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凝聚生命长河 ——写在《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你还好吗》出版之际

爱心凝聚生命长河 ——写在《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你还好吗》出版之际

在“五八”世界红十字日来临之际,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中华骨髓库)管理中心编撰的《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你还好吗》一书正式出版。该书收录了几十家主流媒体对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的报道,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红十字会会长陈竺为该书作序。他在序中写道:“书中记录的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的感人事迹和奉献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让我看到了一颗又一颗的爱心凝聚在一起,汇成了一条生命的长河。” 生命之库 中华骨髓库从1992年建立至今,实现捐献8000余例。 目前,几乎每天都有志愿捐献者在捐献造血干细胞,他们的故事或简单或曲折,都真诚而动人。他们当中有大学生自强之星、有同为捐献者的夫妻、有多年坚持献血的好青年…… 他们不求回报,不求感谢,只求受捐者早日康复。当捐献者的生命种子注入患者体内,重新点燃生命之火时,捐献者和受捐者就成为彼此最为挂念的“陌生人”。他们为8000余名患者重新点燃了生命之火,为8000多个家庭送去希望。社会因为有许多这样的“陌生人”而更加温暖。 截至目前,265万在库志愿者时刻准备着为即将熄灭的生命之火注入动力。因此,人们常说中华骨髓库是一个治病救人的“生命之库”,它为近百万名等待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筑起“生命长城”。 阳光之库 每一位捐献者和志愿捐献者都是红十字精神的实践者。他们的善举,除了挽救血液病患者之外,还带给社会满满的正能量。 中华骨髓库于1992年建立,但受传统思想的束缚,人们谈捐“髓”色变,当时中华骨髓库仅有几千份数据,许许多多的患者因为找不到适合的“生命种子”而逝去。 就在这几千份数据中,来自上海的志愿者孙伟于1996年成功实现捐献,成为中华骨髓库首例成功捐献者。他告诉世人,捐献造血干细胞不是“敲骨吸髓”,对自身无害,却可以挽救一个人的生命、一个家庭。但当时,受采集技术、资金、观念等种种因素影响,中华骨髓库库容增长依然缓慢。 2010年,中国红十字会受政府委托重新启动中华骨髓库工作,随着采集技术的进步、彩票公益金的支持及相关捐献知识的逐渐普及,更多仁人志士参与到这项公益项目中,越来越多的适龄健康公民加入中华骨髓库,入库志愿捐献者从10万人、20万人、50万人……到如今265万人,成为世界第四大骨髓库。 随着一个个成功捐献案例、一个个感人故事传颂开来,捐献者得到了社会公众的赞许,促使更多人加入中华骨髓库,给数以万计的血液病患者带来生的希望,“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得以进一步弘扬和传递,为这个社会播洒守望相助的温暖阳光。 希望之库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每一位捐献者不仅是赠与者,同时也是受益者。曾经两次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捐献者历莉说:“大家都认为我是一个赠与者,其实我也是一位收获者。通过捐献,我的人生更加丰富,更有价值。” 一位刚刚考入大学的学子,由于现实大学生活与理想相差较远,整日沉迷网游,学业不断亮起“红灯”。一次无偿献血时,他报名加入中华骨髓库,不久配型成功。从决定捐献到完成捐献,这个过程让他再次找到生命的意义与目标,不再沉迷于网游,顺利完成学业,在业余时间帮助他人成为他日常生活的主要内容。妈妈感慨地说:“经历这次捐献,孩子真正长大了,我感到特别的欣慰。” 2018年,由中华骨髓库组织开展的“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你还好吗?”