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0)周贵雄 – 几十万分之一的机会!在义乌的他遇到了三次 – 2023年11月08日

(970)周贵雄 – 几十万分之一的机会!在义乌的他遇到了三次 – 2023年11月08日

11月8日,来自贵州毕节的周贵雄在金华市中心医院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为一名素不相识的血液病患者带去生的希望,成为义乌市第19例、北苑街道首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18岁加入无偿献血队伍 出生于1999年的周贵雄来自贵州毕节,如今在义乌市新递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当业务主管。 说起当初自己开始献血的原因,周贵雄说:“我一直觉得无偿献血是件好事,应该去做。17岁的时候我就尝试去献血,但因为当时未成年没能如愿。”2018年,年满18周岁的周贵雄加入无偿献血队伍,每半年献血一次成了他的“习惯”,短短几年时间,他的献血量就达2900毫升。 入库寻找“有缘人” 因为工作原因,周贵雄来到义乌,但他的献血义举一直没有停。2020年5月1日,周贵雄和同伴一起来到义乌之心,看到商场门口停着的献血车,他马上上车献血,这一举动为如今的救人行动播下了希望的种子。 “当时我对捐献造血干细胞并不太了解,在志愿者的介绍下,我觉得应该跟献血一样简单,而且能帮助别人,所以我当场就留下血样,加入了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周贵雄告诉记者,“不管今后有没有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机会,留下血样,总会给患者带来更多的配型机会,如果有缘就义无反顾,如果没有配上,那说明自己的有缘人很健康,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 这次要完成救人使命 “从数据统计来讲,父母和孩子的配型概率是50%,非同卵兄弟姐妹的配型概率是25%,茫茫人海中,寻找10个点位全相合的非亲属,概率也许就是几万甚至几十万分之一。”欢送会上,义乌市无偿献血志愿者队队长程青梅向大家介绍造血干细胞捐献知识,她说,“入库的只是血液的白细胞抗原数据,也就是HLA,这是和患者有机会建立缘分的第一步,如果不入库,再有心捐献救人,也是不可能的。” 就是这么微乎其微的概率,周贵雄遇到了3次。第一次,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工作人员打电话给他,说有患者可能和他初配成功,问他如果有需要愿不愿意捐献,他马上答应了,但之后就没有消息了。2021年3月初的一个晚上,缘分再一次找上周贵雄。在程青梅和北苑卫生院医护人员的协助下,周贵雄完成血样采集,去和第二位“有缘人”进行高分匹配,结果再一次无疾而终。这一次,接到浙江省和贵州省红十字会的电话,周贵雄依然二话不说答应捐献。 “只要有需要,我就不会放弃。”周贵雄告诉记者,“这次需要我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是一个很小的孩子,我自己就有小孩,也更加不忍心,希望此次捐献能够帮助到这个小患者和他的家庭。” 得知周贵雄要去捐献造血干细胞的事情后,公司也非常支持。公司总经理杜海东说,公司不仅要给他带薪休假15天,还将组织员工去医院看望,全力支持他的这一善举。 大爱相髓,为生命“续航” 11月4日起,周贵雄接受了连续5天的动员剂注射,促使他骨髓中的干细胞迁移到外周血中,成功分离出造血干细胞混悬液。11月8日上午,历经数小时,周贵雄成功捐献出自己的造血干细胞混悬液,他成为义乌市今年第4例非血缘关系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自2010年义乌市红十字会开展造血干细胞采样入库登记以来,已有1210例入库,今年以来,义乌已有116人入库。”市红十字会副会长秦景昌表示,造血干细胞捐献是可以拯救血液病重症患者的善举,希望更多人了解到捐献造血干细胞的过程和意义,加入中华骨髓库成为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让更多患者有机会重获新生。 来源:中国义乌网|作者:李嘉婷
(956)孙敏嘉 – “90后”青年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 为生命“续航” – 2023年09月22日

(956)孙敏嘉 – “90后”青年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 为生命“续航” – 2023年09月22日

