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 《关于进一步加强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的意见》

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 《关于进一步加强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的意见》

近日, 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 《关于进一步加强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的意见》,旨在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优化工作流程,不断提高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的数据质量和运行效率;进一步加强政策激励,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社会氛围,推进我国造血干细胞捐献事业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服务于造血干细胞移植临床需求,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需求,助力健康中国,增进民生福祉。 工作原则 坚持人道理念、公益属性 坚持依法履职、统一管理 坚持因地制宜、创新发展 坚持统筹推进,融合发展 工作目标 1、到“十四五”末,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累计入库数据力争超过400万人份。 2、到“十四五”末,志愿捐献者年度抽检回访同意率达到85%。 3、不断提升临床服务能力,捐献服务满意率不低于95%。 4、地市级及以上红十字会至少成立一支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服务队,推动县级红十字会成立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服务队。 5、每年普及造血干细胞捐献知识人数达到当地总人口数的1.5%。 重点任务 一、完善工作体系和工作机制 ▶ 不断完善组织体系 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会同国家卫生健康委监督指导全国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 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管理中心(以下简称“国家级管理中心”)具体负责组织开展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 省级管理中心和地市级工作站在国家级管理中心的指导下承担当地宣传招募、捐献服务等工作。 ▶ 充分发挥各方力量 专家委员会提供造血干细胞捐献相关领域的专业咨询和技术指导; 各类合作实验室提供入库HLA(人类白细胞抗原)检测、供患配型确认、HLA数据质控等专业服务; 采集/移植医院负责实施临床采集和捐献流程相关工作; 志愿服务队伍各尽所长,参与从宣传招募到捐献陪护各环节志愿服务工作。 ▶ 积极争取政策保障 各级红十字会和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积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对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建立多部门协调机制,完善财政、人才等方面的保障制度,开通造血干细胞运输“绿色通道”,争取将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纳入文明城市评选指标体系。 ▶ 切实加强业务合作 各级红十字会要与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密切配合,建立工作会商机制,指导当地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管理机构、血站加强业务合作。 各地血站要为造血干细胞捐献提供样本采集、临时储存、分型检测等方面的工作支持。 ▶ 进一步拓宽经费保障渠道 积极申请地方彩票公益金、“民生实事”工程等政府项目支持,广泛开展社会募捐,拓宽筹资渠道,有条件的地方红十字会可建立专项基金。 二、提升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 ▶ 加强制度建设 国家级管理中心在专家委员会支持下,进一步加强质量体系建设,不断优化完善技术规范和管理制度,持续推进工作高质量发展。 省级管理中心根据当地实际制定出台相关配套制度。 ▶ 强化安全管理 各级管理中心要切实增强信息安全、生物安全意识,树立底线思维,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不断完善教育培训、监督检查机制,坚决防范安全风险。 ▶ 优化数据质量 地方各级红十字会要建立志愿捐献者信息动态更新机制,持续开展志愿捐献者保留工作,不断降低志愿者流失率,保证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的数据质量。 ▶ 提升工作效能 国家级管理中心要加强与工作体系中各相关单位的沟通与合作,优化工作流程,不断缩短入库时间和捐献周期,提升造血干细胞捐献服务工作质量和效率。 地方各级红十字会与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指导和协调当地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相关各方,持续提升当地宣传招募、捐献服务的工作效能。 ▶ 制定应急预案 各采集医院和移植医院要在做好捐献者捐献前健康评估的前提下,制定应急预案,有效预防和快速处置造血干细胞采集和移植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突发情况。 ▶ 加强工作研究 充分发挥专家委员会作用,积极应对新技术挑战,跟踪掌握世界造血干细胞捐献技术、管理发展趋势,开展相关课题研究,规划发展方向,拓展工作领域,挖掘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和血液样品库发展潜力。 三、健全表彰激励和困难帮扶机制 ▶ 落实完善表彰激励政策 各级红十字会与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落实《全国无偿献血表彰奖励办法》,切实做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和志愿者表彰奖励工作。 各地应当参照无偿献血激励机制,结合当地实际探索出台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参与见义勇为、感动人物评选以及接受社会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倾斜政策,激励引导捐献行为。 ▶ 建立捐献者关爱帮扶机制 各级红十字会要将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困难家庭纳入“红十字博爱送万家”慰问对象范围。 各地要面向困难的捐献者家庭探索建立长效关爱帮扶机制,解决其实际困难。 四、加强宣传动员和志愿服务 ▶ 广泛宣传造血干细胞捐献知识 各级红十字会要会同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指导当地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管理机构、血站编写造血干细胞捐献科普材料。 要将造血干细胞捐献科普宣教与无偿献血宣传相结合,纳入“红十字生命教育”范畴,引导公众正确认识生命过程和意义,尊重生命、珍爱生命、保护生命,切实提升造血干细胞捐献科学知识的普及率和知晓率。 ▶ 着力打造宣传阵地和品牌项目 要将科普宣传工作与红十字博爱家园项目建设、应急救护培训基地建设、救护知识技能普及培训、红十字青少年等工作相结合,有条件的地方可建设集无偿献血、造血干细胞捐献等于一体的“生命教育”体验馆或科普馆,广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活动,培育“红十字‘救’在身边——爱心相髓”品牌项目。 ▶ 积极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在世界红十字日、世界献血者日和世界骨髓捐献者日等纪念日举办主题宣传活动,通过新闻媒体宣传报道造血干细胞捐献的典型人物、感人事迹,进一步营造捐献光荣的良好社会氛围。 各地血站、医疗机构要发挥平台和窗口作用,在工作场所、工作流程中,主动宣传造血干细胞捐献知识,倡导造血干细胞捐献理念。 ▶...
生命教育 | 爱,以教育之名相传

