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上午,来自余杭区黄湖镇某机关工作人员蒋云躺在浙江某医院的病床上,但他的身份不是病人,而是一位传递生命接力棒的造血干细胞捐献者。鲜红的血液从他的手臂里缓缓流出,通过血液细胞分离机,逐渐汇聚成一袋能够挽救他人生命的“火种”。
经过248分钟的采集,蒋云顺利采集270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这袋“生命的种子”将承载所有人的美好祝愿,经过重重接力,为远方的血液病患者萌发新的生命希望。同时蒋云也成为浙江省第1026例,杭州市第314例,余杭区第41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蒋云的日常工作涉及城市管理的方方面面,繁重而细碎。路面巡查,靠脚步丈量;宣传劝导,靠晓之以理;隐患排查,靠谨慎心细……蒋云深知“事虽小,不为不成”的道理,街头巷尾常常可见他奔忙的身影,默默书写着城市的春夏秋冬。
作为一名机关工作人员,蒋云曾在沈阳服役2年。退伍不褪色,他日常坚持无偿献血,用另一种方式践行着军人的使命与担当。也正是他数年来始终坚持的这个小习惯,为他日后成为一名“生命摆渡人”埋下了伏笔。
2017年8月,在黄湖镇组织的一次献血活动中,蒋云在红十字工作人员的介绍下加入了中华骨髓库。“当时不过心念一动,多留出10毫升血样就可以救命,工作人员的这句话对我触动很深,于我而言的举手之劳可能是于他人而言的重焕新生,我认为这是应该去做的事。”
蒋云或许没想过,当时的心念一动,居然会在7年后开花结果。2024年1月,蒋云接到红十字会初配成功的通知。“接到通知时,我很惊讶也很激动,毕竟匹配上的概率只有十万分之一。对于是否捐献我其实没有犹豫过,因为我是能挽救他生命的唯一一个。”蒋云说。
十万和一,两个数字,完全不同的量级。蒋云幸运地成为了“1”,也义无反顾地完成了自己身为“1”的使命。
4月18日,余杭区红十字会联合黄湖镇办事处为蒋云举办了一场欢送会,从余杭区第40例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阮海卫手里接过鲜花那一刻,蒋云也开始奔赴自己为生命接力的旅程。和家人沟通,向单位请假,入院筛查……一切都有条不紊进行着,蒋云的爱心善举让两个相距千里的生命因一袋“生命种子”结缘。
蒋云从去年开始坚持健身,平时身体素质不错,体检环节更是一路绿灯。但住院期间需要注射动员剂促进造血干细胞迅速释放到外周血液中,他的身体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不适症状。每天两针动员剂,让蒋云腰部酸痛,但他仍积极克服。他说,“比起血液病患者身心上遭受的痛苦,我目前的不良反应不算什么。如果能帮助到患者,我就是在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我不觉得难捱。”
“我们一家在痛苦中挣扎彷徨,是您在我们最需要的时刻舍弃自己的时间,克服重重困难,为我们带来了新的生命曙光……”捐献当天,蒋云妻子全程陪同,并为丈夫朗读了这封来自受捐者家属的感谢信。短短一页纸,但力透纸背的书写力度却如重千钧,质朴的话语饱含着受捐者一家人真切深沉的感激之情。
来路不由己,前路尚可期。这是蒋云对于受捐者的美好祝愿,他希望远方饱受疾病折磨的患者能够顺利进行手术,早日恢复健康,重新感受生命的美好与希望。也希望以自己的行动言传身教,告诉儿子有些事可为、必为、勇为!
目前,像蒋云一样,加入中华骨髓库的余杭市民已有5300人。相信未来,更多的“生命种子”,会在这片土地悄然传递与生长。
来源:余杭红会
历史上的今天:
关注我们:请关注一下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公众号:zjhscv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管理员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