9月22日,金华市某医院的省红十字造血干细胞采集爱心工作室里正在进行一场生命的“传递”。在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的陪伴下,金东“90后”小伙孙敏嘉进行造血干细胞采集。历经三个半小时,为他成功采集了造血干细胞混悬液148毫升,成为金华市第61例、金东区第2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令人感到温馨的是,捐献现场众多慰问者中,还有不少孙敏嘉的“前辈”,如金东第1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熊健等人。他们的到场鼓励打气,蕴含着爱心的传递和继续。 2016年,还在读大学的孙敏嘉和同学一起采集血样登记,成为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没想到,7年前埋下的挽救生命的种子,竟悄然开花结果。今年8月7日,孙敏嘉接到来自区红十字会的电话,得知自己和一位患者初步配型成功后,孙敏嘉坚定地表示愿意捐献。 对于捐献造血干细胞一事,孙敏嘉得到了家人的支持。起初父母有些担心捐献后孙敏嘉的身体健康,但在孙敏嘉的耐心科普下,他们很快打消了顾虑。一家人用大爱成全了远在他乡的另一个家庭。 接到通知后,孙敏嘉便开始注意起自己的身体,这一个多月来,他每日早睡早起,适度锻炼,清淡饮食,在捐献前保持最优状态。在捐献前,他提前四天住进医院,注射动员剂,“扎针虽然有些疼痛,但一想是在挽救一条生命,便觉得没什么了。”孙敏嘉笑着说。 捐献当天,孙敏嘉早早起床,他躺在采集床上,血液从手臂的一个针管输出,通过血细胞分离机分离出造血干细胞,再从另一个针管将剩余的血液成分回输到体内。看着血袋一点点膨胀,孙敏嘉难掩心中的激动之情,他知道生命的“传递”将从此刻开始。因为双盲原则,孙敏嘉并不清楚受助患者的具体情况,他与患者唯一的联系是一封感谢信。阅读着来自另一个城市的书信,孙敏嘉眼中含泪:“希望通过我的帮助,他能早日康复,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来源:金华市红十字会
加入中华骨髓库,再造生命的奇迹
(949)范崇学 – 赞!50岁的他成为金华年龄最大“造干”捐献者,他说…… – 2023年09月04日

(949)范崇学 – 赞!50岁的他成为金华年龄最大“造干”捐献者,他说…… – 2023年09月04日

9月4日上午9时,50岁的范先生(应本人要求,不公开真实姓名)在金华市中心医院开始捐献造血干细胞,经过3个小时,成功采集了124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记者从金华市红十字会获悉,范先生是我市第60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也是至今为止,我市年龄最大的一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只要能救人,那就无须犹豫” 范先生是永康市石柱镇人,今年已经50岁。 当记者问及得知配型成功后的第一反应是什么时,范先生说:“很激动,因为配型成功的概率太低了。” 范先生成为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是机缘巧合,他一直有献血的习惯。2019年,他在献血的过程中,了解到造血干细胞捐献能救人,于是多留了一份血样,加入了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以下称“中华骨髓库”)。 8月初,范先生接到永康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打来的电话,说他入库血样相关HLA数据与一名患者配型成功,询问他的捐献意愿,他毫不犹豫答应了。 范先生之前的体重不到100斤,为了能够以最健康的状态去完成捐献,范先生坚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加强营养补充和体育锻炼,将身体调整到最佳状态,顺利通过了体检。每次为之做出努力和改变时,他总想着,还有一名血液病患者的生命等着他去拯救。 怕家里人不理解,会担心,范先生并没有第一时间告诉他们,直到快要捐献时,才跟家里人坦言。 “妻子和两个女儿起初都很担心。”范先生说,但是经过他的解释后,家人也从担心变成了支持。为了做好捐献前准备,8月31日,范先生住进了金华市中心医院,妻子李君巧陪伴左右。 为加速骨髓中造血干细胞的生成并释放到外周血中,范先生一天两针“动员剂”,前后打了9针,这也给他带来了嗜睡、腰酸胀的反应。但想到可以延续一条生命,范先生暗暗给自己鼓劲。 9月4日上午9时,采集开始,范先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血液从一只手臂的针管输出,通过血细胞分离机分离出造血干细胞,剩余的血液成分从另一只手臂的针管回输到体内,经过3个小时,总共采集到124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成了患者新的“生命火种”。 “只要能救人,那就无须犹豫。”范先生说,通过捐献造血干细胞,为他人带来希望和新生,非常有意义,对于捐献者而言也是自我人生价值的体现。 全市已有8700余人成为 中华骨髓库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 一份造血干细胞,让两名素昧平生的人,形成另一种形式的“血脉相连”。 据金华市红十字会造血干细胞工作负责人冯瑶洁介绍,像范先生这样的捐献志愿者,全市还有很多。截至目前,全市在中华骨髓库内的捐献志愿者有8700余人,去年入库的就有850余人。范先生是我市自2007年开始,第60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也是至今为止,年龄最大的一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冯瑶洁说,在这些人当中,以医务工作者、老师等居多,其中最小的20岁,最大的50岁。虽然这些捐献者工作领域不同,年龄层次有差异,血液留样有先后,但是他们捐献救人的大爱精神是一致的,都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捐献救人,用可再生的造血干细胞去挽救不可再生的生命。 据悉,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白血病等血液类疾病的有效手段,成功配型的比例大约为十万分之一。造血干细胞采集方式是从外周血中采集,是一种安全、科学的方法,无损捐献者的个人健康,却能挽救重症血液病患者生命。 去年7月29日,在金华市红十字会、金华市中心医院的共同努力下,金华市中心医院还成立了“浙江省红十字造血干细胞采集爱心工作室”,这也是全省首家落户地级市医院的采集室。冯瑶洁表示,以往金华、丽水、衢州等地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都需赴杭州省级医院进行捐献,该采集室成立后,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更为便利,也更有保障。 “自采集室成立以来,各县(市、区)都有了新突破。”冯瑶洁说,金华市首例“00后”捐献者,兰溪市首例捐献者,东阳市、武义县首例女性捐献者都纷纷出现。 2022年,全市完成了造血干细胞采集6例;今年截至9月4日,已完成造血干细胞采集11例,给更多患者和家庭带去了新生的希望。 来源:金彩云客户端 记者 吴越悦
(937)金俊俏 – 东阳90后女社工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 – 2023年07月17日

