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没能为妈妈做的事,现在我做到了。”6月13日,在宁波某造血干细胞采集医院,95后小伙胡建摇平静地说出这句话。
当日,胡建摇成功捐献120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成为浙江省第1220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6月初,胡建摇本应该踏上前往巴基斯坦的航班,与自己朋友在伊斯兰堡开启石英石外贸创业的新起点。新环境、新事业,这本应是胡建摇人生新的转折点。
但他却接到了一通特殊的电话——得知自己的血样与一名血液病患者配型成功。他知道匹配成功的概率极低,相当于中了彩票的头奖,他也知道,那位患者始终在等待他的“救赎”。
没有丝毫犹豫,胡建摇选择推迟已经筹划许久的创业行程。他说:“这次配型成功,是让我有机会挽救别人的生命,这对我的人生有着特殊的意义。”
也许在这之前,没人知道胡建摇内心那个长达二十一年的遗憾。
2004年,8岁的胡建摇遭遇了自己人生中的重大打击——母亲因患血液病最终不幸离世。由于当时的医疗条件有限,再加上配型资源的稀缺,年仅8岁的他,便亲眼目睹了家庭的苦苦挣扎与结果的无能为力。
他见到过母亲因为病重,却不舍得用借来的钱去买止痛药,嘴里总是念叨着那句“要留给孩子读书”;也见到过母亲走后,父亲因为欠下的债务一度颓废。
磨难是生活最严厉的老师,他交出了天真作为学费,却换回了“通透”这本无价教材。胡建摇并没有因为生活的艰辛而对社会报以怨怼或仇恨,反而塑造了“凡事先付以善意”的人生信条。
2023年5月,在一次无偿献血活动中,当工作人员询问他是否愿意留存血样,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时,他毫不犹豫地同意了。
胡建摇说,当自己接到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电话,得知自己的入库血样与患者配型成功时,他是完全能够与患者的家庭共情的。因为当年在自己母亲病逝的事情上,他始终留有一份遗憾。如今,能够和别人配型成功,帮助到别的家庭,他表示自己是真的感到十分荣幸。
当十万乃至百万分之一配型成功率的“幸运”降临在他的身上,胡建摇终于看到了自己弥补遗憾的可能。“当年没能为妈妈做的事,现在我做到了。”当他平静地说出这句话时,背后隐藏的跨越二十一年的思念与救赎也随之被揭开。
6月13日,采集完成后,胡建摇表示:“希望我能够传递这份希望。等TA病好了之后,若是有能力去帮助别人的话,TA也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捐献完成后,他感觉自己仿佛完成了一场历时遥远的对话:妈妈,那个8岁的小男孩已经长大。他不仅撑起了自己的小家,如今也可以伸出双手,稳稳地托举住另一个摇摇欲坠的生命。
推迟的航班终会起飞,但这一次,他选择先为别人扬起远航的帆。
来源:浙江红十字
历史上的今天:
关注我们:请关注一下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管理员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