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在省造血干细胞采集室内一场爱心接力正在温暖上演。李宽成功捐献了240ml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为一位素不相识的血液病患者送去了“生命种子”。他成为浙江省第1242例,杭州市第389例,萧山区第29例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
1990年出生的李宽曾是一名军人,参与过汶川地震救援,如今以善举续写军人担当。捐献当天上午,记者来到了省造血干细胞采集室内,造血干细胞采集仪器运转着,深红的血液随着管子缓缓流入采集器,240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的采集足足用了7个多小时,采集完毕后立即送往受赠者身边。一想到能够救人,李宽很欣慰,“能救人一命,值了!”
这场生命的邂逅始于两年前。2023年8月,李宽在南京出差时走进献血小屋,留下血样加入中华骨髓库。“非亲缘配型成功率仅万分之一,但万一能救人呢?”他未曾料到,这份“万一”在2025年3月化作现实——南京红十字会来电告知配型成功。
惊喜之余亦有忐忑。得知消息时正陪妻子逛街的李宽坦言:“接到信息的那一刻也曾纠结过,担心捐献是否会影响身体,但是放弃这个救人的机会更愧对军人使命。”在思考后,李宽给出答案:愿意,而且这个决定也得到了家人的支持。
造血干细胞捐献,或许还有很多人对它有误解,以为它的捐献需要骨髓穿刺。其实不然,目前,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提倡的采集方式是从外周血中采集造血干细胞,即用科学方法将骨髓血中的造血干细胞大量动员到外周血中,从捐献者手臂静脉处采集全血,再通过血细胞分离机提取造血干细胞,并将其他血液成分回输进捐献者体内。跟日常的成分血捐献类似,不需要骨穿,也不会对身体造成什么危害……在经过科普学习后,李宽更加坚定了捐献的决心。
为了保证捐献的成功率,运动、健身、健康饮食成了生活中的一部分。在高分辨检测、全面体检等过程中,所有报告显示,李宽的血液指标完全符合捐献要求。
在南京和萧山两地红十字会的努力下,李宽前往医院办理入院手续,而这一天恰巧是8月1日建军节,这对军人来说意义非凡。从那天起,他每天都要打两支“动员剂”,用来促进造血干细胞大量生长,释放到外周血中,这也是造血干细胞捐献的重要环节。
李宽说:“入院这天,隔壁床位有个大哥也在捐献造血干细胞,其实就跟平常的献血很相似,看过以后就完全没有顾虑了。”
李宽用行动兑现了这份“生命之约”,在他看来自己所做的仅仅是举手之劳,可他不知道的是,这份善举也给萧山这座城市带来了温暖。当满载生机的混悬液启程时,李宽如释重负:“在萧山生活了很多年,这座城市对我们外来务工人员很包容,也是我的第二个家。后续,我还打算把老婆孩子接来,在萧山安家落户,让孩子们在这里学习、生活、成长。”
萧山有大爱。截至目前,萧山已经有29人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他们中有悬壶济世的医生、诲人不倦的教师,有刚踏入社会的毕业学子、银行工作者等各行各业的爱心人士,更有如李宽这般扎根热土的新萧山人。涓滴善意汇聚大爱,这座城的温度,正由更多年轻的身影接力传递。
来源:萧山区人民政府网站(盛凤琴 孔鹏飞)
历史上的今天:
关注我们:请关注一下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管理员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