生命教育 | 爱,以教育之名相传

视频内容:https://mp.weixin.qq.com/s/-e6TIzoPKkuhom2VuPoEFg 大家好,我是靳毅,是一名红十字志愿者,也是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和无偿献血者。 今天想和大家聊的主题是:爱,以教育之名相传。 我们先看一下照片,这是2021年,浙江省红十字会和省教育厅携手,选取历年来“两捐”工作中的真实故事,针对青少年编选科普文章,经专家评审后纳入高中的《人·自然·社会》新版教材。里面有造血干细胞和器官捐献的故事,也有受捐者的深情感恩,还有捐献成功后,又投身于志愿服务的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的感人事迹。用“真材实料”引导年轻人认识生命、尊重生命、关爱生命,在学习中感受爱,奉献爱,从而能够继续传播爱。 教材里就有我的故事,我感到很荣幸,而我更想说的是,希望更多的朋友们能够了解造血干细胞捐献和无偿献血,特别是青年朋友们,在学习阶段对一些健康基础知识有正确的、系统的认识,这有助于更好的爱自己,爱家人,爱社会。 下面我想结合自己的经历,和大家谈一些感受。 第一个感受:基本的建康奠定了爱的基础。 生命很宝贵,但也很脆弱,一辈子健健康康,无病无灾,对绝大多数人来说都是奢求。比如,在我们国家有数以百万计的血液病患者,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只能靠放疗、化疗和不断地输血来维持生命,只有通过造血干细胞移植才能够根治。 多年前,我接触过这样一个家庭,不幸的是妹妹得了白血病,她和姐姐、爸爸、妈妈配型都不成功,求助于中华骨髓库,也没有得到合适的造血干细胞配型,最后在遗憾中离开了人世。大约一年后,我在他姐姐的QQ空间里,看到了这样一段话: “遗憾,从来都是无法弥补的,只是这种伤痛,该如何让人释怀?只有自己知道。别人的安慰终究只是安慰……” 这段话对我触动很深,一方面,是作为志愿者,觉得自己可以做的更多,去帮助这样的患者;另一方面,也让自己深深意识到了,健康!对自己,对生活,对家庭是多么的重要。从上面这个遗憾而又无奈的故事中,我们该了解些什么呢? 首先,血液是无法人工制造的。救人一命的鲜血,都是无偿献血者的捐献,同时,谁都无法保证,自己和亲友们一辈子都不生病,当治疗需要血液的时候,那些救命的血,都是别人的无私奉献。那么,在我们健康的时候,可以献血的时候,是不是应该伸出手臂呢?这就是一个先有我为人人,才有人人为我的理念。只有大家积极的参加无偿献血,无论是救治伤员,手术,还是维系血液病患者的生命,医疗用血才能得以保障。即使你因为自己的年龄、身体健康等原因无法献血,也可以去积极地宣传,为无偿献血助力。 这里,还有一个很多人都有的疑问:为什么献血是无偿的?而病人用血的时候却要交费?其实道理很简单,病人用的血本身是免费的,交的钱是用于血液的采集、存储、检测、运输等等产生的成本。这就好比你到江河里面去打水,是不要钱的,而把水抽送到水厂过滤、消毒,再通过管路输送到你的家里,这是要交水费的,这样就比较容易理解了吧。 对于普通患者来讲,血液是用来辅助治疗的;而对于广大血液病患者来说,血液就是用来延续生命的;而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生命重生的希望。因为对于血液病患者来说,根本的问题是自己的造血系统出现了问题,TA自身产生的血液不正常,无法达到维持生命健康的要求。所以,患者一方面需要输入健康的血液,维持正常的生理机能;另一方面,要找到适合的造血干细胞配型,用捐献者的健康的造血干细胞,重建患者的造血系统。所有这些都需要更多的人参加无偿献血,通过输血延续血液病患者的生命,也需要更多的人,加入中华骨髓库,通过造血干细胞捐献和移植,让这些血液病患者得以康复,获得重生。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讲,造血干细胞捐献还是比较陌生的,而且呢,有一些误解。在这里,有两点认识和大家重点说明一下。第一个:就是造血干细胞捐献的采集,不是很多人想当然的“钻骨吸髓”,说是要在骨头上钻个洞,把骨髓里面的血抽出来。目前,中华骨髓库和国际上通用的造血干细胞捐献方式,都是通过外周血循环采集的。血液经过手臂静脉进入机器进行造血干细胞的分离、保存,再从另一手臂静脉返回到体内,基本类似于无偿献血里面的成分血采集,因此,大家不必有过多恐惧心理。第二个,就是捐献造血干细胞对健康有没有影响?这么说吧,人体血液里所有的造血干细胞,包括血细胞都会自行新陈代谢,血细胞短的几天到十几天,长的120天左右。所有新的血细胞都是造血干细胞复制、分化出来的。如果以一个成年人的重量计算,TA的所有造血干细胞总共大概3000g左右,而造血干细胞捐献仅需10g左右,就可以挽救一条生命。那么捐献损失的造血干细胞,在一周左右就能恢复正常。再说,世界范围内都在采用这种方式挽救生命,我们国家的中华骨髓库,也已经实现了13000多例的造血干细胞捐献。如果说捐献造血干细胞有害健康,那么伤害一个健康的人去救另一个人,这件事情本身就失去了意义。所以大家不逼在这方便有太多的顾虑。连我在内,这13000多的捐献者就是活生生的实例。虽然捐献造血干细胞要经过体检,要经受注射动员剂带来的不适,以及几个小时采集的坚持,但是这一点点困难,对于挽救一条生命来讲,都是值得的,不是吗? 上面讲的这些,都是基于一个共识:生命有大爱,健康是基础!我们要珍惜自己的健康,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力所能及的为别人的健康有所付出,从拥有小爱到付出大爱,你会发现一个完全不同的自己。 下面谈一下第二个感受:真诚的付出 激发出爱的升华。 在我自己逐渐了解无偿献血及造血干细胞捐献的过程中,我没有仅仅停留在认识和思考上,而是在想如何行动起来,自己努力做的更好,同时去影响和带动更多的人一起去做。我简单总结了一下,就是自己的三个任务。 第1个任务,就是捐献造血干细胞。2010年11月我加入了中华骨髓库,许下了一个郑重的承诺。机缘也很神奇,在2012年的1月份,我就接到了初步配型成功的通知,6月份就成功捐献了造血干细胞,圆满完成了我的第1个任务。 第2个任务,无偿献血。我早在大学一年级的时候,就参加了学校组织的义务献血,这个也为自己以后坚持无偿献血埋下了伏笔。参加工作以后,了解的更多,更加坚定了自己坚持每年献血的决心。我从献全血,转为献成分血,迄今完成,已经完成了145次的无偿献血,总计54000多毫升。我还会坚持下去,只要身体允许,直到年满60周岁不能再献为止。 第3个任务,就是我要做一个有追求的志愿者,让造血干细胞捐献的理念普及到大众,挽救更多的患者。如果说,捐献造血干细胞是我可以救一个人,那么坚持无偿献血就是我可以救更多的人,再者,做一个给力的志愿者,就是为了能够带动更多的人去帮助更多的人。 我一直觉得,善良 需要善行来体现,感动 需要行动来支撑,要追求的更多,只有行动起来。 从开始一个人积极参加志愿服务,到欲望一点点增大。在浙江省红十字会的支持下,2015年,浙江省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服务队进行了重组,我参与了前期准备,从此,我不再是一个人战斗,而是与浙江省的捐献者们一起努力,2016年1月我被指定为负责人,2017年服务队进一步规范和扩大,我被推选为队长,到现在为止,我们累计组织护送造血干细胞154次,到达了国内23座城市57家医院,护送里程近19万公里,为150多个家庭送去了重生的希望,我们在采集现场陪护捐献者,在机关、院校、企业、社区进行宣传、宣讲这些更是多不胜数。 为了动员更多的人加入献血队伍,加入中华骨髓库,我要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增加说服力,用事实说话,我除了坚持无偿献血以外,自己在捐献后开始长跑,2015年,开始参加马拉松比赛,迄今完成了30多场个,赛场上我无论是作为普通的跑者,还是急救跑者,或者是官方的配速员,唯一不变的是我的参赛服上都有一句标语:“捐献造血干细胞,我行你也行!”让更多的参赛者和观众了解造血干细胞捐献,消除不必要的顾虑。现在,浙江省的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我们组成了20多人的马拉松跑团,统一服装,为爱奔跑,一起传播大爱之举。 第三个感受:厚重的收获 体会到爱的感恩。 十年来的志愿服务,认识在提高,行动在改进,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许大家都想问一下?那你获得了什么呢? 最直观的就是在各级组织的关爱下,自己获得了很多荣誉:杭州市道德模范、浙江省司法厅个人二等功、浙江省首届“最美监狱人民警察”、浙江省最美志愿者、中华骨髓库的“五星级志愿者”等等;而我所带领的浙江省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服务队,也获得过“浙江骄傲”的提名,也荣获了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最佳志愿服务组织”称号,以及全国红十字系统先进集体的荣誉,特别是自己也作为志愿服务队的代表,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会见,并且合影留念。 而在荣誉之外,我自己觉得还有更重要的收获,那就是自我素质的提高,在长期的志愿服务过程中,我要接触不同的人,遇到不同的状况,处理不同的问题。通过不断的实践、思考、再实践,我觉得自己的综合能力突飞猛进,这种个人素质的提高是钱买不到的,也是在课堂里、书本上学不到的,只有在长期在实际行动中才能够获得。同时,为了持续地宣传,为了让自己更有说服力,我一直坚持献血和运动,约束自己、督促自己,保持习惯上的自律,保持一个健康的身体,我觉得一个健康的身体和心理,也是求之不得的收获。 正是这种厚重的回报,让我发自内心的感恩,更加体会到被爱的温暖,更加理解了奉献的意义,也促使我自己更加努力地去做好志愿服务。 好了,聊了这么多,真的希望更多的人正确了解无偿献血和造血干细胞捐献,因为,目前的现实情况并不乐观,基本上医疗机构的缺血情况一直存在,而造血干细胞捐献方面,我们的宣传和知识普及还远远不够;相对于我们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大国,仅仅310多万的入库志愿者还远远不够;相对于数以百万计的血液病患者,13000多例的造血干细胞捐献也还远远不够。所以希望能够有更多的你,加入我们! 大爱相传在前路,唯有行动不辜负!希望大家从了解到理解,从心动到行动,完善自己,同时能够影响别人,为创造更多的善良和温暖出一点点力! 每个人,都可以的! 谢谢大家!
加入中华骨髓库,再造生命的奇迹
中华骨髓库发布【生命教育手册】和【生命教育海报】

中华骨髓库发布【生命教育手册】和【生命教育海报】

值此第75个“世界红十字与红新月日”,中华骨髓库发布【生命教育手册】和【生命教育海报】,弘扬“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践行“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科普无偿献血及造血干细胞捐献知识,呼吁更多人积极参与。 世界上,有一个人们共同面对的课题,它如此简单,同时也最为困难,这就是——生命。 我们被赋予生命,绝大部分人从出生起,就能自主呼吸、自由奔跑,轻松驾驭“生命”这一精致而复杂的系统; 我们如何寻找生命的意义,实现生命的最大价值?千百年来,无数哲人倾注毕生心血,却找不到完美答案。 在当今这个崭新的时代,科学与爱为我们开启了一种全新的可能:捐献身体里充满活力、可再生的一部分——血液或造血干细胞,就能用自己的生命,重启另一个生命。 自此,两个生命将重叠在一起。 这,是自然意义的重叠,生命的种子在另一个生命重生发芽; 这,是社会意义的重叠,无数患者和家庭即将重拾往日的美好; 这,是精神意义的重叠,因为我们用爱,实现了人类命运的共鸣。 生命教育,人道伴行! 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倡导健康、科学、文明的生命理念,助力健康中国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在全国红十字系统开展红十字生命教育活动。 中华骨髓库积极响应,认真落实,在参与推动无偿献血、参与开展造血干细胞捐献的相关工作中,突出生命教育内容,弘扬“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践行“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值此“世界红十字与红新月日”,中华骨髓库正式发布生命教育手册,与大家共同探讨生命的过程和意义。 生命,是自然意义的“活着”——是正确认识生命的发展历程和规律,从而懂得尊重和珍惜生命,注重生命健康与安全; 生命,是社会意义的“存在”——是实现人的思想意识、能力发展等方面的社会化,使其更好地融入社会,与他人和谐相处,共同生活; 生命,是精神意义的“追寻”——是敬畏一切生命,探求生命意义,最终实现生命价值。 任何人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可以扩展生命的宽度。 无偿献血者和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是伟大的,他们敬畏生命、珍视生命,以无私的利他行为,为素昧平生的陌生人重启生命之门,亦让自己的生命熠熠生辉。 但他们却说自己很平凡,因为捐献善举人人可为,“我健康,我捐献,我快乐”、“无偿献血、捐献造血干细胞,我行你也行!”——他们期待感召更多平凡你我,加入这支不平凡的队伍。 点击浏览下载手册文件 来源:中华骨髓库
造血干细胞最新研究进展汇总(2021)

造血干细胞最新研究进展汇总(2021)

