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淋巴细胞捐献者潘克勤—— 韩国大叔的生命延续着,我很骄傲

2016-12-03 21:01  阅读 1,096 次 评论 0 条

当天的钱江晚报登出了她的一段话:“这个时候,我的造血干细胞应该正输进那位大叔的体内。从此我们之间就有了一种神奇的联系,真是不可思议!我的坚持已经完成,大叔,一定要加油喔,出了无菌舱,你就胜利了,以后的一切会更有信心去面对了。我们在这边为你加油,祈福,相信美好的明天正在等着你……”

qjwb20161202

在G20峰会期间,潘克勤和老公到韩国玩了一个星期。

这是她第一次到韩国,喜欢看TVB的潘克勤对韩剧、韩国并不像同龄的女生那样热衷,不过她和韩国的渊源比一般人可要深厚得多——在一位中年韩国男人的体内,她的造血干细胞、淋巴细胞正在积极工作着,因为他俩的“血脉相连”,这位素不相识、从未谋面的陌生韩国人才能继续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2009年的时候,潘克勤带着“优秀毕业生”荣誉踏入了她一直追求的社会公益事业中,进入了浙江省残联康复中心,正式成为了一名听障儿童康复教师。

2010年的教师节,也是潘克勤入职一周年纪念日,她留下了5毫升血样,加入了中华骨髓库,成为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

这并不是一次心血来潮的举动,在这位30岁的姑娘骨子里,似乎就有一种天生的助人为乐的因子,她的工作就是帮助0—6岁的听障儿童提供听觉言语康复训练,他们和普通孩子一样活泼、可爱,可成为帮助他们重建听力的老师,要比其他的老师更加辛苦,“不过看着他们一个个都有了改变,成就感也是很大的。”潘克勤说话的时候有着独特的温柔,就像是面对着她的学生那样,这大概是每一位善良的人都拥有的特质。

到了2012年2月22日,差不多已经把加入中华骨髓库这件事忘掉的潘克勤接到了浙江省红十字会的电话,告诉她一名韩国的白血病患者与她的造血干细胞样本配对成功,期望她能及时捐献造血干细胞。

潘克勤并没有第一时间答应下来,“因为是跨国捐献,所以要到北京,得花一个星期时间,而那时候又要参加全国的教育教学能力轮训班的培训……”

但这个犹豫并没有持续太久,潘克勤很快就打定了主意——全国的轮训班还有机会参加,但人的生命就只有一次。“捐,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要过很多关 ,比如父母关、自身关。”捐献造血干细胞对自己有什么影响?潘克勤并没有这方面的系统知识,她开始疯狂补课,不仅是为了说服父母,也是为了给自己一个坚定的理由。

而纤弱的潘克勤与韩国患者体重相差了足足50斤,这意味着必须采集两次才能达到合适的细胞数量,比常人足足多了一倍。加上因为是涉外捐献,体检化验需要提供的血样也更多,其中的辛苦不言而喻。

真正的捐献是在半年之后,7月2日至3日,经历总共6小时的两次采集,潘克勤在北京空军总医院成功捐献272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为远隔千里的韩国白血病患者带去了生命的希望。

当天的钱江晚报登出了她的一段话:“这个时候,我的造血干细胞应该正输进那位大叔的体内。从此我们之间就有了一种神奇的联系,真是不可思议!我的坚持已经完成,大叔,一定要加油喔,出了无菌舱,你就胜利了,以后的一切会更有信心去面对了。我们在这边为你加油,祈福,相信美好的明天正在等着你……”她也成为浙江省第107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同时也是浙江省第二位跨国捐献者。

从红十字会那里,潘克勤了解到受捐者的年纪比她的爸爸小10岁,在她心里,偶尔也会祝福这位没法相识的“有缘人”。

到了2013年2月,潘克勤又接到了电话,“说是韩国那位白血病患者病情有反复,需要捐献淋巴细胞。”刚听到这个消息时,潘克勤心里比第一次要安稳多了,“至少他现在还活着,说明我当时的捐献起作用了。”

2013年4月9日,潘克勤再次赴京,在北京空军总医院捐献了94ml的淋巴细胞,再次为远在韩国的白血病患者带去了生命的希望,她也成为浙江省首位女性二次捐献和首位跨国二次捐献的志愿者,“如果我的付出能够挽救他人的生命,那不管再难还是值得去做的。”

现在,潘克勤已经是一个两岁儿子的妈妈了,对于下一个三十年的期许?潘克勤的答案很暖心:“我毕业之后就一头扎进特殊教育,也一直没有想过出去,我很喜欢现在这个行业,我的希望很简单,我希望孩子们都健健康康的,希望自己的工作顺顺利利的。”

来自:钱江晚报 记者 张苗

历史上的今天:

本文地址:https://www.hscd.org/archives/x107-3.html
关注我们:请关注一下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生命因您而精彩的公众号,公众号:zjhscv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管理员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