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幸福感是做这些只有付出的事

2018-01-30 13:29  阅读 723 次 评论 0 条

献血、捐骨髓,日后还捐器官……

她的幸福感是做这些只有付出的事

工行宁波市分行女工王建琴的“大爱”这样写

45岁的王建琴,是中国工商银行宁波市分行现金营运中心的女工。她,和许多普普通通的人们一样,有家,有孩子,有工作,但也许人们操心最多的是吃什么,穿什么,住哪里,怎么赚钱,孩子怎样教育。但对王建琴说,除了这些,还有一件事让她耗尽心力。她作为宁波市第44位、浙江省第241位,全国第5050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她现在每天必须关注的一件事是,中华骨髓库里又加了哪些捐献志愿者,又有哪位志愿者和患者配对成功。参与这其中的生命接力,是她最大的快乐。

出生于1972年的王建琴,清清瘦瘦的中等个子,却有着很结实的身体。面对记者时,王建琴非常认真地说,用健康的身体来帮助别人,使自己的幸福感爆棚。

血与肉的付出,无声的爱

如果有一样东西是需要用血与肉去分享的话,王建琴说,献血、捐骨髓、捐献器官是其中的一样。这是拿自己身体的东西去帮助别人。这种 “慷慨”不是凭一时的血气,而是内心深深的愿意。王建琴的微信名叫“阿舍”,她的意思是愿意为别人舍掉许多,哪怕是提供自己身体的一部分。上个月,王建琴刚刚签署了身后无偿捐献人体器官的志愿者协议。王建琴身体上能捐的都捐了,除了捐骨髓,至今她的献血量已达18400毫升,这相当于四个成年人的血量。王建琴说自己只是很普通的银行员工,没有太多的钱财或者其他东西去帮别人,而献出自己身体里的“活力种子”去救人,再没有比这事更值得了。

2008年,王建琴登记参加捐献造血干细胞,当时中华骨髓库的库容量是200多万,而真正入库的捐献者却很有限,从宁波600来万常住人口来说,她是第44位。因为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年龄有严格限制,是从18周岁到45周岁,王建琴紧紧地抓住时机不放。对于无血缘关系的人们来说,如果要捐献骨髓配对成功的话,机率是十万分之一。所以志愿者从发出捐献意愿的那一刻起就面临一种责任。如果配对成功了就随时要去捐献,这期间他们非常小心,不敢感冒,不敢大吃大喝,生怕身体上有闪失导致不能捐献。

2015年,王建琴终于等到了任务。中华骨髓库的工作人员告诉她,有一名3岁的白血病女孩需要骨髓移植,和她配对成功,正需帮助。王建琴为此已经等待很久了,她在丈夫的陪同下前往浙江省中医院,参加造血干细胞捐献。接连打了四天动员剂,挺过了感冒、腰酸背疼等不同程度的不适症状以后,160毫升造血干细胞悬混液从王建琴身上取出来,供给了那个3岁小女孩。至今她还保留着孩子的母亲托中华骨髓库工作人员带来的信,信中有一句话让王建琴扎心:“我们给了孩子生命,我们享受着孩子对我们的爱和依恋,你给了我们孩子第二次生命,孩子却对你无以为报……”王建琴说,因为这处无声的感恩,使得她和同伴们走在这条道上不知疲倦。两年多过去了,几乎每一天她都要默默地为孩子祝福。

王建琴(右)和干细胞捐献志愿者(中)合影。

人与人的支撑,持久的力量

助人已成为一种习惯。宁波有个民间志愿者组织叫“红色力量”,已有成员200多名,王建琴是其中的成员。他们的目标是组织人员参加义务献血,同时还做一些贫困儿童的结对帮扶工作。他们有一个工作微信群,里面热闹非凡。不理解的人看来,这又不是什么旅游爱好者群,或者摄影群,有许多新鲜有趣的事聊不完。但王建琴说,爱心使得大家有说不尽的话题,今天到这里献血,明天到那里救助,说着这些事,大家都情不自禁地热血沸腾。

