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象山县 吴忠华 2011年5月捐献造血干细胞
我叫吴忠华,男,江苏泰兴市人,1973年5月出生,1991年12月当兵入伍,1996年军校毕业后分配到我的第二故乡浙江象山某部工作,从此开始了近18年的海岛军营生活。
2005年春天,象山县红十字会组织了一次面向部队官兵的造血干细胞采集活动。当时我和200余名官兵一起参加了采集登记活动,成为一名光荣的造血干细胞志愿者。说实话,当时对造血干细胞捐献的知识了解甚少,只是觉得这是一件能够治病救人的好事,每多一名志愿者,病人就会多一份生机。我也知道,造血干细胞配对成功的机率很小,当时的我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碰上这份机缘。
从那时起,我就盼望自己能配型成功,帮助到别人。造血干细胞配型成功的概率是几万到几十万分之一,但一旦配上,就能给一个白血病患者带来生的希望。这本身就是一种缘分,非常有意义。6年时间悄然而逝,这个事情却如石沉大海,毫无音讯。就在我快要淡忘的时候,2011年春节前的一个早上,我突然接到省红十字会的电话通知,得知我与一位白血病男孩配型成功,“你的造血干细胞已与一名患者配型成功了,你与家人商量下,两天后答复是否捐献”。在接电话的一刹那,我又惊喜又紧张,但并没有丝毫犹豫,当时就表示同意捐献。令我欣喜的是,几天后的高分辨检测的各项指标均高度吻合。从那一刻起,我捐赠的信念就更坚定了,总觉得有一个徘徊在生死边缘的人正等着我的帮助。“自己出一份力,就可以拯救一个人的生命,这一天,我期待六年了!”。为了成功进行捐献,我开始着手做各项准备工作。首先我毅然取消原本休假回家装修房子的计划,辞掉了已经签好合同、付下订金的装修队。为确保捐献质量,我制定了详细的健身计划:决然戒掉抽了10多年的香烟;不管工作多忙,坚持每天跑一个3000米、练100个俯卧撑、做50个仰卧起坐;平时注意饮食营养,谢绝喝酒;为防止感冒,时刻注意天气变化增减衣物。从而保证捐献前身体处于最佳状态。
对于我来说,捐献造血干细胞救人是心中一直就有的信念,可以说是准备了6年多最终就要实现的“梦想”。可对于我的家人来说,却是次“突击”战。我来自江苏泰兴的农村,是家里的顶梁柱。我的健康安危对于我的家庭也是“事关重大”。为此,如何说服家人成了我那个阶段日思夜想的主要问题。我在网上查询了关于造血干细胞捐献的相关知识,并将战友王成(已于2006年10月进行了造血干细胞捐献)请到办公室里请教。心中对造血干细胞捐献的整个流程和捐献后可能出现的身体反应等都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回家过完春节,我找了个时间先跟爱人讲了这个事情,深明大义的妻子虽然表示理解,但从她的眼神里,我能感觉到她很担心,她担心原来就是“工作狂”的我身体会因此受到影响,偷偷地哭了好几回,一再问我:“能不能再考虑一下?”而对于农村的父母,我却拖了一段时间才告诉他们,因为我知道,不能跟他们讲太多,讲多了他们也不怎么懂。我先悄悄地与父亲沟通了一下,父亲听后只是一个劲地让我注意身体。当母亲得知我要捐献造血干细胞时,顿时炸开了锅,说啥也不同意,觉得我为一个素不相识的人去冒风险没必要也不值得。我只好找来当医生的同学到家里从医学专业角度做老人家的思想工作。同时又给他们讲战友王成捐献后的现状,老人们才稍稍安心了些。还在读初一的儿子则为我的壮举感到自豪,但想到可能会影响爸爸身体健康的顾虑让他充满了恐惧。面对家人的种种顾虑和担忧,我心里充满了愧疚。只能不断地通过各种方式向他们进行解释。因为我知道捐献对于患者的生命和家庭意味着什么,我是患者及他的家庭新生的希望!同时再次坚定:“这个干细胞,我一定要捐!”
既然配对成功,就要争取早日捐献,患者等待越久越久伤害越大,早一天捐献患者就能早一天恢复健康。在焦急的等待中,捐献的时间终于确定在2011年5月X日。5月X日,象山县红十字会专门为我举行了赴杭州捐献欢送会,在大家的热切关心下,我终于踏上了捐献造血干细胞的爱心之旅。采集医生在了解我的基本情况之后,关切地对我说,“你是一位年龄偏大的志愿者,且捐献对象体重,需要的细胞量比通常150-180毫升的捐献量要多30%以上,细胞采集难度大、风险高,给捐献者带来的痛苦要比其他人要多些,你要做好思想准备啊!”“让生命延续,这点痛不算什么!”我欣然回答。随后,在为期6天的动员剂注射和为期2天的实际采血过程中,我克服高龄、大剂量捐献带来的腰腿疼痛、四肢乏力、缺钙抽搐等种种困难,捐献干细胞289毫升。当天我捐献的“生命的种子”成功注入千里之外的患者体内。我成为浙江省第4位捐献成功的现役军人。
来自:中华骨髓库 《我们》一书
历史上的今天:
关注我们:请关注一下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公众号:zjhscv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管理员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