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在杭州某造血干细胞采集室内,一场充满爱与希望的生命接力正在温馨上演。经过五个多小时的采集,40岁的肖飞成功完成了258毫升造血干细胞悬浮液的采集,成为浙江省第1264例、杭州市第397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为一位陌生患者送去了重生的希望。
肖飞与公益的缘分始于2006年。那时,他第一次走上献血车,从此开始了长达18年的无偿献血之路。截至目前,他已累计捐献1万多毫升。
“最初只是想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没想到一坚持就是18年。”肖飞回忆道。2011年,在一次献血活动中,他了解到造血干细胞捐献能挽救血液病患者的生命,便毅然加入了中华骨髓库。
今年,他接到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电话,说有一位患者和他匹配,问他是否愿意捐献造血干细胞挽救素不相识的这位患者。“只要能救人,我愿意捐献。”肖飞回答。
肖飞表示,自己在询问中了解到,非亲缘关系配型成功的概率极低,仅有几万到几十万分之一。自己能和这名患者配型成功,既是难得的幸运,更是一种特殊的缘分。“捐献造血干细胞这件事对别人至关重要,又非我莫属,那我必须全力以赴,我不想因为个人原因留下遗憾。”
决定捐献后,起初,家人因对捐献流程不熟悉,误以为需要“抽骨髓”,心中充满顾虑。“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详细解释了捐献原理,还带我们看了科普视频。”肖飞说,“家人了解到现在是通过外周血采集造血干细胞,和献血差不多安全后,都支持我做这件事。”
从决定进入捐献流程、完成一系列检查,到最终成功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肖飞始终保持着平和的心态和坚定的信念。面对众人的赞誉,他谦逊地表示这只是自己应该做的。“我很庆幸能够帮助到这位患者,也很感谢家人对我捐献的支持,从接到配型成功的电话到现在,我从未退缩。”
捐献结束后,肖飞为受捐者手写了一封祝福信。信中,他写道:“远方的朋友,虽然我们素未谋面,但此刻我们的血液已融为一体。希望你能早日康复,重新拥抱健康的体魄,在未来的日子里,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都能充满欢声笑语。”
来源:杭州网
历史上的今天:
关注我们:请关注一下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管理员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