造血干细胞(hemapoietic stem cell, HSC)是存在于造血组织中的一群原始造血细胞,它不是组织固定细胞,可存在于造血组织及血液中。造血干细胞在人胚胎2周时可出现于卵黄囊,妊娠5个月后,骨髓开始造血,出生后骨髓成为干细胞的主要来源。在造血组织中,所占比例甚少。现代医学中,造血干细胞在骨髓移植和疾病治疗方面有重要作用。 1988年法国的Gluckman教授在国际上率先成功采用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救治了一名贫血患儿,标志着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时代的开启。全球现每年约进行6万例骨髓移植术,其中使用自体和同种异体造血干细胞完成骨髓移植术的患者人数分别为近3.5万和2.5万例。 造血干细胞的来源主要包括骨髓、外周血和脐带血。如今,“骨髓移植”已渐渐被“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代替。也就是说,现在捐赠骨髓已不再抽取骨髓,而只是“献血”了。 脐带血是胎儿娩出断脐后残留在脐带和胎盘中的血液,富含造血干细胞,可用于治疗急、慢性白血病和某些恶性肿瘤等多种重大疾病。 基于此,小编针对近年来造血干细胞研究取得的进展进行一番梳理,以飨读者。   1.Nat Aging:隐性转录升高与哺乳动物干细胞衰老有关 doi:10.1038/s43587-021-00091-x 尽管可见的衰老迹象通常是明确无误的,但揭开触发它们的原因一直是一个相当大的挑战。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贝勒医学院、布朗大学、德州农工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一种之前已被描述过的与酵母和线虫的衰老有关的称为隐性转录(cryptic transcription)的细胞现象在衰老的哺乳动物干细胞(包括小鼠造血干细胞、神经干细胞和人类间充质干细胞)中升高了。相关研究结果于2021年8月2日在线发表在Nature Aging期刊上,论文标题为“Altered chromatin states drive cryptic transcription in aging mammalian stem cells”。 对衰老的小鼠造血干细胞和人类间充质干细胞的RNA测序数据的进一步分析。图片来自Nature Aging, 2021, doi:10.1038/s43587-021-00091-x。 这些作者指出隐藏转录的发生是因为当细胞衰老时,一种控制它的细胞机制崩溃了。该研究结果表明,控制隐性转录的策略可能具有促进寿命的作用。 论文通讯作者、贝勒医学院赫芬顿衰老中心分子与人类遗传学助理教授Weiwei Dang博士说,“在以前的研究工作中,我们已发现酵母和线虫中的隐性转录不仅是衰老的标志,也是一个原因。减少这些有机体中这种异常转录的数量,可以延长它们的寿命。”   2.Nat Cell Biol:化疗后感知垃圾DNA或能增强机体的血液再生 doi:10.1038/s41556-021-00707-9 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Nature Cell Biology上题为“Chemotherapy-induced transposable elements activate MDA5 to enhance haematopoietic regeneration”的研究报告中,来自马克斯普朗克免疫生物学和表观遗传学研究所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造血干细胞或能利用垃圾DNA片段中的RNA分子在化疗后增强其自身的激活。 造血干细胞位于造血层级的顶端,其能产生大多数的血液细胞,包括免疫细胞等;在正常情况下,造血干细胞能在骨髓中保持休眠状态从而保持其长期的自我更新潜力,并能防止干细胞枯竭。然而在化疗后,其会被迫退出静止状态并开始循环;研究者Eirini Trompouki说道,造血干细胞会通过开始增殖来对化疗产生反应,如今我们知道,炎性信号对于造血干细胞的激活至关重要,但我们并不是能完全理解这一过程发生背后的分子机制。 有意思的是,研究者观察到,除了经典编码基因的RNAs之外,其它的RNA分子还会在患者化疗后在造血干细胞中被转录;这些RNAs中的一部分源于激活或非激活的转座子元件;转座子元件是诸如病毒或细菌等病原体的残留物,其会通过数百万年的进化整合到宿主的基因组中;研究人员通常认为这些在人类和小鼠基因组中占三分之一但似乎缺乏特定功能的广泛的遗传物质属于垃圾DNA的类别。   3.Nat Commun:重大进展!首次在胶质母细胞瘤中发现了狼狈为奸的造血干细胞 doi:10.1038/s41467-021-23995-z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德国癌症协会(DKTK)的研究人员首次在胶质母细胞瘤中发现了造血干细胞。这些造血干细胞促进了癌细胞分裂,同时也抑制了针对这种肿瘤的免疫反应。这一惊人的发现可能为开发针对这些恶性脑瘤的更有效的免疫疗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相关研究结果近期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上,论文标题为“Tumor-associated hematopoietic stem and progenitor cells positively linked to glioblastoma progression”。 在217个胶质母细胞瘤、86个WHO II级和III级星形细胞瘤的组织样本以及17个健康脑组织样本中,这些作者使用计算机辅助转录分析来绘制细胞组成的轮廓。这些组织样本直接取自切除边缘---残留的肿瘤细胞和免疫细胞相遇的地方。 利用转录组估计细胞类型,图片来自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1,doi:10.1038/s41467-021-23995-z。 这些作者能够区分来自43种细胞类型的信号,包括26种不同类型的免疫细胞。令他们非常惊讶的是,他们在所有恶性肿瘤样本中发现了造血干/祖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and precursor cell, HSPC),而这种细胞类型在健康组织样本中没有发现。论文共同作者Celia Dobersalske说,“造血干细胞实际上存在于骨髓中,它们从那里为身体提供各种成熟的血细胞,显然包括所有不同类型的免疫细胞。脑瘤本身的造血干细胞在此之前从未被描述过。” 更令人惊讶的是,这些造血干细胞似乎具有致命的特性:它们抑制免疫系统,同时刺激肿瘤生长。当这些作者将肿瘤相关的造血干细胞与胶质母细胞瘤细胞在同一培养皿中培养时,癌细胞分裂增加。同时,这些癌细胞表面产生了大量的称为“免疫刹车(immune...
阅读 568 次
造血干细胞捐献、人体器官捐献故事进我省高中教材

造血干细胞捐献、人体器官捐献故事进我省高中教材

近期,造血干细胞捐献、人体器官捐献(以下简称“两捐”)知识“进驻”浙江高中的《人·自然·社会》新版教材,向全省高中师生全面普及、传播。 近年来,省红十字会大力推动用好“理事办实事”制度,主动对接副会长单位——省教育厅,选取历年来我省“两捐”工作中涌现的感人事迹,针对高中阶段青少年精心编选科普文章共十篇,经专家评审后纳入我省高中一年级和三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材。 所选的文章,按照其适读年龄、题材不同,分别被编入“情景扫描”“动感地带”“实践活动”“他山之石”“主题链接”等不同版块。其中既有介绍造血干细胞和器官捐献意义的小短文,列举国外和我省“两捐”捐献基本情况和相关数据,也有捐献者亲友、受捐者的亲历回忆,更有捐献成功后又投身志愿服务项目的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的感人事迹。在介绍“两捐”工作基本知识和价值追求的同时,注重引导年轻学子在人生重要路口,认识生命、尊重生命、关爱生命,珍惜热爱现有的生活,形成正确的生命文化价值观。 来自:浙江红十字
看了央视《新闻周刊》,才知道我们对捐献造血干细胞的误会有多深!

看了央视《新闻周刊》,才知道我们对捐献造血干细胞的误会有多深!

最近,一直能在新闻和各个媒体平台上看到捐献造血干细胞救人的事迹,也有很多人对捐献造血干细胞存在着好奇,今天我们就一起通过之前央视的《新闻周刊》去探索捐献背后的“真相”。 “绝不以一个健康人的身体为代价 去挽救一个患者” 造血干细胞的捐献,也就是我们经常说到的骨髓捐献,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是要动手术、抽取骨髓血来采集造血干细胞的。 但事实却是:骨髓捐献和在血站捐献机采血小板一样,通过外周血进行采集,唯一不同的是,需要打动员针把造血干细胞动员到外周血中进行采集。 在央视的这期节目中,讲述了一位T母淋巴细胞淋巴瘤患者胡磊,在得到捐献者黄伟骨髓两次捐献之后重获健康的故事。 在患者和捐献者得到自己配型成功的消息之后,两个人都经历过惊喜与不安。 对于胡磊而言,在得知找到匹配捐者时是意外和惊喜的,但看到同病房的病友阿姨,因为捐献者悔捐,生命一步一步地衰竭死亡之之后又陷入了不安。 用她的话说,即使找到了配型成功的捐献血,也不敢保证在至黑的万丈深渊里能等到那个希望的亮光。 而对于捐献者,黄伟也有着家人反对的经历,但是医生的一句话,却坚定了他捐献的决心。 医生对他说,我们不会以一个健康人的身体为代价,去挽救一个患者。 其实这句话也应该让更多的人看到,其实不仅仅是造血干细胞捐赠,很多对生命的救助,也需要更多的常识普及; 因为只有常识足够的普及,才能打消人们捐献救人的顾忌,以此来帮助更多的人看到生命至暗时刻的那道光。 捐献这个事情 你行我也行 对于捐献造血干细胞这件事,我们在没有亲眼看见或者真正了解之前,恐惧和不理解都是必然的,但是这件事本身对于患者的意义有多大,我们也都是知道的。 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心都是暖的,在别人紧急求助的时候,我们都会伸出双手去帮助。 就像去年荣获“济南好人”称号的献血者们,在得知7岁孩子因为食物中毒需要紧急输血抢救之后,用2天献血15.2万毫升。 而在是否加入中华骨髓库这件事上,也许缺的就是完全的了解。 在央视这期节目里,一位曾经的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许艾菲经常在献血点为大家普及捐献造血干细胞的知识,并且动员在献血的同时通过留存血样加入中华骨髓库。 她说,在捐献之前我们也会有一些担忧,我就想把我自己今天摆在面前给你看。你看我长得也挺好,挺健康的,也没什么疾病。我们宣传的口号里面就有一句“造血干细胞,你行我也行”。 以亲身经历者身份引发共情和换位思考,能让对方对造血干细胞捐献予以了解认同并自主行动,这样的宣传方式无疑更加有说服力。 请相信时间 会让我们所期待的变成现实 在疫情常态化的现在,我们看到了生命的脆弱和坚强,也看到了为了守护生命的果敢和坚毅。 从1月份到9月份,我们举国同心为了抗击疫情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而这期间,我们也看到了时间的力量。 时间,让我们了解了新冠病毒,也让我们战胜了恐惧和不安,更让我们在年初许下战胜病毒的期待变成了现实。 就像白岩松在节目最后说的那样,很多事情的进步是需要时间的。 曾经的有偿献血经过向无偿献血的转变,加上公众无偿献血意识的提高,血液的供给安全基本得到解决。 而造血干细胞捐赠由过去偶尔配型成功,会让整个中国感动,现在越来越变成了正常的人与人之间的救助。 据中华骨髓库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9月30日,中华骨髓库库容总计2958223人份;捐献造血干细胞12093例(含向境外捐献366例)。在这些数字的背后,是并不容易的捐献者和受助者的配型成功,而一旦配型成功,绝望的家庭会瞬间看到希望。 所以,让我们一起努力,一起相信时间,它会让我们所期待的,更快地变成现实。 如果你的年龄在18~45周岁,身体健康,并且想加入中华骨髓库,符合无偿献血条件; 可以直接到献血车上抽取约8毫升血液,进行HLA分型检验,或者可与所在地省级管理中心或红十字会联系。 文章参考:央视《新闻周刊》、央视新闻 来自:首都献血
捐献造血干细胞,点燃生命希望
2019年中国造血干细胞入库数、移植数、及库容使用率及体外扩增策略分析