回访活动中,许多捐献者通过各种方式回复骨髓库:“我很好,生活得很愉快!请放心!” 在青海省深山里一所小学任教的扎西东智成功捐献后,当地的乡亲们视他为英雄。他将自己捐献的过程告诉孩子们,更将一颗爱心种子深深种植在孩子们心中。 外交之库 曾几何时,中国大陆的患者寻找配型,只能求助于境外骨髓库,现在,中华骨髓库志愿者捐献的造血干细胞源源不断输送出去。截至目前,涉外捐献达300余例,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他们当中有被习近平总书记“点赞”的张宝;有为印度患者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安徽捐献者刘志文等,他们展现了中国人的友好与善良,更是我国外交史上一道亮丽风景。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中华骨髓库还将继续汇聚更多爱心,担负起更多的历史使命,为中国人民、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架起生命之桥。 正如陈竺会长在序中所写:“捐献行为是一种高尚的奉献行为,是一种挽救生命的爱心行为,是一种造福人类的公益行为,同时也是人道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 来自:《中国红十字报》 2019/5/7 A3版 作者:曹芦松 杜海英 附: 《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你还好吗》一书向所有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表达了社会各界对他们的关切和敬意,通过集中展现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的事迹和风采,进一步传播“捐献造血干细胞无损健康”理念,呼吁更多的人关注、了解、支持、参与造血干细胞捐献事业。 点击查看电子书
【亲爱的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你好吗?】奉献公益 拓展生命宽度

【亲爱的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你好吗?】奉献公益 拓展生命宽度

“数百万志愿者中,如果需要我付出一点点生命种子,伸手拉困境里的病患家庭一把,让大家共浴生命阳光,我会说我愿意!” 与红十字精神结缘 许允水,苍南县马站镇人,现任马站镇党委宣传委员。回忆起第一次无偿献血,他说还得回到1998年,那时他19岁,路过宁波市政府门口的献血车,觉得应该为自己的青春留下点印记,就大步走上献血车,挽起袖子献血200毫升。此后,无论是回到温州老家,还是遇上献血活动,他都会献出热血。截止2018年8月15日,他累计献血19次,共计5400毫升。 捐献造血干细胞历程 “那是2012年5月,我在报纸上看到县红十字会关于捐献造血干细胞血样采集的信息,就想着去试一试,因为之前已经错过一次,当时正好碰上岗位调整的空隙,就特地坐公交车从马站赶到龙港。”许允水说起5年前的经历。当时,他刚刚调离澄海社区书记岗位,即将到马站镇上任宣传委员,捐献造血干细胞,仅仅是出于内心的善念,出于一个普通干部的公民情怀。 2017年6月13日,许允水接到县红会的电话,称他的血液“初步配型”成功,如果他愿意捐献,将进行进一步的血液采集和身体检查。“当时知道这个情况确实挺意外,没想到这么小概率的事情能让我碰上。”许允水坦言,他有那么一刻的忐忑,尽管对造血干细胞的知识有所了解,但具体步骤如何,他将需要做些什么,是否会面临困难,他并不清楚。但他转念又想:“2012年填表是一个党员的承诺,既然走出成为志愿者第一步,我就要从容地走下去。”在听了县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讲解后,许允水消除了后顾之忧,甚至对这一次的捐献有了一丝“兴奋”感。 经过“高分辨率”配型的血样采集和体检,正式确认了许允水与一位患者的“生命之缘”。虽说这是个人的决定,但此时,许允水最需要的是家人的支持。“我父亲是一位老党员,曾经当过乡村赤脚医生,对血液病的知识有所了解,他知道消息后对我说:‘现在科技很发达,当时你填表就表示答应了捐献的意愿,既然答应了,就得信守承诺,你放心去献吧,到时候我陪你去。’父亲的这句话给了我莫大的信心和勇气。”许允水说。