眼下,王建琴用心服务的有一个特别的爱心团队,这是浙江省红十字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护送队,他们的工作是把志愿者捐献的造血干细胞悬混液第一时间安全送达指定医院。目前除了医务人员承担着这个重要工作之外,许多都是由志愿者来完成的。而参加护送队的志愿者都是亲身经历过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就像父母疼爱孩子一般,他们心里最清楚这些对另一个生命意味着什么。现在浙江省有近百位这样的志愿者,宁波目前有三位。

2016年2月16日,王建琴接到了重大任务,就是将宁波公交司机陈仁宽为一位地中海贫血症患者捐献的造血干细胞,护送至广州妇儿医院,患者正在等待手术。栎社机场下午三点多的飞机出发,要尽快送达广州妇儿医院。一路上王建琴带着装有造血干细胞悬混液的箱子,像抱着百宝箱,又像带着个新生儿,小心翼翼地,丝毫不敢怠慢。为了保证箱不离身,她不敢上厕所,就一路上没喝一口水。这箱子严格控温,也不能经红外线、x光射线等照射,必须72小时之内送达。执行这样的任务是考验,也是煎熬。因为另一头的患者也许已在高压舱里了,失去了身体所有的免疫力,就等着这个宝贝去救命。当晚上8点,王建琴抱着装有造血干细胞悬混液出现在广州妇儿医院时,虽是寒夜但她却大汗淋漓,等候中的医务人员见了她,紧紧地抱住了她,泪眼中喜极而泣。王建琴说,爱心的路上,就是这样互相搀扶着,一起往前走的。

王建琴护送装有造血干细胞悬混液的箱子。

超越物质的舍与得,永恒的幸福

始终面带笑意的王建琴,其实有着一段很艰苦的童年生活。她12岁那年父亲就过世了,母亲独自一人将她们姐妹三人抚养大。因为儿时生活的艰辛,王建琴特别懂得爱也珍惜爱。从那时起,她发誓要做个好人!王建琴说,自己与丈夫相识相知并相爱,也是缘于公益事业。上世纪90年代,王建琴在恩美儿童福利院看望孤儿时,碰到了丈夫娄华。如今他们的女儿也已13岁了。王建琴是爱心标兵,多次受到表彰,娄华也是企业的行业劳模。爱心散发的热量,将这个家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王建琴说,爱是需要土壤的,她的志愿者公益事业,不光是出于自个人的真情与担当,来自单位、家庭和社会的那份淋漓似雨,滴落如露的支持,却是公益路上永恒的动力。王建琴现在是工行宁波市分行现金营运中心的员工,负责现金清点。一般员工的工作量每天要清点整理300万元到400万元的现钞。在工行市分行近5年时间,她清点的现金已达34亿元,如果将这些以百元大钞堆放的话,将堆满70几平方米的房子。每天“数钱”的工作,常常让她这样想,在当今物质并不匮乏的时代,钱很多时候只是一个符号,而人的获得感肯定不止是物质。

现在的她,工作之余经常参加公益宣传,还参加各种慈善捐赠、学雷锋等活动。她做公益时,常常得到单位领导和社会的肯定。她还因此而被评为工行总行级巾帼标兵、工行宁波市分行优秀共产党员、工行“服务明星”。去年,她刚刚获得了全国金融五一劳动奖章。作为工行系统一名普通员工,她的爱心行为被中国工商银行易会满董事长亲自点赞,并作出“在内部网讯上转载”的重要批示。在今年工行系统推出的系列“暖心”活动中,她又义不容辞站到了队伍前列。有时候走在宁波的大街小巷,人们也许会从人群中辨认出她,用满脸的笑意迎接她,这时候她心里满满的暖意。

最近热播的电影《无问西东》中有一句经典台词叫,“这个世界缺的不是完美的人,而是从心底里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与同情”,王建琴说自己没有上过正规大学,没有太高的文学修养。但她说,看了《无问西东》,其中这句台词让她激动了好几天,说的似乎就是自己内心的独白。

来源 宁波晚报 记者 王元卓 通讯员 沈颖俊 徐文蕾

历史上的今天:

本文地址:https://www.hscd.org/archives/x241-1.html
关注我们:请关注一下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生命因您而精彩的公众号,公众号:zjhscv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管理员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