2019年中国造血干细胞入库数、移植数、及库容使用率及体外扩增策略分析

一、造血干细胞的重要特征 造血干细胞(Stemcell,SC)的干,译自英文“stem”,意为“树”、“干”和“起源”。类似于一棵树干可以长出树杈、树叶,并开花和结果等。通俗地讲,造血干细胞是指尚未发育成熟的细胞,是所有造血细胞和免疫细胞的起源,它不仅可以分化为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还可跨系统分化为各种组织器官的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多向分化和归巢(即定向迁移至造血组织器官)潜能。因此是多功能干细胞,医学上称其为“万用细胞”,也是人体的始祖细胞。干细胞是具有自我复制和多向分化潜能的原始细胞,是机体的起源细胞,是形成人体各种组织器官的祖宗细胞。 造血干细胞有两个重要特征 资料来源:智研咨询整理 二、造血干细胞入库、移植及库容使用率分析 1、造血干细胞入库数 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stemcells,HSCs)是血液系统中的成体干细胞,是一个异质性的群体,具有长期自我更新的能力和分化成各类成熟血细胞的潜能。它是研究历史最长且最为深入的一类成体干细胞,对研究各类干细胞,包括肿瘤干细胞,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造血干细胞移植,并且在基因治疗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014年以来,中国造血干细胞入库数逐年稳定增长,2018年中国造血干细胞入库数265万人份,比上年增加23万人份,同比增长9.50%;2019年中国造血干细胞入库数280万人份,比上年增加15万人份,同比增长5.66%。 2014-2019年中国造血干细胞入库数及增长 资料来源:中华骨髓库、智研咨询整理 2019年中国造血干细胞入库数280万人份,其中全国前十的省市分别是山东、江苏、河北、上海、北京、湖南、辽宁、河南、陕西、四川,造血干细胞入库数分别为196514人份、182291人份、149072人份、147315人份、146861人份、143557人份136391人份、134517人份、123062人份、111095人份,占全国比重分别为7.00%、6.49%、5.31%、5.24%、5.23%、5.11%、4.86%、4.79%、4.38%、3.96%。 2014-2019年中国各省市造血干细胞入库数(一) (单位:万人份) 广东 浙江 河南 广西 江苏 湖南 湖北 贵州 山东 上海 2014 7.18 5.25 9.98 4.57 12.72 11.18 7.17 3.9 14.08 10.26 2015 7.94 5.97 10.73 4.87 13.94 11.65 8.2 4.44 15.82 10.94 2016 8.63 6.54 11.38 5.28 15.03 12.11 8.9 4.83 16.48 12.05 2017 8.85 6.78 11.75 5.38 15.83 12.65 9.1 4.87 17.7 12.84 2018 10.09 7.88 12.76 6.2 17.15 13.5 10.4 5.66 18.85 13.95 2019 10.92...
造血干细胞捐献科普知识

造血干细胞捐献科普知识

一、什么是骨髓? 骨髓是存在于长骨(如肱骨、股骨)的骨髓腔和扁平骨(如髂骨)的稀松骨质间的网眼中,是一种海绵状的组织,能产生血细胞的骨髓略呈红色,称为红骨髓。人出生时,红骨髓充满全身骨髓腔,随着年龄增大,脂肪细胞增多,相当部分红骨髓被黄骨髓取代,最后几乎只有扁平骨骨髓腔中有红骨髓。此种变化可能是由于成人不需全部骨髓腔造血,部分骨髓腔造血已足够补充所需血细胞。当机体严重缺血时,部分黄骨髓可被红骨髓替代,骨髓的造血能力显著提高。 二、人体中有多少骨髓? 人体骨髓量与体重等因素相关,成年人骨髓量一般为3千克左右。 三、什么是造血干细胞?它能再生吗? 造血干细胞是能自我更新、有较强分化发育和再生能力、可以产生各种类型血细胞的一类细胞。造血干细胞来源于红骨髓,可以经血流迁移到外周血液循环中,不会因献血和捐献造血干细胞而损坏造血功能。 四、什么是造血干细胞移植? 正常人的造血干细胞通过静脉输注到患者体内,重建患者的造血功能和免疫功能,达到治疗某些疾病的目的,此一过程既为造血干细胞移植。 五、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分类? 根据造血干细胞来源可分为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六、造血干细胞移植能治疗哪些疾病? 造血干细胞移植可用于治疗肿瘤性疾病如:白血病、某些恶性实体瘤等,以及非肿瘤性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重症免疫缺陷病、急性放射病、地中海贫血等。 七、捐献造血干细胞影响身体健康吗? 人体内的造血干细胞具有很强的再生能力。正常情况下,人体各种细胞每天都在不断新陈代谢,进行着生成、衰老、死亡的循环往复,失血或捐献造血干细胞后,可刺激骨髓加速造血,1-2周内,血液中的各种血细胞恢复到原来水平,因此,捐献造血干细胞不会影响健康。 八、采集造血干细胞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有二种主要方法 1、抽取骨髓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作全麻或局麻,从捐献者髂骨中抽取骨髓血。 2、外周血中采集干细胞:给捐献者注射动员剂,进行血液成分单采术,从捐献者外周血中采集造血干细胞。 九、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提倡哪种方法采集造血干细胞? 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提倡的采集方式是从外周血中采集造血干细胞。用科学方法将骨髓血中的造血干细胞大量动员到外周血中,从捐献者手臂静脉处采集全血,通过血细胞分离机提取造血干细胞,同时,将其它血液成份回输捐献者体内。 十、从外周血采集造血干细胞,对捐献者有危险吗? 至今没有因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引起对捐献者伤害的报道,在采集完成后,一些轻微疼痛感和不适将会消失,所用的器材都经严格消毒并一次性使用,确保捐献者安全 。 十一、捐献者大约需采集多少造血干细胞? 造血干细胞的采集量是根据患者体重决定的,一般体重的,大约需采集10克的造血干细胞(100——200毫升混悬液)。 十二、在采集造血干细胞前,为什么要对捐献者使用造血干细胞动员剂药物?对人体有副作用吗? 在正常生理条件下,外周血的造血干细胞量极少,不能满足移植的需要,药物动员之后,加速骨髓造血干细胞的生成并释放到外周血中,可使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增加20-30倍,以满足移植需要。据多年的临床观察和国际上目前的报道,药物动员剂对人体健康没有副作用。 十三、什么是HLA,它在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作用是什么? HLA即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cocyte Antigen),存在于人体的各种有核细胞表面。它是人体生物学“身份证”,由父母遗传;能识别“自己”和“非己”,并通过免疫反应排除“非己”,从而保持个体完整性。因而HLA在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成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造血干细胞移植要求捐献者和接受移植者进行HLA配型。 十四、捐献者和患者为什么要进行HLA 分型? 由于不同种族、不同个体的HLA千差万别,必须采用一定的方法对捐献者和患者的HLA型别进行确定,从而选择与患者HLA相配合的捐献者进行移植,这是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成功的关键。 十五、兄弟姐妹的HLA相合率是多少? 同卵(同基因)双生兄弟姐妹为100%,非同卵(异基因)双生或亲生兄弟姐妹是1/4。 十六、什么是血缘关系和非血缘关系? 血缘关系是指同胞兄弟姐妹、父母、表(堂)兄弟姐妹;非血缘关系是指与患者无任何血缘关系者。 十七、非血缘关系捐献者中与患者的HLA相合率是多少? 人类非血缘关系的HLA相合率是千分之一或以上,在较为罕见的HLA型别中,相合的几率只有几万甚至几十万分之一。由于独生子女家庭的普遍性,高相合率人群减少,今后移植主要依靠在非血缘关系供者中寻找相合者。 来源:中华骨髓库
阅读 4,372 次
Cell:新造血干细胞的动员方法使捐赠更方便,移植成功率更高!

