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1)潘友盛 – 好样的!“90后”淳安小伙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 – 2021年03月19日

2021-03-20 14:43  阅读 750 次 评论 0 条

1米68的个子,剪着寸头,带着一副眼镜,93年出生潘友盛看起来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90后。他又是一个不普通的90后:他是浙江省第661例、淳安县第6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潘友盛-第661例-杭州-2021年03月19日

3月19日上午,潘友盛起了一个大早,赶到了浙江省中医院捐献造血干细胞。因为前一天晚上的雷声,潘友盛没睡好,看上去略有些疲惫。他是3月15日来杭州的,在正式捐献前,得早晚两次、连打四天的动员剂。

“动员剂打完后要戒烟戒酒。”

“酒可以不喝,烟我只能保证少抽,不抽的话扛不住。”

“那实在扛不住了就抽一根吧。”

第一针打完的时候,护士让他戒烟戒酒,潘友盛很认真地说自己只能尽量克制。“人很实在的,话不多,但非常正能量。”浙江省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徐亚杰说。

听说配型成功 爱吃肉的他开始吃素 每天早上跑10公里

今年一月初,潘友盛接到红十字会的电话,说他的造血干细胞血样和一位血液病患者高配成功,还需要做进一步的体检。

得知这个消息,潘友盛激动又紧张,“因为听说配型成功率极低,概率只有万分之一。19年的时候,我初配成功过,但后面却还是不符合。”

潘友盛便从千岛湖赶到杭州做体检,回去后他一边等结果,一边开始严格控制饮食,爱吃肉的他开始吃素,每天早上跑10公里,体重从原先的145斤变成了现在的132斤。

“我们每天都一起吃饭,以前每顿都会喝点酒,现在就他自己一个人喝可乐。”邱庆阳是潘友盛的老同事,两人2013年就认识了,平时总是一起吃饭喝酒抽烟,“他现在酒是一滴不沾,烟也抽得少了。”

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是治疗白血病,淋巴瘤和骨髓瘤等血液肿瘤较为有效的方法,只是非亲缘之间能够匹配的概率极低。造血干细胞捐献原来叫骨髓捐献,因为需要抽取骨髓。但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现在通过连续几天注射“动员剂”,就可以将骨髓腔内的造血干细胞动员至人体外周血液中,此时再经由血细胞分离的技术,就可取得足够所需的造血干细胞。

换句话说,现在采集造血干细胞与捐献单采血小板类似,只需要在臂静脉处采集,而这个过程,潘友盛是再熟悉不过了。

第一次献血是因为偶然 从15年到现在已经献血17次

潘友盛的胳膊上有很多针孔印,因为他皮肤不算白,一眼就能看出那些白色针孔印。

“之前护士扎针时看到,问我怎么弄的,要不要换只手,但是两只手都是一样的。”

这些针孔都是献血留下的,潘友盛从15年开始坚持献血,前前后后献了17次,共计5800cc。所以往往是旧的针孔印还没完全恢复,新的就又留下了。

“其实我很怕献血的针头,太粗了,和圆珠笔一样。”潘友盛说,自己第一次去献血并不是因为所谓的“大爱”。

“以前我不懂献血,一次和朋友一起去建德的时候,他说要去献血,但那天他正好献不了,我说那我来献。”潘友盛说得轻描淡写,“之后就觉得能够帮助到别人,所以有机会就会去献血。”

潘友盛口中的有机会,是他满献血间隔期后的每个休息日。

“献血分献全血和成分血,献全血两次之间要间隔6个月,成分血的话是1个月……”谈起献血,潘友盛滔滔不绝。他献过8次全血,其余11次都是成分血,也就是说,每次间隔时间一满,他就立马去献血了。

第一次献血后,潘友盛便加了献血站建立的献血群,里面现在有100多人,经常会发布一些用血需求,“群里的人看到和自己血型匹配的,要是来得及就会赶过去。”

“以前他请假我也没多问,想想应该是家里有事,后来才知道有几次是去献血了。这次造血干细胞配对成功的事,我也是红十字会打电话过来后才知道的。”王保国是潘友盛工作公司的负责人,在他印象里,潘友盛是个勤奋上进的人,“他是我们公司的技术骨干,很勤奋而且肯干。”

17岁辍学打工 现在是家里的顶梁柱

踏实、有爱心,是身边人对潘友盛的普遍印象。善去者善来,福往者福返,只是这句话,却没有在潘友盛身上得到印证。

潘友盛老家在淳安王阜乡,还有一个哥哥,以前父亲在附近的工地上做小工,维持一家四口的生计,母亲身体不好,在家操持家务,一家子的日子过得清贫但也顺遂。

因为家里实在拿不出钱,2009年,潘友盛读完初中就辍学了,到萧山的一家纺织厂做机修工。刚进厂的时候,得先当学徒,一天赚不到多少钱还得24小时待命。

“工作了两年,攒了一点钱,就回家盖房了,那时候家里的房子已经破得不好住人了。”

盖好房,潘友盛又出来打工。但是13年的时候,因为机械事故导致左脚大拇指和二脚趾粉碎性骨折,最后只能将两个脚趾截肢。截肢后,潘友盛花了很长时间练习走路,才让自己看上去很常人无异。

2017年,潘友盛进到现在的公司,还成为了公司里的技术骨干。哥哥在杭州做点小生意,一家人的日子眼看就要越过越好,但2018年父亲却突发脑溢血,花费了50多万元,虽然救回一命,但丧失了语言能力,也离不开人照顾。父亲出事后,已经谈及婚嫁的女朋友便和潘友盛分了手。

家里的收入来源变成只有兄弟两个,但哥哥因为已经成家,难以将两个家庭都照顾周全,潘友盛便成为家里的顶梁柱。他总是会自愿加班,因为这样就能多赚些加班补贴。公司包吃住,他也没什么额外开销,工资大多都给了爸妈。几乎每天都会和妈妈通电话,只不过从来都报喜不报忧,就连这次捐献造血干细胞,也一直都没和妈妈说。“等结束了之后再说,省得她瞎担心。”

来自:我们大杭州   通讯员 赖倩倩 见习记者 周辰璐 记者 王夏琴

历史上的今天:

本文地址:https://www.hscd.org/archives/x661.html
关注我们:请关注一下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生命因您而精彩的公众号,公众号:zjhscv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管理员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