而另一旁,淳朴的母亲、结发11年的妻子、还有刚刚上小学的儿子,尽管怀揣着担心与紧张,但也都非常支持许允水的这份善举。 7月26日上午,在浙江省中医院里,在父亲及妻儿的陪伴下,许允水成功捐献了造血干细胞。当天下午造血干细胞即被送往河南省,注入一位再生障碍性贫血男子体内,重新点燃另一盏生命之灯。患者的妻子当天通过河南省红十字会向许允水捎来了一封感谢信。“是您给了我们一家人希望,挽救了我老公的生命……给了我们一岁半的儿子一个爸爸,真心特别感谢您能愿意救我们一条生命,特别特别感激。”听妻子念完那封感谢信,许允水动情地说:“生命价值至上,祝福对方跨过困难,消除阴霾,拥抱以后的幸福阳光。” 坚持传播红十字精神 许允水作为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他常常想为血液病患的康复做得更多。2018年1月,苍南县红会“三献”志愿服务队成立,许允水被推为服务队队长。 2018年3月24日,在苍南海西国际半程马拉松活动中,他配合苍南红十会组织了50多名红会志愿者参与6公里迷你马拉松,传播科学健身、健康生活的理念。 今年4月以来,许允水参与马站镇五一劳动节环蒲江河健康跑和文化礼堂乒乓球赛,吸引年青人参与健身活动。他坚持不懈地走访社区、村居和部分医院和基层卫生室,宣讲“三献三救”知识和技能,让红十字精神在基层弘扬。 他全程参与苍南血站2018七夕情人节献血活动,在车上与献血志愿者交流,自己购买红玫瑰献给每一位撸起袖子的爱心人士。9月8日在鹿城区文化馆,他撰写讲稿与在场的200余名志愿者分享体会,为温州市红十字会纪念“世界骨髓捐献者日”活动出一份力。每一项活动,成为他奉献公益、与爱同行的一段时光;每一次体悟,让他更加坚定地迈出拓宽生命宽度的一串脚步。 他持续做一名快乐健身、与爱同行的健身达人,拒绝做“油腻大叔”,见证生命的多彩和愉悦。他宣传造干捐献和红十字精神,渗透到人际交往的各个角落,传播红十字精神成了他生活的一部分。 同时,许允水也呼吁适龄健康的朋友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全社会一起来弘扬传播人道主义精神,共建共享美好幸福生活! 来自:浙江红十字
加入中华骨髓库,再造生命的奇迹
【亲爱的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你好吗?】捐“髓”护“髓”,愿做星星之火,点亮公益之路

【亲爱的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你好吗?】捐“髓”护“髓”,愿做星星之火,点亮公益之路

细心温情 他对志愿服务一片“痴心” 陆雪贤献血资料图 偶然之举与无偿献血结缘 2000年,在绍兴工作的陆雪贤第一次参加单位组织的献血活动,献了200毫升全血。此后他陆陆续续参加献血活动,慢慢地与无偿献血结下了不解之缘。陆雪贤说,自己在参加献血活动时经常能听到、看到一些急需用血的病人,深感生命的脆弱,如果捐献的一部分血液能缓解那些病人的些许痛楚,他认为值得!正是如此单纯的坚持,2007年,陆雪贤荣获浙江省无偿献血奉献奖,并连续四年获得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 与自闭症孩子一起做手工 宣传造血干细胞相关知识 从草根到志愿服务达人 “国际志愿者日是我的生日,做公益和成为志愿者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2009年5月5日,陆雪贤参加了浙江省无偿献血志愿者协会成立仪式,正式注册成为一名志愿者。于是,便经常能在献血活动现场看到他年轻的身影,或是协助血液中心医务人员做好引导工作,或是带着憨厚的笑容为献血者提供服务。即使平日里工作较忙,可只要有活动,陆雪贤都会加班加点完成手头的工作,参加服务。“身着红马甲的每个瞬间,我都觉得很幸福”。 指导无偿献血者、造血干细胞入库者填写表格 让笑容和服务温暖更多的人 2012年圣诞节前夕,龙翔桥站前的一次献血活动至今让很多同行的志愿者印象深刻。那一天,陆雪贤扮演圣诞老人参与志愿服务,向每一个前来参加献血活动的人送上圣诞祝福,指导献血者填写表格,为献完血的人绑绷带。四个小时下来,他忙的晕头转向。那些与他合影的献血者都不知道,这个忙碌了四个小时不停歇的“圣诞老人”也跟他们一样,刚刚献完400毫升血液,却一刻都没有坐下来休息过。“我希望大家一起努力,让志愿者的笑脸温暖更多的人,这就是我的中国梦。”陆雪贤说。 “缘”梦捐髓 他让素未谋面的患者重获新生 陆雪贤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 跨越千里,演绎生命的邂逅 2006年,陆雪贤在一次献血活动中加入造血干细胞资料库,成为一名造干入库志愿者。