血量约45吨;无偿捐献机采血小板6500人次,机采献血量8万U;献血1万毫升以上的170人,献血1000毫升以上达7840人。我区共有110人获得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

此外,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了献血队伍中,“80后”“90后”已成为无偿献血队伍的主力军。近一年来,“80后”“90后”在我区参加无偿献血共占比65%。

来自:鄞州日报 记者 王莎 文/摄

历史上的今天:

本文地址:https://www.hscd.org/archives/yzrb-20170927.html
关注我们:请关注一下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生命因您而精彩的公众号,公众号:zjhscv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管理员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