Cell:新造血干细胞的动员方法使捐赠更方便,移植成功率更高!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恶性或非恶性疾病的有效方法,而动员供者的造血干细胞是提高造血干细胞数量与质量的必要方法。最常见的造血干细胞动员方法是在连续5天内大剂量的使用G-CSF药物,从而促进供者骨髓造血干细胞更多的进入外周血中。但是多天内重复大剂量使用G-CSF常常造成供者出现骨性疼痛,恶心,头痛和疲劳等症状,而一小部分健康供者甚至会出现脾脏肿大、破裂等严重的副作用。 来自哈佛医学院的Jonathan Hoggatt博士及其研究团队发现仅仅应用CXCR2的激动剂GROβ以及CXCR4的拮抗剂AMD3100在15分钟内调动的造血干细胞相当于G-CSF方法5天的量。并且这些调动的造血干细胞表达与胎儿肝脏HSCs相似的基因,它们能很好的进入空的骨髓空间,并迅速分裂以填充骨髓并产生血液。Hoggatt博士表示,他们下一步将进行临床试验,以测试这种组合在人类身上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而这种方法的问世表示骨髓移植治疗会有更加光明的应用前景,并且有望治愈更多疾病。 DOI: 10.1016/j.cell.2017.11.003. 文章详见:http://www.cell.com/cell/fulltext/S0092-8674(17)31312-0 【】Sci Transl Med:科学家发现具有重塑整个血液系统能力的造血干细胞! DOI:10.1126/scitranslmed.aan1145 骨髓造血系统重建一直认为是由一群定向多潜能前体细胞和具有长周期植入能力的造血干细胞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是在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中,科学家们观察到了一群具有造血干细胞特征的早期植入细胞,这些细胞在清髓自体细胞移植模型中表现出了长周期植入能力。通过将这群细胞与人类的造血干/祖细胞相比较,研究者发现 CD34+CD45RA-CD90+的细胞表型可以高度富集造血干细胞,并且这群细胞完全具有短期快速重建多系造血的功能。该研究的相关成果可能会为血液干细胞移植带来巨大的变革,同时该研究也对基于自身健康干细胞移植或相关基因疾病替代疗法有着重要的意义。 文章详见:http://stm.sciencemag.org/content/9/414/eaan1145.short 【】Nat commun: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新突破 DOI:10.1038/s41467-017-01631-z 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血液恶性肿瘤、先天性代谢性疾病以及免疫缺陷病的重要方法,但是移植物抗宿主病等并发症限制了患者的生存率。但是由于缺乏生理学相关数据以及异体干细胞移植前期临床模型,因此研究者在对抗移植物抗宿主病的治疗方法研究时受到了严重的阻碍。来自俄勒冈健康与科学大学的研究人员在MHC完全匹配的非亲属毛里求斯起源食蟹猴模型上进行了降低强度的活化的外周血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并且分析了一系列不同的临床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结果,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移植失败,致死性GvHD并发症,和稳定的无病性充分供体植入。在保持病原体特异性免疫的同时预防性使用他克莫司抗GVHD,移植后使用环磷酰胺并且阻断CD28能够诱导多谱系,全供者嵌合以及受者特异性耐受。这些结果建立了新的临床前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模型,可用于评估GvHD的预防效果以及二代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介导的实体器官耐受治疗,从而治疗恶性及非恶性血液病以及清除HIV的感染。 原文详见: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17-01631-z 【】SCI TRANSL MED:有望治愈白血病的两个信号通路 DOI:10.1126/scitranslmed.aao1241 目前已经发现许多与急性髓系白血病相关的突变,并且这些突变在正常的非恶性造血细胞中也能检测到,这就给相关突变功能的研究造成了极大的障碍。研究者利用NSG小鼠进行FLT3-ITD+病人细胞异体移植并确定了一群前白血病细胞以及一群白血病干细胞,然后通过单细胞DNA测序技术区分出了非恶性多系造血与白血病之间的不同突变种类。尽管在体内的单细胞水平存在着许多突变,但是抑制突变的产生依然能够抑制前白血病细胞的恶性变。而同时靶向FLT3-ITD和BCL-2这两个重要的信号通路或有望彻底治愈白血病。这个研究也许能为确定并靶向白血病治疗的关键信号通路以及白血病相关的药物研发提供研究基础。 原文详见:http://stm.sciencemag.org/content/9/413/eaao1214 来自:梅斯医学(MedSci.cn)
许下的“生命承诺”能否反悔

许下的“生命承诺”能否反悔

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湖南分库工作人员分析捐献者失联原因,信息失联、家庭压力是主因 专家提醒,“临捐反悔”或危及他人生命,申请时做到深思熟虑;不要把道德义务转为法律义务,要更多普及捐献知识 长沙晚报记者 唐江澎 实习生 邬敏 山东一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在注射第一针动员剂后反悔逃离,当时患者已进舱“清髓”(经化疗摧毁自身免疫力和造血功能),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把动员剂送到捐献者家里,遭遇的是“闭门羹”……不久前发生的这一事件,再次引起人们对造血干细胞“临捐反悔”的关注。 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俗称骨髓)本是爱心之举,但“临捐反悔”带给患者的不仅是身体的二次伤害,更有对患者及其家人心理的伤害。郑重许下的“生命承诺”能否反悔?我们该如何保持对生命的这份敬重?连日来,记者进行了一番调查。 事例:捐献者手术前3天“临阵脱逃” 15岁的小宇(文中捐献者及患者均为化名)被查出淋巴瘤,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其唯一希望。通过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的帮助,小宇找到了与自己匹配的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对方是个22岁的小伙子。 惊喜之下,小宇一家决定到上海瑞金医院接受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变故意外到来——手术前3天,小伙子突然反悔了这份“生命承诺”。 让人揪心的是,在医院病房内等待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的小宇已接受了“清髓”,并进行了大剂量的化疗药物治疗——这意味着小宇自身的造血系统已被摧毁,免疫力几乎为零,如果没有新的造血干细胞输入,其生命可能就此结束。 “我们可以不惜一切代价,只要捐献者愿意……”小宇的父母希望尽一切可能改变捐献者悔捐的想法。然而,面对这样的请求,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工作人员明确告知,造血干细胞捐献基于自愿和公益,捐献人有权反悔,被捐献人也不能私自与其联系。 小宇命悬一线之际,其父亲决定自己顶上。但临时改变捐献者,手术风险会很高——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对双方的匹配度要求很高,匹配度越高,术后排异风险就越低。按照10分制来计算,如果承诺捐献的小伙子匹配度是10分的话,那么小宇父亲的匹配度只有5分,术后排异的风险骤增。 术后为了减少排异、提高移植成功率,医院专家紧急和上海脐血库联系。医生表示,小宇的父亲捐出造血干细胞进行半相合手术,同时辅以脐带血移植,成功率可能会更高。幸运的是,上海脐血库的公共库找到了与小宇匹配度较高的脐带血。 现象:多名捐献者曾有临捐反悔意向 中华造血干细胞库湖南分库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湖南已累计捐献445例,捐献人数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且2017年1-6月捐献量为31例,创湖南历史新高。尽管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在湖南乃至全国均较往年取得了较好成绩,捐献过程中出现临捐反悔的情况仍然不在少数。 21岁的苏娟是一名实习护士,采集完血液样本并提交捐献造血干细胞同意书几个月后,她接到湖南省红十字会造血干细胞库的电话,一名白血病少年与她的造血干细胞配型成功。她到医院采集5毫升的血液样本进行了高分辨检验,经过中华造血干细胞库的配型检索,她的血液样本及体检结果均符合造血干细胞移植要求,且与患者造血干细胞相合度较高。 就在所有的工作都准备好了,等待她前往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进行捐献时,苏娟发现她的身份证和手机“突然消失了”。原来护士考试在即,为了不影响考试,其母亲将苏娟的手机、身份证藏了起来,防止她私自进行捐献。所幸,在湖南省红十字会及苏娟的共同努力下,其母亲同意与苏娟到长沙进行捐献,造血干细胞最终顺利注入患者体内。 患有急性髓系白血病M5的张毅也遭遇了类似的情形。39岁的他有两个亲弟弟,他俩积极为哥哥配型却没配上,寄希望于造血干细胞库。有3位初配者配型成功,在与医院方面商议后,决定先对两位男性捐献者做高分辨配型,可两位男性捐献者不接电话,他们只能寻求配型成功的女性捐献者帮助。期间,张毅已浪费了一些治疗时间,导致他需要再做一次化疗等待进舱,并将整体移植时间后移。张毅及家人每天都在煎熬中度过,担心病情恶化。所幸,这名女性捐献者符合捐献条件并成功捐献。 分析:家庭压力导致的悔捐约占五成 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湖南分库工作人员曾对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失联情况进行分析,发现信息失联占总原因30%左右,家庭压力约占20%,自身顾虑或选择约占25%,体检不合格约占20%,其他原因约占5%。 湖南省红十字会骨髓库成功完成的445例造血干细胞捐献,大部分捐献者曾有顾虑。“家人不同意是导致捐献者顾虑、反悔的主要原因,约占总体原因的50%。”湖南省红十字会造血干细胞管理中心主任张赞告诉记者。 业内人士表示,捐献者反悔主要反映了人们对白血病、干细胞捐献的认识偏差。这种情况占反悔者本人或家庭原因的八成左右。 危害:不同阶段弃捐导致不同伤害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血液科副主任徐雅靖主任医师介绍,捐献者不同阶段弃捐对患者而言,带来的伤害是不同的。 若捐献者在初配成功阶段弃捐,患者将失去合适的移植供者,给患者造成心理影响;有可能失去疾病治愈的希望,贻误病情。 若捐献者在高分辨阶段弃捐,患者只能被迫选择单倍体供者,移植费用会大大增加,将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移植排斥反应的风险也会增加。 若捐献者在患者进行预处理阶段时弃捐,患者在接受大剂量化疗治疗后,如果没有合适的替代供者及时提供造血干细胞,患者身体将可能出现严重的感染、出血进而危及生命。 若捐献者临捐反悔,不仅给患者带来从希望到失望的心理伤害,也给患者增加了不少医疗费用。据了解,如果联系到捐献者,并初步达成意向后,整个工作流程所发生的高分辨检测费、供者体检费、造血干细胞采集费、运输费及捐献者误工费等均实报实销,将由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通过主管医生通知患者分别交纳。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血液科蒋铁斌副教授告诉记者,医院一般会启动“紧急预备方案”,若捐献者临捐反悔,医生会立即动员亲缘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不过,因临时更换捐献者,给患者带来的风险及相关费用都会更高。 争议:致命反悔是否担责 关乎生命的承诺可以反悔吗?悔捐者是否要承担道德责任或法律责任?湖南省红十字会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主任何一平曾多年从事造血干细胞捐赠工作,她表示,“自愿”“无偿”一直是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遵循的基本原则。 世界骨髓捐献组织声称,捐献者在任何时候都可退出。我国的 《公益事业捐赠法》第四条规定:“捐赠应当是自愿和无偿的,禁止强行摊派或者变相摊派,不得以捐赠为名从事营利活动。”截至目前,有关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立法仍相对空白。 湖南东方阳光律师事务所兰加林律师表示,造血干细胞捐献属于自愿行为,捐献者所签订的《捐献造血干细胞同意书》等协议是可以撤销的;捐献者与患者是双向匿名,在捐献知情书、同意书上没有关于捐献者反悔行为应当承担具体责任的条款,因而无法追究捐献者的法律责任。 对于造血干细胞捐献立法,不少人士曾呼吁过。兰加林认为,造血干细胞捐献立法问题属于法律部门的思考范围,其应对措施及司法解释或许在进一步制定完善中。法律应谨守自己的边界,更多地保护捐献者;社会公众应对捐献者行为予以理解和宽容,不要过分地将道德义务转化为法律义务。 即使在道德层面,也有许多人认为捐献者的反悔行为不应受到道德的谴责,因为除非有特定义务,人们没有权利要求任何人冒着生命危险去救助另一个人。 志愿者捐献造血干细胞是一种无偿、公益的行为,不应当给捐献者施加过多的义务,而是应当鼓励与倡导。业内人士表示,即使捐献者在患者“清髓”后拒捐,也应尽量保护捐献者,而不是把道德上的义务转化为法律义务。 建议:申请时深思熟虑,捐献时义无反顾 何一平表示,世界上每个造血干细胞库都存在一定比例的捐献者临捐时反悔和流失,有效办法是捐献者登记时要认真了解血液科学知识和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常识,熟悉捐献流程,做好配偶和直系亲属的思想工作。 过去,大家将捐献造血干细胞统一称为捐献“骨髓”,以为要在“骨髓腔”里抽取造血干细胞,导致很多人胆怯害怕。其实,现在采集造血干细胞主要是在外周血液循环里进行采集——使用造血干细胞刺激因子刺激细胞的生成,将其动员到外周血中,然后利用采集机器将这些造血干细胞收集起来,这种采集方法对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来讲基本没有损伤。 医学实验证实,每个人捐献造血干细胞后,均可刺激骨髓加速造血,一至两周内,血液中的造血干细胞就能恢复到原来的水平。 张赞告诉记者,湖南省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动员志愿者加入造血干细胞库时,为避免弃捐情况,会把宣传教育和说服工作的程序提前,对他们进行一对一专门服务,随时为其与家人排忧解难。 张赞建议,每一位捐献者申请时做到深思熟虑,捐献时义无反顾。同时,她呼吁社会大众客观看待弃捐这一现象,理解捐献者弃捐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宽容弃捐者;并以利他主义原则,重拾生命的获得感。
阅读 3,886 次
中国造血干细胞之父 —— 吴祖泽