2014年,他被通知与一名千里之外的患者初配成功。2015年1月9日,他与受捐者完成高配,并体检合格准备捐献。当得知丈夫要去捐献,陆雪贤的爱人曾经非常担忧。“换成别的事就算了,但在这件事上,我必须坚持。”他说自己能够想象那位等待移植的患者,经历了怎样的痛苦。“对于我只是扎针之痛,对于他来说却是重生的希望。”在陆雪贤的多次解释下,他爱人渐渐地从阻拦、到默许,到关心。父母心疼儿子,也悉知儿子的善良与个性,说的最多的就一句话:“人家有困难我们能帮就帮帮人家”。 陆雪贤捐献造血干细胞 八年筑一梦,从此血脉相连 在住院注射动员剂期间,陆雪贤的儿子突发高烧。连续几天他都是上午注射完动员剂后,匆匆赶回临平看望儿子,随后又赶回省中医院。4月15日,陆雪贤在浙江省中医院成功捐献245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随即被医护人员装进中华骨髓库干细胞储运专用箱,由志愿者送往患者所在医院,完成生命的接力。在“生命的种子”送出去前,陆雪贤给受捐者写了一封信:“8年前留样的时候,我就默默许下诺言,只要能配上,我一定毫不犹豫地捐献我的造血干细胞。冥冥之中自有天意,我们虽然素未谋面,却已紧紧连在一起。”并在信件背后郑重地署名,落款是“你永远的朋友和亲人”。 千里护“髓” 他是“生命种子”的护送使者 作为浙江省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服务队的骨干队员,陆雪贤已经三次参与护送造血干细胞工作了。 每次护送都要辗转几千里,光在路上就要耗费十几二十个小时,到家基本都是凌晨,但是陆雪贤总说只要护送顺利都是值得的,是累并快乐着的! 陆雪贤认真核对、存放、不敢懈怠 《一位“生命快递员”的千里“髓”记》 陆雪贤(节选) .....这是我第三次参与护送造血干细胞了。前一次护送到重庆时的情景历历在目,难以忘怀。当时的患者是一位一周岁都没到的小孩子,他的满月、百天、半岁乃至后面的周岁生日都是在医院度过的。家里人倾其所有,可谓砸锅卖铁只为留住这个幼小的生命。年轻的妈妈甚至想到过自杀,因为她觉得作为一个母亲没能好好保护自己的孩子,实在是非常愧疚。配型成功使得孩子有了重生的希望,孩子的妈妈说:“有了恩人的馈赠,再苦再难,也要救活孩子!”每每想到这些,我都情不自禁泪目,久久不能平复自己的心情。 这次的护送和前几次一样非常顺利。虽然辗转几千里,从早上8点到隔天凌晨3点才到家,感觉非常疲惫,肚子也涨涨的,但是虽累却快乐着。累是因为精神高度紧张,一路上丝毫不敢懈怠;快乐是因为护送前,队友们都非常给力,群策群力,提前做好规划,一路上也得到很多部门的大力支持与帮助,使得护送任务顺利完成,所以再累也值了。这次是家属到机场来接我的,一下子来了三个人,这阵势有点大,但是他们的表情是很凝重的。也许对他们来说,这个生命的火种等得太久太久了,以至于一路上大家都无语,虽然有些尴尬,我也无意打破这份静默。我只想早点送达医院,因为这才是我的使命,其他的都不重要了。后来见到了患者的妈妈,非常朴实,话不多,还算比较乐观的,拉着我的手除了感谢还是感谢,相信此时此刻就算再多的困难她也已经忘记了吧! ...... “每个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不管是做志愿者还是捐献造血干细胞,我只是怀着一颗对生命的敬畏之心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而已。” 但陆雪贤相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他努力让自己成长为一枚“火苗”,通过自身的行动,感染身边更多的人加入到这个火红的爱心团队中来,让这份爱心事业薪火相传。 来自:浙江红十字
【亲爱的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你好吗?】从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到宣传员,爱心脚步不停歇

【亲爱的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你好吗?】从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到宣传员,爱心脚步不停歇