(937)金俊俏 – 东阳90后女社工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 – 2023年07月17日

7月17日上午,在金华某医院的病床上,经过近5小时的采集,金俊俏捐献了198ml造血干细胞混悬液,这些“生命种子”将为一名血液病患者带去重生的希望。同时,她也成为了我市第14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1994年出生的金俊俏是江北街道某社区的一名社工。2011年,刚刚成为一名大学新生的她积极响应学校的号召,成为一名光荣的无偿献血志愿者。献血的同时,得知造血干细胞可以挽救人的生命,充满爱心的她和同学一起毫不犹豫留下血样,加入了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此后,她也一直坚持参与无偿献血,至今共捐献全血4次,累计1000毫升。 一晃十多年过去了,今年5月份,金俊俏接到了一通来自市红十字会的“特殊电话”,被告知她的血样与一名患者匹配成功。“当下只觉得既激动又幸运,第一时间给和我一起留样的大学同学分享了这个消息。”金俊俏说,她知道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与患者成功匹配的概率很低,这是挽救一个生命的机会,毫不犹豫就点头同意了。 高分辨检测和体检通过后,金俊俏开始积极调整生活习惯,坚持健康饮食,以最佳精神状态和身体条件准备捐献采集。13日,金俊俏动身前往金华某医院,开始接受为期4天的动员剂注射,虽然期间有轻微的腰酸背痛,但她捐献救人的决心丝毫未动摇。 在金俊俏捐献造血干细胞的病房,放有记录以往捐献者故事的资料,这几天她把这些故事翻来覆去看了很多遍,颇为感动。“其实无论是献血或者捐赠造血干细胞都不会影响身体健康,但很多人不了解,还是会有顾虑。”金俊俏说,接下来,她将用自身的经历,身体力行地告诉身边人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意义,动员更多人一起加入到传递爱心的队伍中。 记者丨东阳市融媒体中心 王潇
(929)黄中英 – 造血干细胞捐献再迎“她力量” – 2023年07月04日

(929)黄中英 – 造血干细胞捐献再迎“她力量” – 2023年07月04日

7月4日上午,在金华市某医院,黄中英安静地躺在床上,采集的血液从她一只手臂上的针管输出,通过血细胞分离机分离出造血干细胞,剩余的血液成分经另一只手臂上的针管回输到体内。经过4个多小时的采集,她成功捐献了122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为一名素不相识的血液疾病患者送去新生的希望。据悉,她是东阳市第13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也是该市第2名女性捐献者。 今年26岁的黄中英来自东阳市画水镇。2020年,在公司组织的一次献血活动中,得知捐献造血干细胞可以救助血液病患者,黄中英当场就同意采样,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献血本身就是对身体有益的事,如果配对成功,还能用自己的力量救助一条生命,很有意义。”黄中英说。 今年4月,黄中英接到市红十字会打来的电话,得知自己与一位血液病患者初配成功,她惊讶之余没有迟疑,当即就同意了捐献。 为了保证身体处于健康状态,在高分辨检测和体检通过后,黄中英坚持适当运动、健康饮食,以最佳精神状态和身体条件迎接捐献采集。 6月30日,黄中英动身前往金华,开始接受为期4天的动员剂注射,并于4日成功完成了造血干细胞捐献。她说,希望受捐患者能够早日康复,也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加入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队伍,为更多患者送去生的希望。 记者丨东阳市融媒体中心 王潇
(919)傅昊翔 – 几十万分之一的机会 “95后”义乌小伙被选中了 – 2023年06月12日

