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骨髓库第5000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六年前就准备好了

2015-07-08 16:54  阅读 1,231 次 评论 0 条
小义在捐献前向众人摆爱心pose

小义在捐献前向众人摆爱心pose

7月6日中午12时,在海军总医院外科楼输血科,北京分库第217例捐献者小义正在进行采集工作,同时他也成为了中华骨髓库第5000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今年27岁的小义来自内蒙古,六年前辅导老师的一句“造干捐献反正不用抽骨髓”让他在河北上大学期间毅然报名加入了中华骨髓库,现在北京从事救生员的工作。今年5月份通过中华骨髓库检索,他的HLA分型结果和一位年仅6岁,患有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小患者配型相合。通过高分辨检测、全面体检等一系列的后续工作,今天小义捐献的“生命种子”就将输注到小患者体内。

听到配型成功,小义很激动,第一反应是中奖了。“真没想到,通过我几十毫升的造干细胞能挽救一个6岁小女孩的生命。能帮助人的感觉真好。”小义说

小义捐献造干细胞只跟姐姐说了,没告诉父母,怕他们担心,影响捐献。他说,等捐献完了,身体恢复了,再告诉他们。

“没什么反应,跟输液一样,只觉得左臂有抽的感觉,右臂有压的感觉。”躺在床上正在捐献的小义告诉中国网记者。

海军总医院血液科副主任岑坚告诉中国网记者,捐献者提前4天每天打一次动员剂,促进造血干细胞大量生长释放到外周血中。现在造干捐献手段比较先进,加入输液泵,与平时献血一样,捐献者不会出现手臂麻木情况。

今天捐献工作的顺利完成,对小患者的快速救助也体现了人道公益组织,围绕习总书记提出的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开展工作,发挥了好的引领示范作用。为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首都红十字公益组织率先垂范,按照中华骨髓库工作环节和要求,提出和采纳志愿者就近、方便的原则。对于志愿者的再动员谈话、高分辨采集、前期体检、采集捐献及后期跟踪随访等工作,要求在志愿者所在地完成,这样不但方便志愿者顺利完成捐献工作,更缩短了患者的移植周期,为患者的治疗营造了最佳时期,同样节约患者治疗成本及治疗费用。同时,首都红十字组织还提出将加大京津冀其它公益项目的发展合作,更好的发挥首都红十字人道领域的助手作用。

采集当天,中国红十字总会副会长郝林娜前往现场探望和慰问。她说,中华骨髓库的第5000位捐献者,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它代表了5000份爱的传递,也代表了全社会对造血干细胞捐献事业的关注。他们的行为值得我们每个人尊重和学习。5000例,它是这项人道公益事业的里程碑,也将是这项事业在今后发展中越走越远,越来越好的盛世开篇。

来自:中国网(记者 张艳玲)

历史上的今天:

本文地址:https://www.hscd.org/archives/g5000.html
关注我们:请关注一下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生命因您而精彩的公众号,公众号:zjhscv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管理员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