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例中国人群“超级供体”诱导多能干细胞株制成

首例中国人群“超级供体”诱导多能干细胞株制成

记者3月16日从安徽省干细胞学会获悉,首例中国人群通用型诱导多能干细胞(iPS细胞)近日在安徽省临床级干细胞研发制备中心制成。这一成果可实现细胞制剂即来即用,在最大范围内普及细胞治疗,大幅度降低细胞医疗费用。 科学家一般从人体获得成熟细胞(比如外周血细胞),通过“重编程”在培养皿里制造iPS细胞,接着再诱导其定向分化成为神经、心肌、肝脏等各种人体功能细胞,应用于疾病研究和细胞再生治疗。然而,为每个患者制备自身细胞需要长达数月的等待时间,费用也非常高昂。 人白细胞抗原(HLA)是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体”与“外源”的分子标记,细胞和器官移植时供者和病人HLA配型的差异是引起免疫排斥反应的主要原因。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计算机系统主任王海波表示,HLA配型一直是人体细胞和器官移植临床治疗的关键瓶颈问题,这个问题的突破性研究有潜力造福大量亟需移植治疗的患者。 中盛溯源首席科学家俞君英博士表示,通过分析中国人群HLA配型分布,可以鉴别出高频HLA纯合子的个体。就如同输血时的“O型血”。来源于这些供体iPS细胞的功能细胞在移植时能最大程度地降低免疫排斥,未来可适用于广泛人群。这些供体在每个人类种群中都非常罕见,又被称为“超级供体”。世界多国都已启动制造超级供体iPS细胞,如诺贝尔奖获得者山中伸弥正创建日本人群超级供体iPS细胞库。 安徽省干细胞学会组织多家科研、医疗机构,历时10个月研究中国人群HLA配型分布规律,寻找到罕见“超级供体”,经知情同意取得外周血液细胞,在临床级干细胞研发制备中心“重编程”为通用型iPS细胞。 根据数万人的HLA基因分布规律总结出来,这例超级供体iPS细胞株可覆盖的中国人群约3600万人。 来自:中国新闻网 (记者 吴兰)
阅读 1,616 次
造血干细胞是什么,在人体中起什么作用?

造血干细胞是什么,在人体中起什么作用?

造(zào)血(xuè)干(gàn)细(xì)胞(bāo)(Hematopoietic stem cells, HSCs) 是血液系统中的成体干细胞,是一个异质性的群体,具有长期自我更新的能力和分化成各类成熟血细胞的潜能。它是研究历史最长且最为深入的一类成体干细胞,对研究各类干细胞,包括肿瘤干细胞,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中文名:造血干细胞 外文名:Hematopoietic stem cells,HSCs 读    音:zào xuè gàn xì bāo 1、细胞特性 血液系统中的成熟细胞寿命极短,因此在人的一生中,造血干细胞需要根据机体的生理需求适时的补充血液系统各个成熟细胞组分。同时在损伤、炎症等应激状态下,造血干细胞也扮演着调节和维持体内血液系统各个细胞组分的生理平衡的角色。1961年Till JE, McCulloch EA用小鼠体内脾结节方法第一次证实了造血干细胞的存在。八十年代后,Weissman等多个实验室相继通过细胞表面标记分离出高度纯化的不同阶段的造血干祖细胞。在小鼠造血干细胞的研究中,造血干细胞的分离是通过细胞表面标记Lineage Sca-1c-kit或者细胞代谢方面的特性(侧群细胞)借助于流式细胞仪实现的。九十年代通过引入CD34这个细胞表面标记区分小鼠中长期造血干细胞和短期造血干细胞。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基于SLAM家族分子(CD41,CD48和CD150)进一步富集造血干细胞,SLAM分子在造血干细胞的表达比较稳定,并且能够广泛的应用于各品系的实验小鼠。人HSC表面标记研究也同步发展,目前使用比较广泛的人的造血干细胞表面标记为LineageCD34CD38。 2、与肿瘤关系 大部分白血病,特别是急性髄系白血病(AML)以及慢性髄性白血病(CML)的发生,都直接或间接与造血干细胞异常相关。CML是最经典染色体易位导致造血干细胞恶变的一类常见白血病,其他多数急性髓系白血病由祖细胞直接恶变而来。造血干细胞最先获得染色体易位等主要的致病突变,但并不影响其分化为正常功能的成熟细胞的能力,当染色体易位的造血干细胞或者其分化下游的细胞获得第二次打击之后,就会引发白血病。 造血干细胞在实体肿瘤微环境调节中也有一定作用,如前列腺肿瘤细胞会模拟造血干细胞的分子信号,进入造血微环境,并引起造血干细胞表达谱的改变迫使造血干细胞离开,也可以通过表达造血细胞迁移相关的分子离开造血微环境,最终导致肿瘤的转移。 临床治疗中,造血干细胞移植广泛应用于血液系统疾病以及自身免疫疾病,在其它实体瘤的治疗中,比如淋巴瘤,生殖细胞瘤,乳腺癌,小细胞肺癌,主要应用于常规治疗失败或复发难治以及具有不良预后因素的患者。
加入中华骨髓库,再造生命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