(919)傅昊翔 – 几十万分之一的机会 “95后”义乌小伙被选中了 – 2023年06月12日

“终于完成了!心情很激动!”6月12日中午12时30分许,“95后”义乌小伙傅昊翔为另一个生命捐出了252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完成救人使命的他如释重负。 傅昊翔出生于1996年,别看他年纪轻,却已经献血18次,累计献血量达4800毫升。2015年,正在杭州读大学的傅昊翔在学校的献血车上完成了第一次无偿献血。“为什么要去献血?”面对这个问题,傅昊翔笑着说:“这是件好事,为什么不献呢?”之后,献血成了傅昊翔参与公益的一种方式。 回到义乌后,傅昊翔也不忘继续献血。2021年3月9日那天是傅昊翔第5次献血,也是他第一次在义乌参与血小板捐献。献血志愿者虞鹤法的一句话为这次的“救人”行动埋下了希望的种子。“你愿意加入中华骨髓库吗?”在了解了捐献造血干细胞的相关资料后,傅昊翔留下了两管大约10毫升的血样,加入了中华骨髓库,成为一名随时准备捐献造血干细胞救人的志愿者。之后的日子,他几乎每个月都会来到市中心血站,献一次血小板,已经累计献血18次。他相信自己在献血的路上,会一直走下去。2021年12月,浙江省造血干细胞资料库对傅昊翔进行回访时,他仍毫不犹豫表示愿意为他人捐献造血干细胞。 今年3月,傅昊翔接到了一个电话,他的“有缘人”出现了——一名患者与他初分相合。虽然不知道对方是男是女,是胖是瘦,但是傅昊翔非常兴奋,因为除了捐献全血和血小板,这次他真的有机会捐献造血干细胞救人了。要知道,一个陌生人和自己能够配型成功的概率是非常低的,有的是几万甚至几十万分之一的机会! “我配上了吗?”第二次抽血匹配后,傅昊翔经常打电话到市红十字会询问匹配情况。在得知自己与对方高分匹配后,傅昊翔就开始为捐献做准备。早睡早起,饮食清淡,保持锻炼……傅昊翔说:“我是一名入党积极分子,献血也是自己参与公益、向党组织靠拢的一种方式,只要党需要、社会需要,他都会去奉献属于自己的那份力量。我们能互相匹配是很难得的事,很希望自己能帮上忙,所以保证良好的身体状况很重要。” 6月8日一大早,傅昊翔“偷偷”拎着行李出门了,他没有把这次救人行动告诉家里人。“我怕父母担心,就先不告诉他们。等我完成使命再告诉父母,相信他们知道后也会理解支持我的。”在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护送下,傅昊翔当天赶往金华市中心医院办理入院,开始注射动员剂,做捐献前的准备,并于6月12日上午进行造血干细胞采集。从傅昊翔手臂上抽取的造血干细胞,将带着所有人的祝福和希望,汇聚到一起,并由专门的使者送到患者所在医院,缓缓输入患者体内,帮助他重建造血功能。 据悉,傅昊翔成为浙江省第919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也是义乌第18例非血缘关系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还是义乌今年第3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如今在义乌,像傅昊翔这样加入中华骨髓库的年轻人越来越多。据统计,自2010年市红十字会开展造血干细胞采样入库登记以来,已有1128例入库,平均年龄30岁左右。市红十字会副会长秦景昌说:“从这几年入库数据来看,志愿者趋向年轻化,尤其是大学生入库越来越多。6月14日是第20个世界献血者日,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这个行列,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为更多患者带去生的希望。” 记者: 陈健贤 王超 来源:义乌市融媒体中心(新莓汇)
捐献造血干细胞,点燃生命希望
(917)陈娟瑶 – 续燃生命!造血干细胞捐献迎来“她力量” – 2023年06月02日

