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允水,苍南县红十字会志愿者、马站镇党委委员
我是一名无偿献血志愿者,也是一枚血液科普的宣讲者。今年41周岁,8月底刚过了生日,算是献血界一块“腊肉”,截止2020年9月,累计献血39次10500毫升。在乡镇基层这么多年,发梢增加了白发,眼角皱纹增加了,但我追求适度健身、引领健康生活的态度没有变。马站镇位于浙江最南部的平原乡镇,新时代各项事业欣欣向荣。我作为一名基层干部,除了完成分管的工作,还积极参与无偿献血等社会公益事业,为群众做助学、帮困、文明引导等志愿服务活动。
第一次无偿献血,有点神秘有点简单
学校毕业后,我去了宁波市江北区,并于1999年6月成为一名共产党员。20周岁的年纪,精力旺盛,除了干好工作,还觉得额外做点事,为自己的青春留下印记。巧合的是8月下旬的一天,我骑车路过宁波市政府门口,献血车一辆和血液科普展板一溜排开,我简单看了下,平时自己做公益小事挺多的,就鼓起勇气挽起袖子,做了血样检测。在展台初步看了下宣传单,走入带点神秘感的车厢,其他几位正献血的志愿者,忙着聊天。车里虽拥挤却充满和谐氛围。轮到我时挽起袖子献血快一点多了。车外阳光猛烈,但采血医师护士服务蛮好的。他们建议先献200Ml。我第一次看到采血针头轻轻推入、看着软管里殷红血液流出,稍微有嘴干和心慌的反应,稍后心态平稳下,随着天平上血袋的晃动很快采好了。采血护士给我一本献血证和一盒牛奶,并交代多喝水多休息。献血证上盖着“宁波市献血办公室”印章,也有一种曾为城市做过公益小事的自豪感。
第一次“髓缘”,从知晓入库到漫长等待那个“他”,时刻准备着
回到苍南县后,如果我遇到单位集中无偿献血、看到县城路上的献血车时,都会算下献血间隔期,上车看看了解下。还有如“7·23”动车事故温州志愿者全城助力无偿献血,对这项公益逐渐加深认识。前几年苍南多台风侵袭影响,我在乡镇防台也看到台湾慈济基金会人员送来防灾雨衣。偶尔查询网页看到慈济骨髓库新闻,还有任贤齐、柯受良主演的比较夸张的骨髓移植故事片《生死速递》。从各类信息中还原造血干细胞的科普真相,它存在哪里,怎么动员出来,怎么采集,我有了初步印象。2012年5月8日国际红十字日,我看到报纸征集志愿者的新闻,从霞关镇政府乘公交车60多公里,到达龙港镇金河广场,参与苍南县红会血样采集入库活动。
时间倒回到3年多前,2017年6月13日我正在下村,突然接到苍南县红会通知,得知中华骨髓库HLA(人类白细胞抗原)与一血液病患者初步配型成功,需要我配合做进一步血液检测。和单位领导请示后,当时我答应了16日的血液检测、温州红会安排的加急体检。7月6日浙江省红十字会正式通知我血液高分辨配型成功,需要7月21日赴杭州捐献。26日上午在省中医院12楼造血干细胞采集室成功捐献,成为全国第6634例、浙江省第360例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也是苍南县首例公务员捐献志愿者。采集造血干细胞,按照捐献法规采用外周血分离方法。志愿者需要经历5天几针动员剂,右手臂软针头循环分离采集干细胞,多余的血细胞又回到左手臂血管。捐献当天我得知受捐者是一名29周岁的河南籍男子,他老婆写了一封感谢信“谢谢您为我家1岁半的儿子留下了父亲,虽然我们见不了面……”,现在回想起来,蛮动感情的。从等待期、初配、高配和体检,到最终完成捐献和患者移植,除了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采集和移植医院等发达的黑科技,这项事业、这种缘分需要患者家庭的持久等待,更需要充满爱心的280多万志愿者群体在默默支撑。作为一名亲身经历的党员志愿者,参与无偿献血的健康伙伴,可以多个“心”留下8毫升血样,为将来可能的血液病患者送去一份生的希望。我和许多成功捐献的志愿者成了好朋友,也作为宣讲文明动的牵头人、健身长跑骑行活动的参与者,向公众传递“我很健康、还很强壮”的信息,从大样本分析的角度,患者查询并搜索到高度配型的志愿者的概率将越来越高。阻击新冠疫情的阶段性胜利表明,全社会巨量的志愿者“时刻准备着”,为公众健康搭起健康生活的“铜墙铁壁”,当然也包含较为复杂的血液病患者家庭。
第一次为重大疫情无偿献血,做一名华夏公民,发出“一份光和热”
疫情期间,整个社会动员起来阻击抗击新冠疫情,作为基层党员干部,需要配合每个阶段的任务。经常性组织村社党员群众参与抗疫志愿服务,虽有辛劳,从不停步。习总书记在9月8日全国抗疫表彰大会上总结“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也是各类志愿者遵循的重要指针。“有空多做志愿、有技能多做服务”这样的理念在全社会都能看到。疫情期间,我参与了苍南县卫生健康局、苍南县红十字会和苍南血站举办的“世界献血者日”主题活动,在分享无偿献血心得后,也献了全血400毫升。另外,和其他“蒙面热血侠”一起预约温州市中心血站成分血捐献,2020年1-9月献了6个治疗单位血小板。新冠疫情对各个行业是重大考验,对每个志愿者也是一种身心考验,碰到各种困难时,是否坚定信念,咬咬牙挺过去,继续发出属于自己特有的光和热。
以上是我的心得和小故事。常言道“施比受有福”,我将持续做一名快乐健身、与爱同行的志愿达人。在坚持科学和自愿的前提下,增进人们对无偿献血的了解,促进思想观念的深入沟通。以一名党员干部的使命,秉持一颗奉献社会的责任心,持续宣传并带动身边健康公众参与进来,一起去见证健康中国历程的美好。
作者:许允水 浙江省第360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注:本文荣获沪苏浙皖红十字会联合开展的“我的献血故事”征文活动三等奖
历史上的今天:
关注我们:请关注一下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公众号:zjhscv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管理员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