中国造血干细胞之父 —— 吴祖泽

【院士名片】吴祖泽,1935年10月出生于镇海县小港(现为宁波市北仑区小港街道)。中国造血干细胞研究的奠基人和中国实验血液学研究的先驱、军事医学科学院研究员,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他完成了世界首例胎肝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重度骨髓型放射病人,被誉为“中国造血干细胞之父”。先后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奖项10余项。2015年11月,由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国际编号为207809号小行星,被命名为“吴祖泽星”。 5月19日,浙江省中医院,宁海80后爱心妈妈李海丹在杭州采集造血干细胞。4个小时后,150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跨越800多公里,从杭州被紧急送到青岛,挽救一个患有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青岛小姑娘的生命。 李海丹成为浙江第349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这意味着有349人因为浙江好人的存在重获新生。 一切的善、一切的爱、一切的坚持都值得赞美,然而本文要赞美的,却是一个创造这些生命奇迹的拓荒者——“中国造血干细胞之父”吴祖泽。 5月24日,他回到了故乡宁波镇海,走一走,看一看。 他造了一副奇特的眼镜, 在核爆的情况下保护眼睛  吴祖泽两岁那年,举家从镇海迁往上海。及至年长,从山东大学物理化学系毕业后,来到位于北京的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从事放射病的预防与诊治。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国决定发展原子能事业、研制原子弹。吴祖泽最初的工作,就是铸造减少和阻止核放射伤害的防护“盾牌”。 1964年10月16日,伴随一声巨响,罗布泊腾起一朵巨大的蘑菇云,中国的原子弹爆炸成功了。尽管在戈壁深处的医院待了整整6个月,吴祖泽却未能看到这永载史册的一幕。吴祖泽解释说,原子弹爆炸后,科学家需要通过进一步检测、判断核原料燃烧是否彻底,需要飞行员驾驶采样机,采集蘑菇云的气体样本进行分析。当飞行员穿越蘑菇云时,放射性物质对他们的健康可能存在威胁。尽管事前的测算表明这种风险很小,但吴祖泽仍须做好万全准备。围绕核爆炸引起的辐射,他和团队开展了多项实验研究,直至最后一批工作人员撤离,他才离开了罗布泊。 1969年,吴祖泽奉命开始研究用于核武器战争条件下的防护眼镜。 军事医学科学院里,至今存放着那副已显老旧的特殊防护眼镜。它有着深色的正圆形镜片,宽宽的月白色镜框和橡胶松紧绑带,有点像今天的验光镜或游泳镜。 为什么研发这种眼镜呢?因为在核爆炸发生时,强光辐射会造成眼底烧伤,从而导致眼睛永久失明。人的眼睛遇到强光时,会产生应激反应,本能地闭上眼睛。然而,从强光刺激的产生到人作出闭眼的反应,这个过程需要150毫秒。 必须缩短这个时间差,才能减少光线的进入、降低眼底烧伤的风险。经过研究,吴祖泽想到了一个看似不可思议的办法。他们找到只有几毫米、威力极弱、几乎没有任何危险性的微型炸药管,然后安装在防护眼镜上,再搭载一个光敏元件。这样,在没有强光刺激的条件下,镜片的颜色比较通透,人戴上眼镜可以走路、读书;而一旦强光产生,光敏元件便会产生电流,引起炸药管爆炸,镜片在爆炸的推动下旋转90度,颜色加深,从而有效保护人的双眼,避免眼底烧伤的危险。 赴英国交流   带回一部30万字书稿  吴祖泽一生角色善变,从学界翘楚到科学大师,再到执军事医学最高科研机构之牛耳,变的是科研方向和角色担当,不变的是为国为民的宗旨和情怀,那就是一切为了生命,为了使命的担当、国家的召唤、事业的追求。 随着人体造血干细胞的发现,国际生命科学界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现造血干细胞研究热。吴祖泽又一头扎进了造血干细胞研究领域。 干细胞,又称为起源细胞。人体造血干细胞大量存在于髂骨和长骨内的红骨髓中,是血细胞的源泉。由于人体血细胞自身的寿命极短,假如没有造血干细胞的不断增殖与分化,人类就无法生存。肿瘤、癌症、放射病等恶性疾病,其源头往往与造血干细胞异常导致的造血功能破坏有关。而恶性肿瘤接受大剂量放化疗或其他放射性疾病引起造血和免疫功能破坏,都可以通过自体或异体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得以重建。 当时,由于中西方学术交流中断,我国生物学界对造血干细胞领域的认知尚属空白。随着国际形势变化,吴祖泽的机会来了! 1973年夏天,在步入造血干细胞研究领域将近3年后,38岁的吴祖泽被派往英国帕托森肿瘤研究所,开展为期一年半的造血干细胞研究与学术交流。在英国实验室进行的观摩与体验,让吴祖泽惊叹不已,他下决心要将先进的理论与技术尽快总结并带回国内。 在英国的日子里,吴祖泽几乎天天躲在实验室和宿舍里做研究和写书。回国时,他随身带回了一件重要的行李——30万字的厚重书稿。书很快得以出版,书名为《造血细胞动力学概论》。这是中国造血干细胞研究的启蒙之作,许多人正是读了这部书,才对造血干细胞有了系统认识。 回国后,吴祖泽探索如何推广造血干细胞理论研究,并将它应用到临床转化上。他面向领域内研究者和医务工作者开办培训班,带出了一大批人才。在造血干细胞动力学研究上,吴祖泽通过一系列实验与对比分析,确认胎儿肝脏中的造血干细胞在母体妊娠4至5个月时达到数量与功能的双重旺盛期,这一系列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奖。 第一次用造血干细胞救人 冒着巨大风险,然而他成功了 上世纪七十年代,在吴祖泽公布胎儿肝脏造血干细胞的研究成果后不久,在南方某研究所,一位名叫王国权的技术员误入正在照射的放射性钴源室。大剂量辐射很快破坏了他体内的造血系统,被紧急送往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307医院。因为钴放射造成的损害非常严重,王国权的病情迅速恶化,生命垂危。 主治医生及其团队首先想到的是骨髓移植。 除使用来源于患者同卵孪生子的骨髓造血干细胞进行骨髓移植不会产生排异反应外,为提高移植成功率,由患者的同胞兄弟姊妹作为供体而进行的同种异基因骨髓移植,是临床采用最多的骨髓移植办法。然而,王国权并没有亲生的兄弟姊妹,无亲缘关系的同种异基因骨髓移植的成功几率十分渺茫。 医学专家决定另辟蹊径,想到了吴祖泽和他的胎肝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 在此之前,胎肝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一直停留在实验室阶段,现在真的要治病救人,吴祖泽的心情未免有些紧张。许多学生劝老师不要做这次移植。他们联想起23年前,南斯拉夫科学家尝试用胎肝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放射病,结果病人不幸死亡。这一次要是仍然失败了,非但病人的生命无法挽回,吴祖泽的声誉也会受到损害。 吴祖泽理解学生的顾虑。但是,面对挽救别人的生命和自己的声誉,他毅然选择了前者。他对胎肝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抱有充分信心,坚持认为自己必须接受这个挑战,并为一切可能出现的结果做好担责的准备。 恰巧出现的引产病例,解决了胎肝的来源问题。经过一系列消毒检测处理,吴祖泽很快制成含有造血干细胞的胎肝细胞悬液,并亲自将它送到307医院。 随着胎肝细胞悬液通过静脉滴注缓缓进入患者体内,生命垂危的王国权终于得救了。几天后,他的造血功能开始恢复;两个月后,他的身体各项指标接近正常水平。 这是世界上首个以胎肝造血干细胞移植救治放射病的成功案例,标志着未来可能发生的核爆炸或核泄漏所造成的人员伤害有了可以救治的方法。 他的新技术,挽救了无数人。 1982年的某个夜晚,北京军区总医院,一位母亲绝望地坐在病床前,一名12岁男孩躺在病床上,生命之花正在迅速凋零。他患的同样是再生障碍性贫血。男孩的舅舅推门而入,将辗转获得的“救命稻草”交给了她的手上。用移植的办法获得造血干细胞,帮助孩子恢复人体骨髓的造血功能,成为挽救孩子生命的最佳途径。那次,手术成功了。 十几年后,获救的病人带着新婚妻子、捧着鲜花,来到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感谢救命恩人。与他们同来的,还有这位已经年过半百的母亲。她紧紧握着肩佩金色将星的吴祖泽的手不愿分开。这时,吴祖泽已经成为军事医学科学院院长。 然而,一个307医院,不足以救治大规模核事故或局部核战争中的所有伤员。白血病、各类恶性肿瘤病例增多,造血干细胞的移植技术面临越来越多的临床需求。为进一步发展和普及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吴祖泽与他的科研团队举办多期技术培训班,并联合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307医院等数家大型医院组成科研协作攻关组,对接受过放射疗法的肿瘤、白血病患者进行诸多类型的造血干细胞移植研究,推进造血干细胞的临床转化应用。 如今,关于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新闻越来越多,一条新闻便意味着一个生命的新生。一个生命新生的同时,您是否想到了他——“中国造血干细胞之父”吴祖泽? (部分资料来自《镇海院士》一书,该书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 镇海区科协编纂) 来自:浙江在线(李应全 张纯瑜 范世清)
阅读 13,260 次
科学家体外培育出造血干细胞 有望绕开骨髓移植治疗白血病