(917)陈娟瑶 – 续燃生命!造血干细胞捐献迎来“她力量” – 2023年06月02日

6月2日,29岁的陈娟瑶在金华市中心医院顺利完成造血干细胞采集,为一名素不相识的血液疾病患者送去新生的希望。陈娟瑶因此成为我市第12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也是我市首例女性捐献者。 陈娟瑶是我市某艺术学校的一名教师。2021年的一天,她在逛街时看到一辆无偿献血车,当即上车献血,并加入了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我一直想要献血,在自己的能力之内帮助别人是一件快乐的事情。”陈娟瑶说。 今年2月,陈娟瑶接到了初配成功的电话。当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询问她是否愿意捐献干细胞时,她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我加入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的初衷就是为了帮助别人,能用自己的力量救助生命,很有意义。”陈娟瑶说,学校领导同事也非常支持她的决定,主动分担她的工作,让她全身心完成这次捐献。 经过高分辨检测和体检后,最终陈娟瑶符合捐献条件。“起初父母担心捐献造血干细胞会对我的身体有影响,不是很支持。后来我耐心跟父母解释,打消了他们的顾虑。”陈娟瑶说。5月29日,陈娟瑶在家人的陪同下,动身前往金华市中心医院,开始接受为期4天的动员剂注射,并于昨日成功捐献了162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 “虽然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中女性相对男性较少,但男性和女性本身没有差别,出于身体构造的不同,有些女性的血管相对细,采集速度会相对慢一点,时间会稍微长一点,因此更值得大家鼓励和点赞。”市红十字会相关负责人说。 完成捐献后,陈娟瑶说,希望受捐患者能够早日康复、享受生活,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加入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队伍,用善心义举挽救更多的生命。 来源:东阳日报  记者 王潇
(901)张锦康 – 全省年龄最小!东阳00后大学生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 – 2023年04月27日

(901)张锦康 – 全省年龄最小!东阳00后大学生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 – 2023年04月27日

4月27日上午,在金华市中心医院,张锦康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温热的血液从他的手臂中缓缓流出,进入造血干细胞采集机。经过几小时的采集,张锦康成功捐献了180ml造血干细胞混悬液,为素不相识的血液疾病患者送去“生命火种”。而张锦康也成为了浙江省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最年轻的捐献者。 2003年出生的张锦康是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的一名学生。去年10月,在一次无偿献血活动中,他了解到造血干细胞捐献的相关知识,当即留取血样,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资料库,成为了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 没想到,造血干细胞初配成功的消息很快传来。今年2月,张锦康接到了市红十字工作人员的电话。“接到电话时,我特别激动。作为一名大学生,能用自己的造血干细胞去挽救一个生命,很值得。”张锦康说,当工作人员问及他是否愿意捐献时,他毫不犹豫点头同意,并积极配合高分辨分型检测和体检。 得知具体的捐献日期后,张锦康开始注意清淡饮食,调整作息时间减少熬夜,努力保持健康的身体状况,为捐献做准备。张锦康的家人和朋友得知他的决定后,也表示非常支持。4月23日,张锦康出发前往金华市中医院,开始接受为期4天的动员剂注射,并于4月27日成功捐献了造血干细胞,成为我市第11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我知道白血病是一种可怕的疾病,希望我的捐献对象能有足够的力量和勇气去面对这个挑战,战胜疾病,走出阴霾,重新拥有健康和幸福。”张锦康说,希望能有更多人加入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的行列,挽救更多的生命。 记者|东阳市融媒体中心 王潇
(892)潘越 – 传递“新生”!金华00后小伙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 – 2023年04月04日

(892)潘越 – 传递“新生”!金华00后小伙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 – 2023年04月04日

“既然有机会帮助到别人,挽救一个家庭,我一定尽力!”4月4日,00后小伙潘越在金华市中心医院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他的“生命种子”,将为一名素未谋面的血液病小患者带去生的希望。 记者了解到,他是迄今为止,金华年龄最小的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潘越是金华武义人,出生于2002年,目前在绍兴文理学院上大三。他和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结缘,还得追溯到3年前。那年7月,参加完高考的他,在一次无偿献血后,加入中华骨髓库。“当时是受在做志愿者的同学影响,从没想到自己有一天真能救人一命。”潘越说。 今年1月,潘越接到中华骨髓库的电话,说他的血型跟一个血液病患者匹配上了。“我愿意捐献!”潘越很激动,二话不说就同意了。在他看来,这是一件很幸运的事,因为配型成功的概率特别低,只有十万分之一。而且,这对于他的一生来说,都将是一次难忘的经历。 为了以最好的身体状态捐献,1月份以来,潘越每天坚持锻炼身体,饮食上忌重口味。上周,潘越专门从学校赶回金华,赴这场生命之约。在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陪同下,他连续五天注射“动员剂”,终于在今天上午捐献成功。 据介绍,潘越是金华市第54例、浙江省第892例、全国第14963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来源:潮新闻 记者 侯明明 沈立 通讯员 沈云建 钟星晨
(890)陈颜娟 – 义乌80后女商人捐造血干细胞救人 – 2023年03月31日

