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8)胡银飞 – 医者仁心 大爱无疆 ——在读医学女硕士生用爱延续生命 – 2020年09月16日

2020-09-20 09:52  阅读 1,355 次 评论 0 条

9月10日上午,胡银飞同志捐献造血干细胞欢送会在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1号楼4楼第一会议室举行。拱墅区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张建恩、工作人员李鼎、区第7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周慧娟、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施军平、科教部主任胡俠翔、党建办副主任姚健、医务部李圆、导师陈公英主任以及住培学员代表参加了欢送会。

胡银飞毕业于台州学院,2017年4月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成为一名光荣的志愿者,2019年加入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住培基地,成为我院的一名住培学员。

今年6月5日,胡银飞接到了区红十字会的电话,告知她与一名患者初步配型成功,她立刻答应捐献。“如果我的造血干细胞能够帮助他人获得重生的机会,我觉得很值得。”

在顺利通过高分辨率配型以及体检后,胡银飞将于今天赴浙江省中医院,开展造血干细胞的动员采集。

作为我院第1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胡银飞也是拱墅区第14例和浙江省第608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作为住培学员,她每天努力学习医学知识和技术,履行医者救死扶伤的天职,还用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方式实践了自己的医者初心,点亮了他人的生命之光。

施军平副院长说道:“小小的身体蕴藏了无限的勇气和大爱,今天要为胡银飞这样的好学员点赞。我院也将大力弘扬这种无私奉献的正能量,鼓励更多员工加入到这个队伍中来,将这爱心善举的接力棒传递下去!”

来自: 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

第608例-胡银飞-杭州-2020年09月16日

“哪里有什么白衣天使,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一身衣服。”年仅25岁的医学女硕士生胡银飞安静的躺在床上,这个还在实习的医生两只细嫩的胳膊都插着针头,不停流动的血管,一头连着她的无私爱心,另一头连着远方患者生的希望。

爱心之处

2017年春,胡银飞在和室友一起参加献血活动时,被问到要不要多抽一管血加入中华骨髓库时,当时的她想都没想就答应了。就这样,22岁的她成为了一名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

爱的延续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恶性高危血液病的一种有效方法,而移植成功的关键条件之一是白细胞抗原配型相合。但是白细胞抗原配型相合的机会同父同母兄弟姊妹是四分之一,常见的白细胞抗原配型约5千至1万分之一,而罕见的白细胞抗原配型甚至小于10万分之一。

2020年6月初,正在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实习的她接到了拱墅区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电话,告知她的造血干细胞初配已经被选中了,想征求一下她的意见,电话虽短,但是她却激动了起来,在还没有来的及和家人商量的情况下,就毅然决然的同意了捐献。

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就像在给她组织的欢送会上她自己说的一样,“我要做我自己生命中的英雄”。接下来,从高分辨检测到体检再到入院打动员剂,这个乐观开朗又有些羞涩的女孩子,全程积极配合工作人员的检查。

在入院的日子里,年轻的身体从来没有这样安静下来,她会在傍晚走到西湖边,望着被落日余晖染红的湖面,心里很平静又会有些许澎湃,也许是对即将要发生的事的期待,也许是对生命的感慨。

爱的重生

省中医院的住院大楼十二楼2201病房,门口挂着红色牌匾,上面写着“造血干细胞采集爱心工作室”。胡银飞就要在这里完成整个捐献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步,采集。

上午8点30分,针缓缓地扎进了年轻人的手臂。

那一刻从她脸上的表情能看出她小小地紧张了一下。

身旁的仪器不停运转,采集着“生命种子”。病床上的她略带羞涩和坚定,“救人是医生的天职,这次只是换了一种方式。”她将捐献造血干细胞作为从医事业的一种延伸。

历时4个半小时的采集,她成为了拱墅区第17例,浙江省第608例捐献者。采集出260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在她“你也要继续坚持,愿好运常相伴”的祝福中紧急送往受捐者的医院。

来自:杭州市拱墅区红十字会

历史上的今天:

本文地址:https://www.hscd.org/archives/x608.html
关注我们:请关注一下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生命因您而精彩的公众号,公众号:zjhscv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管理员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