科学家体外培育出造血干细胞 有望绕开骨髓移植治疗白血病

科学家成功地诱使多功能干细胞分化为了造血干细胞。 科学家首次在实验室培育出人类造血干细胞,有望绕开骨髓移植,直接用患者自身细胞治疗白血病等血液疾病。这些细胞还可以制造血液用于输血。 瑞典隆德大学的卡罗琳娜·吉本提弗(Carolina Guibentif)评论说:“这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如果可以用安全的方法在实验室培育出大量造血干细胞,人们就不需要再依赖捐献者了。” 在一个健康成人体内,造血干细胞存在于骨髓中,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更新、补充都离不开这些造血干细胞。“它们算得上种子细胞(master cell),”哈佛医学院研究员乔治·达利(George Daley)说。 当造血干细胞无法正常工作时,它们就无法持续供应充足的血细胞,进而导致身体组织供氧不足。如果像心脏这样的器官受到影响,还可能引起严重疾病。肿瘤化疗也会造成造血干细胞的缺失。 患有这种疾病的人往往需要进行骨髓移植,从健康的捐献者那里获得带有造血干细胞的完整骨髓。而骨髓移植的困难在于找到适当的配型。在健康的兄弟姐妹中找到合适配型的几率是四分之一,一旦必须从陌生人当中寻找合适的配型,几率就会下降到百万分之一,达利说。 动手培育造血干细胞 达利的团队从人类多功能干细胞入手,这种细胞具有分化成所有类型体细胞的潜能。研究人员要把它分化成造血干细胞,关键就是找到能刺激它分化成造血干细胞的化学物质。 在分析了参与造血过程的基因之后,研究者确定了控制这些基因的蛋白质。紧接着,研究人员把这些蛋白质加入到干细胞培养皿中。 研究人员测试了很多蛋白质的组合,最终找到了5种蛋白质。同时加入这5种蛋白质,就可以刺激多功能干细胞分化成造血干细胞。当他们把这些造血干细胞注入小鼠体内后,它们产生出了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这真是太棒了,我们对结果都很兴奋!”达利说。 另一个独立的研究团队从成年老鼠体内提取干细胞,也获得了同样的成功。纽约康奈尔大学医学院的拉斐尔·利斯(Raphael Lis)和他的团队使用的是动物肺表面的细胞,基于第一代造血干细胞也是从胚胎细胞分化而来的观点。他们还发现了能刺激肺部干细胞形成造血干细胞的四个因素。 重大进步 这两项实验成果带来的重大突破,“是研究人员长期以来一直想要实现的,”格本提夫说。通过研究成年老鼠上皮细胞,利斯和他的团队表明同样的成果也能在成年人类细胞上实现。达利的团队使用的人造干细胞理论上可以由皮肤细胞获得,这项突破为下一阶段在实验室产生人类血液带来了光明前景。 但是,实验室培育的造血干细胞还不能马上应用在人身上,达利谨慎地说。 虽然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小鼠的健康状况十分良好,但细胞突变导致癌症的风险依然存在。而且与体造血干细胞相比,这些细胞的造血功能并不高效。 更加安全的人造血液 但在达利的团队进一步完善实验过程后,他们也许能在实验室制造红细胞和血小板,并在医院使用。这些细胞不包含细胞核,它们不能分裂,也就没法诱发癌症。 研究人员希望这项成果可以在未来几年内得到应用。 达利希望他的成果最终应用于制造适合输血用的血液,这种血液不仅比捐献者提供的更加可靠,而且还没有疾病。“当一种新的病原体,比如寨卡病毒出现时,你必须确保血液的安全。未来,我们对血液质量会有更多的控制权,”达利说。 撰文 杰西卡·哈姆泽罗(Jessica Hamzelou) 编译 朱雅文 来自:环球科学
阅读 1,214 次
温州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红十字·生命相髓”志愿者服务队