 著名作家罗曼·罗兰曾说过:“爱是生命的火焰,没有它, 一切变成黑夜。” 今天文章的主人公——许艾菲,就是用自己的火焰照亮了他人的生命!她为一位素未谋面的男孩捐献了造血干细胞,延续了一个年轻的生命。也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普及了造血干细胞捐献的知识,让更多人消除了误解和顾虑,鼓励更多人加入到这项爱心公益事业中来。 为素昧平生的弟弟捐献造血干细胞 2008年,正在读高三的许艾菲打算着如何让自己的成人礼过得更有意义。因为身体还可以,她就带着身份证去献血车上经历了人生的第一次献血。2009年,她了解到捐献造血干细胞可能挽救血液病患者的生命,她毫不犹豫地加入了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虽然知道非亲缘关系的配对成功率只有几万分之一甚至更低,但是她心里有一个美好的小心愿:凡事有万一,万一能救人一命呢。 许艾菲坚持无偿献血 2017年6月7日,许艾菲接到了高分辨配型的通知,当红十字会工作人员询问她的意见时,她没有丝毫犹豫就同意了。为了以最佳的身体状态为患病男孩提供造血干细胞,确定要捐献那天起,许艾菲努力增肥加强锻炼,每天和小姐妹骑自行车,最远一次骑了20公里。 许艾菲捐献造血干细胞资料图 2017年9月12日,经过5多个小时的采集,198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第一时间被送往天津,救助一名15岁的男孩。 在捐献过后,许艾菲与“弟弟”保持着书信联系,二人的通信中,字里行间都充满着真情,令人动容。 “在我准备捐献的过程里,我时常会想起那个在病房里素昧平生的男孩子……在你康复之后,我希望你这辈子能够铭记曾经最担心最爱你的家人,还有伸出援手帮助你的陌生人和我。若你有一天康复了,平安长大了……我想听你叫我一声姐姐。” ——许艾菲给“弟弟”的信 节选 “感谢,是这一年内我一直想对你们说的心里话。感恩,是我这一辈子要一直努力下去的唯一目标……妈妈给了我第一次生命,是您给了我第二次生命。为了您和我的家人我一定要加油努力战胜病魔……今天我要大声的告诉您,姐姐,我会努力成为你盼望的美好的样子……” ——“弟弟”给许艾菲的感谢信 节选 爱心脚步不停歇 捐献成功当晚,许艾菲在微博里详细记录了造血干细胞整个捐献过程并分享感悟。许艾菲的初衷是想把这个经历写个流水账记下来,如果以后有孩子能给孩子看。 没想到这篇博文引起网友点赞热议。人民日报、新华社、新华网、央视新闻、新浪微博、腾讯新闻等上百家媒体对许艾菲的感人事迹进行了聚焦,仅仅网络主题点击量在10天内突破1.6亿余次,全社会上下形成了巨大的影响力。 对于突然“走红”,她表示是完全没有想到,如果能科普一下让一些人知道捐献知识,那就最好了。“真没想到会引起这么大反响,很兴奋也很感动。”对于自己的走红,许艾菲有些意外。冷静下来之后,她作出了一个决定:多宣传造血干细胞捐献。“我是真心希望通过自身的经历,呼吁更多人关注造血干细胞捐献,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现在,捐献造血干细胞已经过去了将近一年,患者也在努力康复中,但非常记挂“姐姐”,希望从媒体的报导中了解艾菲的近况:她身体好吗?生活和工作有没有受影响?最近在忙些什么呢? 小编:艾菲,你好。捐献造血干细胞已经过去将近一年了,不知道你现在身体怎么样? 艾菲:身体啊,都蛮好的。捐完后半个月就没什么反应啦。 小编:恩恩,那很好!身体到现在都很好的话,能鼓励到想捐献但是有犹豫的人呢! 艾菲:我之前在很多采访里节目里说的核心问题也就是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打消别人的顾虑,鼓励大家入库和捐献。 小编:最近生活中有继续在关注造血干细胞的一些活动吗? 艾菲:有啊。去年到现在陆陆续续都有各种形式的。 小编:频率大概是怎样的呢? 艾菲:从去年到现在,平均一个月两三次吧。 小编:哇,那参加的真的是算比较频繁了。棒棒哒! 许艾菲说,社会各界的关注是一种“光环”,更是一份责任,而她要做的,是忘掉“光环”,担起责任,将“最美行动”坚持到底。 来自:浙江红十字
【亲爱的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你好吗?】没有什么比挽救生命更重要

【亲爱的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你好吗?】没有什么比挽救生命更重要

