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满心期待着,我的造血干细胞能像生命的使者,迅速且顺利地抵达患者体内,为他点燃生的希望,送去生命的火种。”近日,在浙江省一家医院捐献造血干细胞采集室里,“准爸爸”李能望着刚刚从自己体内采集出来、还带着温度的232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采集袋,眼里充满坚定与温柔。
1988年出生的李能,是临平交通系统的一名工作人员。自18岁成年起,他便积极投身于无偿献血事业,截至目前,累计献血量已达7000毫升。谈及为何坚持献血,李能回忆道:偶然间听妈妈提起,我出生后她患上了贫血,后来去医院输过血。得知那些救命的血液都来自爱心人士的无偿奉献,一颗善良的种子便在我心底悄然种下。成年后,我毫不犹豫地挽起袖子,加入了献血的队伍,希望能为他人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2021年,李能在参加临平区组织的“我为七一献热血”活动时,区红十字会志愿者向他详细介绍了造血干细胞捐献的相关知识。了解到这一善举能够为血液病患者带来生的希望,李能毫不犹豫在献血时留下10毫升血样,加入中华骨髓库,成为一名志愿者。“当时一听,就觉得这是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情,我一定要参与进来。”李能说道。
去年9月份,正在工作的李能接到了区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电话,告知他与一名血液病患者配对成功,并询问他捐献意愿。李能没有丝毫犹豫,坚定地答应了下来。
今年7月份,李能顺利通过了高分辨检测和体检后,他更加践行了捐献的决心。此时,他的妻子即将在9月份迎接新生命的诞生,李能在心中许下了一个美好的心愿:“我希望能尽早顺利完成捐献,为患者带来新生,这也将是我以最特别的方式迎接自己孩子的到来。”
8月1日上午,经过5个多小时的采集,232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采集完成。随后,这份承载着生命希望的“礼物”,由专人迅速护送至患者所在的医院。
“当得知你愿意为我母亲捐献的那一刻,就像破晓的曙光,驱散了我们心中因迷茫与无助而笼罩的黑暗。再华美的言辞,都无法表达我们全家人的欣喜与感激之情。”李能告诉记者,这是移植患者儿子写给他的感谢信中的一段话。他看来,能够挽救一个新生命,不仅是一种责任,更是送给即将出生的孩子最珍贵的礼物。
据了解,李能是临平区第48例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随着造血干细胞知识的广泛普及,临平区目前已有6000余人加入到这支充满爱心的队伍中来。临平区红十字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在这场与时间赛跑的生命接力中,李能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他的善举不仅为患者带来了生的希望,更传递了人间大爱,让我们看到了人性中最耀眼的光辉。希望大家能从他的身上汲取社会正能量,积极加入到红十字公益队伍中来,共同支持和参与捐献造血干细胞事业,让更多的生命得以延续。”
供稿来源:临平融媒体中心
历史上的今天:
关注我们:请关注一下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管理员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