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0)彭小亮 – 变身一束光 传递生命的希望 – 2024年10月21日

2024-11-01 10:00  阅读 65 次 评论 0 条

彭小亮-第1110例-杭州余杭-2024年10月21日

“你就像奥特曼的一束光,给了我女儿生命的希望……”当妻子把千里之外邮寄过来的感谢信读到这时,彭小亮的情绪再也控制不住,眼眶里噙满了泪水。

彭小亮是一名党员、一位退伍老兵、余杭某机关单位工作人员,也是浙江省第1110例、杭州市第346例、余杭区第43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前期,彭小亮已经完成了初配、高配、体检、动员剂注射等准备工作。10月21日下午,经过282分钟、近5个小时的采集,汩汩鲜血从彭小亮的身体中流出,经过机器的过滤分离,采集到224毫升象征着生命希望的造血干细胞混悬液。

当晚,混悬液就会连夜送到千里之外患儿所在的医院,并且输注到患儿身体之中。从此,彭小亮健康的造血干细胞将逐步重建患儿的造血系统和免疫系统,他们之间将因这份生命的馈赠建立起特殊的联系。

回想起9月2日接到造血干细胞初配成功的电话。当时,彭小亮先是心头一愣,随后心情又平复下来。这并不是彭小亮第一次初配成功。自2017年加入中华骨髓库以来,彭小亮此前就已经和一位患者初配成功。不过,由于种种原因,那次他并没有捐献成功。这也成了彭小亮心中小小的遗憾。如今,同一个电话打来,彭小亮圆了这份做好事的梦想。

说没有顾虑是假的。彭小亮说,让自己义无反顾的原因来源于13年的军旅生涯。“能吃苦,能打仗,不怕流血,不怕牺牲”的信念早已深深刻在基因里。转业后,彭小亮成为余杭一名机关干部,风风雨雨的大小挑战也锻炼出彭小亮乐观开朗、不怕挫折的做事风格。转业后,除了特殊原因,彭小亮几乎每年都会参加区里组织的“我为七一献热血”,如今彭小亮已经累计献血达到一千六百毫升。

造血干细胞捐献,非亲属之间配型的成功率只有万分之一到百万分之一。根据捐献的“双盲”原则,彭小亮并不知道受捐者的个人信息,只是模糊地了解到对方是一名血液病患儿。作为一名父亲,彭小亮更能感同身受,“非常欣慰能够给远方的小朋友带去光明和希望。希望我的造血干细胞能够在小朋友身上发挥价值,带来力量。”彭小亮说,衷心地希望远方的她能够身体健康,好好学习,成长为一名能够为国家做贡献的人。

病房中最忙的还是彭小亮的妻子俞晓敏,四五个小时的采集中,她需要不时关注着彭小亮的身体状况。在俞晓敏眼中,不论是退役军人,还是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彭小亮都是不折不扣的英雄。“这两天你辛苦,你是孩子的榜样。”俞晓敏说,这是对孩子最好的一堂教育课,希望能够在孩子心中种下一颗向善的种子。

尽管医生提醒彭小亮要多休息,然而,作为一名机关单位工作人员,直到走进病房的前一刻,彭小亮才空闲下来。

“粗略算下来,我联系全区71家单位。”彭小亮说自己的手机24小时开机,几乎全天都有镇街、部门电话打来,咨询工作意见。“我的工作是为了保卫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造血干细胞捐献是为远方的患者带来生命的希望,在我心中这两件事情都是一致的,都体现了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希望我能用满腔热血传达对生命的敬畏。”彭小亮说。

来源:余杭红会

历史上的今天:

本文地址:https://www.hscd.org/archives/x1110.html
关注我们:请关注一下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生命因您而精彩的公众号,公众号:zjhscv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管理员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