她是一名白衣天使,尊重生命,救死扶伤; 她是美丽的“红马甲”,参与各类公益活动; 她是造血干细胞捐献专场活动上的“常客”,以自身捐献经历,推动造血干细胞捐献事业…… 她,就是卢科科。 为救白血病患者推迟婚礼 2010年4月8日,卢科科在浙江省中医院成功捐献183ml造血干细胞混悬液,成为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第1572例,浙江省第52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作为一名护士,在工作中目睹了血液病患者的痛楚,便拉了几位同事一起到县红十字会登记、采样,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 卢科科工作资料图 “您好,您与一名血液病患者配型成功!”短短半年后,她就接到了省红十字会配型成功的电话。 也许,每一个医务工作人员都有区别于他人的对生命不一样的尊重和诠释。“治病救人是医务人员的天职,当有机会挽救一个生命的时候,我不会放弃”。卢科科这么想,也是这么做的。她毫不犹豫答应捐献,坚持自己的初衷。 2010年2月,卢科科顺利通过高配,等待移植计划。而当时,卢科科已是一位准新娘,婚礼也已提上日程。准新郎梅杰偷偷告诉工作人员,身高不到1米6的卢科科这几年身体并不好,加上工作需要常常熬夜值班,因此婚事也一拖再拖,最近才定下婚期。 在婚礼与捐献的纠结中,在家人的反对与坚定捐献的矛盾中,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捐献。“省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告诉我,对方是一位比我大8岁的女士,应该是一位年轻的妈妈吧。我也为人子女,怎么能让年轻的孩子失去母亲,失去母爱呢。” 卢科科捐献造血干细胞资料图 2010年4月8日,卢科科在省中医院成功捐献。“我想看看造血干细胞。”经过近4个小时的采集分离后,卢科科看到混悬液露出会心一笑。“希望对方能好起来”。谈及捐献的大爱善举,卢科科满脸笑容,淡淡地说她只是举手之劳。 “最美妈妈”坚持热心公益 缘分就是那么的妙不可言,2010年4月,她捐献造血干细胞予人新生。3年后的4月(2013年),她孕育了新生命,也当上了妈妈!有了一个聪明可爱的儿子! 全家福 她是一名捐献亲历者。积极参加单位组织的各类公益活动和红十字会组织的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只要单位没有排班,她都会身穿“红马甲”出现在现场,或分发宣传资料,或讲解造干捐献知识,或利用专业技能为入库志愿者单独采样,或指导填写表格……她用耐心为每一位志愿入库者释疑、她用微笑感染每一位志愿入库者的内心。 卢科科服务在造血干细胞入库现场 她是一名捐献引领者。2018年年初,卢科科工作所在的余杭区第五人民医院建立“红十字造血干细胞捐献爱心采样站”,卢科科自告奋勇成为志愿者,现场宣传造血干细胞相关知识,为入库者做好采样、登记工作。在她的影响下,截至目前,医院共有职工47人加入中华骨髓库,更有2名入库志愿者走入高分辨配型阶段。卢科科爱人梅杰也受其影响,填表登记,留下十毫升血样加入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为更多煎熬等待移植的患者多留一份重生的希望。 卢科科(左一)服务于红十字造血干细胞爱心采集站 她是一名捐献宣传者。当卢科科所在的社区举办“六点半故事会”活动时,她主动站出来,为社区居民们讲述了自己的捐献故事,宣传造血干细胞捐献知识,更被所在社区(康城社区)评选为最美康城人。 卢科科获选“最美康城人”视频,建议在WIFI情况下观看 她是一名捐献推动者。在遇到造血干细胞捐献高配志愿者或亲属不理解时,卢科科都会抽时间与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一起,上门解释捐献常识,以亲身经历让志愿捐献者和亲属放心参与!她还主动申请参与造血干细胞混悬液的护送服务。2015年,在省红十字会人手短缺的情况下,从没去过北京的她只身前往北京护送其他捐献者的造血干细胞混悬液到患者所在的移植医院。当看到患者家属无助中企盼的眼神,她觉得这条道路上,无论让她付出多少都会去努力...... 卢科科(右)独自前往北京护送造血干细胞混悬液 来自:浙江红十字
【亲爱的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你好吗?】义无反顾 播撒生命的希望

【亲爱的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你好吗?】义无反顾 播撒生命的希望