(890)陈颜娟 – 义乌80后女商人捐造血干细胞救人 – 2023年03月31日

3月27日上午,在义乌市中心血站,一场简单而又隆重的欢送仪式正在进行。大家为陈颜娟系上绶带、送上鲜花,并对她无私奉献的精神表示敬意。 义乌市红十字会、中心血站相关负责人参加了仪式。在义乌第16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邓顺凤和其他献血志愿者祝福下,她从义乌出发,前往金华市中心医院参加造血干细胞捐献。 陈颜娟来自义乌大陈,是一名80后,从事服装生意,热心公益事业,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2007年8月29日,陈颜娟第一次参加无偿献血。十余年来,她已经献了10次血,每次都是400毫升。2019年6月2日,陈颜娟留下了血样,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一次无意的留样,竟点亮了一个家庭的“生命之光”。 去年她接到通知,与一名白血病患者初次配型相合。经过深思熟虑后,陈颜娟同意捐献造血干细胞。“能够配型成功是很难得的。生命需要缘分,经不起等待。能用我的力量去拯救另一个生命,这件事本身就是非常有意义的。”陈颜娟面带微笑的说,这两天厂里的生意很忙,今天凌晨还打包到1点,3点多才睡觉。不管怎么样,原先定好的捐献时间不能推迟。赚钱重要,救人更重要。 当天上午,陈颜娟的女儿李于佳也赶来参加妈妈的欢送仪式。她表示,一直以来都很支持妈妈的善举。爸爸也是一名志愿者,经常参加公益活动。她要把父母的这份爱心传递下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义乌市红十字会志愿者队队长程青梅告诉记者,陈颜娟是义乌第17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也是今年第2例。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这个行列,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为更多患者带去生的希望。 3月31日,在金华市中心医院爱心采集室,陈颜娟成功完成捐献,为一位血液疾病患者点燃了新生的希望。 来源:义乌市融媒体中心( 王凯斌 金龙)
(886)邓顺凤 – 黔浙两地携手,95后“最美医学生” 传递“天使血缘” – 2023年03月21日

(886)邓顺凤 – 黔浙两地携手,95后“最美医学生” 传递“天使血缘” – 2023年03月21日

3月23日一早,小雨霏霏,邓顺凤的心情很好,经过一天的观察,她可以出院了。此前的3月21日,她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为一名血液病患者带去新生。“我和患者素不相识,但我知道患血液病的家庭都很难,完成捐献,我的心里就踏实了。” 这位“95后”女孩是贵州人,2018年还在贵州大学医学院读书时,就加入了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2021年,邓顺凤来到浙江大学读研究生,目前在义乌某医院进行临床学习。 去年12月,她接到贵州省红十字会的电话,得知有一名血液病患者和她的入库血样HLA检测数据初配成功,问她是否愿意捐献造血干细胞。 虽然是一名医学生,但邓顺凤对捐献造血干细胞的事并不熟悉,她立刻去了解相关知识。得知移植造血干细胞是治疗血液病的有效方法,两个陌生人的造血干细胞能匹配上,是一种奇妙的缘分,于是答应了捐献。 今年1月,利用放寒假回老家的时间,邓顺凤完成高分辨配型、健康体检等工作。考虑到自己在浙江临床学习,她询问能否在浙江完成捐献。 对于这一提议,贵州省红十字会马上协调浙江省红十字会,把她的相关资料转到浙江,让邓顺凤就近捐献造血干细胞。两地红十字会携手,助力传递这份“天使血缘”。 3月17日,邓顺凤前往金华的采集医院注射动员剂,以促进造血干细胞大量生长释放到外周血中。21日,她成功捐献160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成为浙江第886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捐献时,志愿者给她读了患者家属写来的感谢信,邓顺凤听后,得知患者和家属非常不容易。邓顺凤说:“他们能够一路坚持下来,已经是生活的勇者。我很理解他们,希望他们能好起来。”于是,邓顺凤也给患者家属回了一封信,鼓励他们勇敢面对,“你一定要看见自己的光,努力生长……保持友善、乐观、不放弃”,并祝福患者早日康复。 来源:金彩云客户端
(883)杨林林 – 东阳今年首例!90后小伙捐献造血干细胞 – 2023年03月17日

(883)杨林林 – 东阳今年首例!90后小伙捐献造血干细胞 – 2023年03月17日

“希望这位与我有缘的同龄人早日康复,拥有更美好的生活!”3月17日,金华市中心医院,1994年出生的杨林林完成了造血干细胞的采集,这珍贵的生命的火种将用于救治一名与其年纪相仿的白血病患者的生命。这也是东阳今年首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杨林林是河南人,于2019年到东阳工作。2020年3月,在公司组织的一次献血活动中,他留下了造血干细胞血样,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 “其实,我并不了解造血干细胞。”杨林林说,献血时,护士问他是否愿意留样,他觉得反正献血了,那就顺便留个样吧。没承想,“生命奇迹”就这样发生了…… “非血缘关系之间的造血干细胞适配概率为几万分之一到几十万分之一,配对成功率极低。”东阳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李晓媚说,2022年12月1日,她得知杨林林的造血干细胞与一名血液病患者初配相合,欣喜之余,第一时间便联系了当事人,询问其捐献意愿。 “这肯定同意呀。”接到电话的杨林林毫不犹豫。 今年2月,杨林林接到东阳市红十字会的通知,称他和患者造血干细胞高分辨匹配成功。在等待结果的这段时间里,杨林林也一直在为捐献作准备,告别了熬夜,戒掉了辛辣食物,坚持每天锻炼身体。前段时间,杨林林顺利通过最后的体检,确定可以捐献,并确认捐献的时间为3月17日。3月13日,杨林林从东阳前往金华市中心医院,进行前期的动员剂注射。 “浙江第883例,金华第51例。”看着病房里粘贴在墙上的数据,杨林林更加坚定了捐献的决心。捐献当天,杨林林还惊喜地收到受捐者委托志愿者写给他的感谢信。 “捐献造血干细胞是对生命的延续,能给予对方一个重生的机会,拯救一个家庭。”杨林林说,希望更多的青年人能够志愿加入到捐献造血干细胞这个志愿活动中来,继续将爱心传递,把这种奉献精神传承下去。 来源:金华红十字会  通讯员 沈思航
(874)赵鸿 – 跨越千里,95后云南小伙在金华捐献造血干细胞 – 2023年02月28日

(874)赵鸿 – 跨越千里,95后云南小伙在金华捐献造血干细胞 – 2023年02月28日

2月28日下午,95后捐献者赵鸿在金华市中心医院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成为今年金华市首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赵鸿是云南昭通人,目前在永康务工。他平时热心公益,曾多次参加无偿献血。在2021年7月的一次无偿献血中,赵鸿听了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介绍,采集血样后成为中华骨髓库的一员。今年春节前夕,他接到电话,被告知自己与一名血液病小患者配型成功。赵鸿很高兴,家人对他的行为也非常支持。在云南老家完成体检、初筛等工作后,节后赵鸿返回永康上班。在浙江省、金华市和永康市红十字会多方协调下,赵鸿来到金华市中心医院进行捐献。他的爱心之举,也得到了所在企业的全力支持。 当天的采样过程中,金华、永康两级红十字会领导一行来到医院看望慰问赵鸿,送上了鲜花和荣誉证书,叮嘱他注意休息。受捐助的患者家属也委托当地红十字会向赵鸿表达了感谢之情。“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您无私捐献的造血干细胞,让我孩子面临枯萎的生命,开出绚烂的玫瑰花!……您和我们是素昧平生的陌生人,您却能伸出援手,用您身体的鲜血,挽救了一个小生命,一个小家庭。” 赵鸿告诉记者,通过捐献能帮助到别人,他觉得很有意义。这名淳朴善良的小伙子,还对医务人员表示感谢,并希望今后有更多的人加入捐献者队伍,承担一份社会责任。 爱在浙里 据了解,去年7月29日,浙江省红十字造血干细胞爱心采集工作室首次落户地级市医院(金华市中心医院),结束了以往金华市捐献者需奔波往返省城捐献的历史。赵鸿是今年该工作室首例捐献者,也是金华第50例、浙江省第874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来源:金彩云客户端
(847)傅山峰 – 心怀感恩 传递大爱 “95后”义商捐献造血干细胞 – 2022年10月24日