靳毅 浙江省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服务队队长 2012年,靳毅在浙江省中医院成功捐献282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挽救一名等待“重生”的白血病患者,成为浙江省第106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上善若水,不变的是一颗初心。之后的这6年里,靳毅在助推造血干细胞捐献这项生命阳光事业的道路上一路前行,为生命搭建起了一座座爱的桥梁。 邂逅生命 他是义无反顾的捐献者 从大学开始,靳毅就坚持参加无偿献血。2010年11月,他在一次献血过程中留样登记加入了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中华骨髓库),成为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 靳毅捐献造血干细胞资料图 缘分总是这么妙不可言,2012年初,一段跨越一千二百多公里的“生命的邂逅”在靳毅的身上发生了。他与一位在北京治疗的白血病患者高配成功。为了提高捐献质量,靳毅彻底告别抽了十几年的香烟,坚持每天锻炼,并与家人沟通获得支持。2012年6月25日、26日,靳毅两次捐献造血干细胞混悬液共计282毫升,为患者带去了重生的希望,成为全国2867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靳毅坚持献成分血 缘起一样的初心,他继续不舍的坚持。献造血干细胞之后,靳毅开始坚持献成分血,至目前累计献血次数达59次,总献血量达20200毫升。 不忘初心 他是撒播希望的引领者 “每当想起还有几百万的患者翘首以盼,我问自己,我能不能做得更多?”从此,靳毅不止是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更是一名引领者、宣传者、推动者,他将助推捐献融入了他工作生活的日常。 宣传造血干细胞知识 捐献后,他成了造血干细胞捐献宣传的志愿者骨干。积极参与浙江省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及省市区红十字会组织的各类志愿服务活动。他走进造血干细胞捐献宣传活动现场,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推动造血干细胞知识的普及;他走进高校,向莘莘学子们宣讲造血干细胞捐献知识,为生命代言;他走进省中医院造血干细胞采集室,为捐献者和家属解答疑惑,为“战友”送上祝福和鼓励。他说;“我希望通过我们每位志愿者的努力,让更多的人了解造血干细胞捐献并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让更多的家庭少一些悲痛,多一份希望!” 护送“生命种子” 2016年1月9日,浙江省红十字会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服务队重组,靳毅被推选为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服务队和护送队队长。两年多时间里,靳毅安排队员护送“生命的种子”达50余次,自己参与护送5次。 坚守信念 他是激情奔跑的宣传者 靳毅是一名“跑马”爱好者。只要有时间,他就报名参加各地组织的半程马拉松赛事。而每一次奔跑,他都会在胸前贴上“捐献造血干细胞 我行你也行”的标语。 “跑马”时不忘宣传造血干细胞 2017年,靳毅受邀参加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中华骨髓库)举办的“纪念第三个世界骨髓捐献者日故事分享会”,靳毅现场分享的捐献经历和志愿服务经历感动全场。在接受《朝闻天下》记者采访时,靳毅告诉记者:“我捐献造血干细胞,还能参加马拉松,就是希望大家通过我了解到,捐献造血干细胞对健康没有影响。我想,这比其他形式宣传更有说服力。” “善良需要善行来体现,感动需要行动来支撑。”是靳毅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在大家的眼里,他是大哥,是使者,是战士,是接续生命的“小黄人”。他以自己的行动传播知识、助推捐献,充分展现“捐献造血干细胞 我行你也行”。 来源:浙江红十字
捐献造血干细胞,点燃生命希望
【亲爱的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你好吗?】爱是汇聚,更是传递!