(847)傅山峰 – 心怀感恩 传递大爱 “95后”义商捐献造血干细胞 – 2022年10月24日

“感觉挺好的,没有任何不适,最高兴的是我能帮助到他人。”10月27日,记者电话联系上回到家中的傅山峰,说起自己捐献造血干细胞的经历,他表示很奇妙,一个举动就能救下一条命,希望那个病人能早日康复! 傅山峰是义乌后宅人。他继承了“勤耕好学、刚正勇为、诚信包容”的义乌精神,从义乌工商学院毕业后就努力创业,常年在安徽从事物流行业。作为一名“95后”义商,傅山峰不仅有一腔热血,还怀有感恩之心,18岁就开始参加无偿献血。他说:“18岁之前,我动过一场手术,接受了别人的帮助,当时就想,等到我长大了,也要参加无偿献血,把这份爱延续下去。”之后,傅山峰每年定期参加无偿献血。2017年,傅山峰在第4次无偿献血时得知中华骨髓库的相关信息,二话不说就报了名。 “你与一名患者初配成功,是否愿意捐献造血干细胞?”今年8月底,还在安徽创业的傅山峰接到了中华骨髓库的电话,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傅山峰告诉记者:“这么多人里,能匹配成功是很难得的。赚钱和救人,当然是救人重要,所以我马上放下安徽那边的生意,赶来义乌市中心血站做高精度匹配。非常幸运,我能为对方捐献造血干细胞。” 为了不让父母担心,傅山峰只把捐献造血干细胞的事告诉了妻子和姐姐,并没有告诉父母。直到捐献的当天,姐姐才把这件事告诉父母,父亲不放心,急匆匆地赶去金华市中心医院看望傅山峰。“因为傅山峰手臂上的血管比较细,所以他跟其他捐献者不太一样,需要通过脖子上的血管进行捐献。”义乌市红十字会志愿者队队长程青梅说,“我们把整个捐献过程都跟傅爸爸说了一遍,他非常开明,看到儿子安然无恙,也替儿子的决定感到自豪。”最终,傅山峰顺利完成了189ml造血干细胞混悬液的采集,成为浙江省第847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我市第15例非血缘关系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也是我市今年第3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捐献当天,程青梅把受捐者的感谢信送到了傅山峰手里,并读给他听。信中写道:“未曾谋面的恩人,您好,首先非常感谢你对(我)儿子的造血干细胞的捐赠,是你无私的大爱,给了我儿子第二次生命,让我们这个原本绝望的家庭,再一次看到了希望……”听完信后,傅山峰心里暖暖的,他说:“虽然捐献过程有些辛苦,但比起救人,这些辛苦都不算什么,我也希望能有更多人加入中华骨髓库,去帮助更多的病人。” 据统计,自2010年市红十字会开展造血干细胞采样入库登记以来,已经有1176例入库,平均年龄30岁左右。义乌市红十字会副会长秦景昌说:“从这几年入库数据来看,志愿者趋向年轻化,尤其是大学生入库越来越多。我们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这个行列,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为更多患者带去生的希望。” 内容来源:义乌市融媒体中心
(835)王璐翼 – “90后”老师成为武义县第一位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女性志愿者 – 2022年09月27日

(835)王璐翼 – “90后”老师成为武义县第一位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女性志愿者 – 2022年09月27日

9月27日上午,一场生命接力正在进行,“90后”王老师正在进行造血干细胞采集,她的“生命种子”将为一名素未谋面的患者带来重生希望,她是浙江省第835例、金华市第48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王老师是“浙江省造血干细胞采集爱心工作室”落户金华以来第一位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女性志愿者。市、县红十字会相关负责人前往市中心医院看望慰问捐献者,表彰赞扬她的善心义举。 王老师在2021年2月去献血的时候,就留下了血样,加入了中华骨髓库,成为一名志愿者。 “在茫茫人海中,能够因为自己的一点贡献挽救一条生命,我觉得非常的值得!”王老师说,今年6月得知自己和一名血液病患者配型成功,感到既神奇又惊讶,当她再次了解造血干细胞捐献的流程后,毫不犹豫选择了同意捐献,但是家里面顾虑还是很多,最后通过耐心解释,反复向家里人讲解捐献流程......最终,家人决定支持她,同意她捐献造血干细胞。 “刚开始听到这个事情的时候,心里难免有点担心,后来也是通过各方面的了解,觉得对自己本身也是没有太大的伤害,而且也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毕竟对于患者以及其家庭来说,能够让他们有一个比较圆满的生活。我们也会以她为榜样,积极去参加这种对社会有益的活动。”王老师的姐姐说。 造血干细胞捐献,不仅是一个人的爱心故事,也是一群人的爱心义举,大家虽相隔千里,但血液凝结的亲情伴随他们的一生。 “骨髓库里有一位和我相同基因的好心人愿意捐献造血干细胞,这是多么渺小的几率,全世界仅仅十万分之一甚至百万分之一的可能,你的出现,让我心中点起了生命的心火......”“90后”王老师听到受捐者的感谢信内容不禁为之动容,并希望能够以自己的行动鼓励更多的人加入中华骨髓库中,挽救更多的生命和家庭。 目前,我国有数百万名血液病患者等待配型成功,非血缘关系的造血干细胞配型成功率极低。 在此呼吁,希望18~45周岁健康公民积极加入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队伍,在入库采血点抽取8毫升血样,检验通过后,相关资料就会录入中华骨髓库。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最佳年龄为18~55岁,可加速血细胞的新陈代谢,促进造血功能,不会影响身体健康。 来源:金华市红十字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