【亲爱的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你好吗?】爱是汇聚,更是传递!

“我一直认为,人无法决定自己生命的长度,但可以选择自己生命的宽度。”——蓝晨 都说减肥是件很困难的事情,但我们今天的主人公蓝晨竟在短短两个月时间里,就成功减重十八斤!到底是为什么? 因为...... “大家好,我是蓝晨,一名乡镇干部。 前阵子,市红十字会通知我,说我的造血干细胞和一个患先天性血液病的孩子高精度配型成功(HLA高配成功),十分难得。为了顺利捐献,我特意锻炼两个月,体重减了9公斤,血压也从临界恢复正常。7月2号,我去杭州顺利完成了捐献。 也许我的故事在媒体眼里还是挺生动的,没想到不仅上了报纸,还上了中央电视台,这也让我原本平凡的生活变得有些热闹。 但其实,爱是信仰的一部分,我只是坚持了自己的初心,不足以受到如此多的鲜花和掌声。 在我整个捐献的过程中,还有很多人都在为这项事业奉献着爱心,让我感受到了满满的正能量。省、市、区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耐心做好每个步骤的对接和解释工作;省中医院的医生和护士全程看护,确保我入院期间各项身体指标正常;造血干细胞志愿者服务队的同志们和之前的捐献者们用现身说法、加油鼓劲、亲临陪护的方式帮助我解压…… 爱,其实是一种汇聚和传递!” [caption id="attachment_2418" align="aligncenter" width="640"] 2018年7月,蓝晨在浙江省中医院捐献造血干细胞[/caption] 捐完造血干细胞的这段时间,有很多人惦记着蓝晨:她身体好吗?生活和工作有没有受影响?最近在忙些什么呢? 所有你想知道的答案,我们都告诉你! 工作人员:蓝晨,你好~最近怎么样,捐献后身体状况有受到影响吗? 蓝:谢谢关心啦~已经回到正常生活轨道,一切如常!身体没有出现任何不适。 工作人员:最近我看到好多你的相关报道,大家现在都十分关心你的情况。 蓝:最近的生活重心又回到了工作上。不过还增加了一份兼职——“客服”:专门帮朋友们解答造血干细胞捐献的相关问题。知道我捐献成功,身边好多朋友都有了入库的意愿。 工作人员:有越来越多的人来关注这件事,就会有越来越多的血液病患者得到希望! 蓝:嗯,是的。我也很高兴自己能给他们做这方面的知识普及。 工作人员:后续你还会继续参加造血干细胞志愿者服务队的活动吗? 蓝:嗯!目前我在通过一些官方的微信平台为捐献造血干细胞做宣传,也充分利用了我们乡文化广场的电子屏幕播放捐干广告。如果时间允许的话,我还会继续参与相关活动的! [caption id="attachment_2464" align="aligncenter" width="800"] 生活中的蓝晨[/caption] 小小的造血干细胞就像小小的种子一样:播撒在合适的土地里,就开出了新的生命......希望未来有更多承载爱与责任的“生命种子”能在需要它的人身上开出“生命之花”。 我一直认为,人无法决定自己生命的长度,但可以选择自己生命的宽度。通过捐献造血干细胞去帮助别人,能让自己活的更有意义,也能给别人的人生送去一份希望,我为能在“生命战士”的队伍里取得自己的编号而感到自豪!社会需要正能量!我会继续为更多有需要的人服务!在此我也呼吁更多适龄、健康公民,特别是青年人积极加入到捐献造血干细胞的队伍中来,用可再生的细胞来挽救不可再生的生命,让爱继续传递下去! 蓝晨 2018/08/02 来自:浙江红十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