温州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红十字·生命相髓”志愿者服务队

温州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红十字·生命相髓”志愿服务队前身为原温州医科大学环境与公共卫生学院启明志愿者服务社的救助关爱白血病患者项目。始于2005年,至今已有11年的历程。2014年经温州市民政局审批成立“温州市生命相髓造血干细胞捐献宣传公益中心”,是全国首家以在校大学生作为法人代表的献髓民非组织,省内首个拥有专业心理学、医学、公共卫生背景,温州地区最大最悠久的献髓公益组织。 2016年10月23日,温州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温州市红十字会主办,温州市生命相髓造血干细胞捐献宣传公益中心举行了“红十字·生命相髓”授牌授旗仪,温州市红十字会党组书记陈晓甜、副会长姚庆国分别向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进行授牌和授旗,并宣布温州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红十字·生命相髓志愿者服务队成立。 新成立的红十字·生命相髓志愿者服务队将依托于“温州市生命相髓造血干细胞捐献宣传公益中心”开展系列活动,致力于宣传造血干细胞的志愿捐献,打开人们的心扉,让造血干细胞的志愿捐献精神深入人心。 截止2016年7月,由公益中心入库者达2843人,占温州总数的59.3%,实现11例成功捐献,占温州总数的38.46%,中心反悔率为0。项目获全国红会、省红会、省新苗项目立项、浙江省校园文化品牌、全国挑战杯金奖,我们的理念是希望让更多生命濒临危机的人获得新生。 11年间,服务队秉持让更多生命濒临危机的人获得新生的理念,在温州市、浙江省乃至全国的范围内开展了一系列活动,致力于造血干细胞捐献知识的宣传。“红十字?生命相髓”志愿者服务队以专一的视角切入,项目开展过程中,将干细胞捐献知识宣讲区域从温州高教园区扩展至温州市的各个区域,同时也开展线上线下的宣传,将造血干细胞知识普及到全社会。服务队始终坚持对志愿者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努力打造一支专业化的高水平志愿者队伍。对于白血病患者服务队定期走访血液科病房,与患者家属交流,了解患者术前心理状况,开展情绪调控,缓解其心理压力。自2005年开展活动以来,服务队每年都有创新与突破,我们联合政府、医院、高校,以 “医学生—大学生—社会群体”为推广模式,结合省内6所高校和省内外30余个见实习点的多项资源开展造血干细胞捐献知识宣传与普及,参与者4000余人,使学生群体从参与者走向组织者,最终成为生命相髓理念的推广者。 “红十字·生命相髓”志愿者服务队也获得了国家级、省级等多项荣誉。2010年评为温州医科大学“校园文化培育品牌”;2012年成为温州医科大学的四大医疗慈善品牌之一;2013年被国家教育部临床专业认证为四大德育工程之一;2013年获批省教育厅高校校园文化品牌项目;2014年获全国“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金奖,并成立生命相髓造血干细胞宣传公益中心;2015年被评为中国红十字会青少年社会实践项目;2015年被评为浙江省 “情暖浙江·红十字志愿服务项目”;2016年获得浙江省青年社会组织志愿奖银奖。 组织名称:温州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红十字·生命相髓”志愿者服务队 成立时间: 2005年 注册志愿者人数: 4527 累计开展志愿服务时数: 96420 人均开展志愿服务时数: 21.30 项目负责人: 丁娜妮 经常开展的志愿服务项目: 1.心理呵护 定期走访血液科病房,为白血病患者提供专业心理呵护,术前开展情绪调控,缓解心理压力。 2.专项帮扶 为有需要的贫困白血病患者开展专项帮扶活动,为贫患者募集资金,2014年为1名白血病患者募集资金70余万。 3.千里运髓 协助医院进行造血干细胞运送活动3次,先后已经到达台湾、杭州等地。 4.为爱光头 通过男生剃光头,女生戴光头头套的形式,体会白血病患者的情绪与感受,表达“我和你一样”的感受,对于号召大众关注和支持白血病患者。 5.公益营销 为救助患者多次开展爱心义卖活动,至今以募集资金200万余元。 6.现场入库 深入社会,开展造血干细胞知识宣传宣讲,解除社会公众的困惑,呼吁更多的人支持捐献造血干细胞。并与温州市红会、血站合作开展现场报名入库活动。
造血干细胞可以拯救哪些“绝症”?

造血干细胞可以拯救哪些“绝症”?

造血干细胞为什么这么重要? 造血干细胞的重要性取决于它的特征,它有两个重要特征: 其一,高度的自我更新或自我复制能力; 其二,可分化成所有类型的血细胞。 造血干细胞采用不对称的分裂方式:由一个细胞分裂为两个细胞。其中一个细胞仍然保持干细胞的一切生物特性,从而保持身体内干细胞数量相对稳定,这就是干细胞自我更新。而另一个则进一步增殖分化为各类血细胞、前体细胞和成熟血细胞,释放到外周血,执行各自任务,直至衰老死亡,这一过程是不停地进行着的。 造血干细胞可以用于何种疾病治疗? 一些人体造血系统及免疫系统的严重疾病,如白血病(俗称血癌)、急性放射病、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重症免疫缺陷性疾病、淋巴瘤、地中海贫血等。 当前我国的血液病患病情况是:发病率为十万分之三、四,即有四百万,而且每年新增8万名,其主要发病年龄在35岁以下,其中相当大的部分是儿童和青少年,而他们中有许多人急需造血干细胞的移植来救助。 临床治疗中,造血干细胞移植广泛应用于血液系统疾病以及自身免疫疾病,在其它实体瘤的治疗中,比如淋巴瘤,生殖细胞瘤,乳腺癌,小细胞肺癌,主要应用于常规治疗失败或复发难治以及具有不良预后因素的患者。
阅读 2,410 次
国家表彰2012-2013年度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等奖项获奖者

国家表彰2012-2013年度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等奖项获奖者

为表彰先进,进一步营造无偿献血良好社会氛围,鼓励社会、公民关心、支持、参与无偿献血工作,根据《全国无偿献血表彰奖励办法(2014年修订)》的有关法律规定,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会同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启动了每两年一届的无偿献血表彰工作,2012-2013年度为《献血法》实施以来的第八个表彰周期。 最终确认“无偿献血奉献奖” 206,842人(包括金奖33,686人、银奖40,464人、铜奖132,692人)、“无偿献血促进奖”186人和359个单位、“无偿献血志愿服务奖”6,486人、“无偿献血先进省(市)奖”259个、“无偿献血先进部队奖”19个、“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奖”1,435人。其中,无偿献血奉献奖获奖者人数较上一届表彰增长近53%,反映出我国无偿献血者队伍进一步壮大,无偿献血工作取得新的进展。 “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无偿献血促进奖”、“无偿献血志愿服务奖终身荣誉奖”、“无偿献血先进省(市)奖”、“无偿献血先进部队奖”、“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特别奖”的获奖者由三部委予以表彰。其他奖项由各地予以表彰。 希望获奖的个人、单位和地方珍惜荣誉,继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带动社会公众支持和参与无偿献血工作。我们号召社会各界以他们为榜样,弘扬献血救人的无私奉献精神,为推动社会文明进步贡献力量。 附浙江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获奖名单: 1、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特别奖获奖名单(共122人) 浙江分库:(4人) 郑卫军、董平、潘克勤、章梁君 2、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奉献奖获奖名单(共1313人) 浙江分库:(64人) 徐中、章梁君、徐锦芳、陈学瑜、邵洲力、章军辉、王裕、巫伟祥、洪根钢、靳毅、潘克勤、王梁盼、苏海和、王晓刚、吴利民、周鹏飞、邵浩然、孙朝峰、曲鹏、邵琴、王翊澄、郑云斌、吴骏飞、冯培华、庄进良、张建国、周园园、唐海萍、吴正鸣、韩永林、涂勇妙、虞奇跃、徐丽瑞、郦巧莲、陈林斌、夏海明、姚志、黄震、潘天凑、胡群、陈建孙、李华燕、袁胤、伍建良、骆旭鹏、汤群荣、俞红鹰、徐青、黄啸琪、金琴、尹义、郑荣、陈剑、余红春、徐鹏、王炎、连丽佳、王勇、邱燕燕、徐红伟、朱海平、魏锋、顾闳邴、赵贇   关于表彰2012-2013年度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等奖项获奖者的决定 国卫医发〔2015〕5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计生委、红十字会,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红十字会,各军区联勤部、各军兵种后勤部卫生部,总参管理保障部、总政直工部、总装后勤部卫生局,军事科学院、国防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院(校)务部卫生部(处),武警部队后勤部卫生部,总后直属单位卫生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实施以来,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社会各界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献血救人的无私奉献精神,各地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个人、单位和部队。为表彰先进,鼓励社会、公民关心、支持、参与无偿献血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和《全国无偿献血表彰奖励办法(2014年修订)》的规定,经地方有关部门推荐并按照相关规定向社会进行了公示,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总后勤部卫生部决定,对2012-2013年度在无偿献血工作中作出突出成绩的薛金彬等33,686名同志授予“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叶仁花等40,464名同志授予“无偿献血奉献奖银奖”,胡永福等132,692名同志授予“无偿献血奉献奖铜奖”;敖刚等186名同志、北京大学等359个单位授予“无偿献血促进奖”;谢静音等6,486名同志授予“无偿献血志愿服务奖”;江苏省等10个省(市)和四川省自贡市等249个市(区)授予“无偿献血先进省(市)奖”;吉林省军区等19个军队单位授予“无偿献血先进部队奖”;周春艳等1,435名同志授予“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奖”。 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总后勤部卫生部现对“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无偿献血促进奖”、“无偿献血志愿服务奖终身荣誉奖”、“无偿献血先进省(市)奖”、“无偿献血先进部队奖”、“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特别奖”的获奖者予以表彰。委托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对获得“无偿献血奉献奖银奖”、“无偿献血奉献奖铜奖”、“无偿献血志愿服务一星级至五星级奖”、“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奉献奖”的获奖者予以表彰。 希望获奖的个人、单位和地方珍惜荣誉,继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带动社会公众支持和参与无偿献血工作。我们号召社会各界以他们为榜样,弘扬献血救人的无私奉献精神,为推动社会文明进步贡献力量。 附件:1.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获奖名单 2.无偿献血促进奖获奖名单 3.无偿献血志愿服务奖终身荣誉奖获奖名单 4.无偿献血先进省(市)奖获奖名单 5.无偿献血先进部队奖获奖名单 6.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特别奖获奖名单 7.无偿献血奉献奖银奖获奖名单、无偿献血奉献奖铜奖获奖名单、无偿献血志愿服务奖一星级至五星级奖获奖名单、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奉献奖获奖名单 国家卫生计生委 中国红十字会总会 总后勤部卫生部 2015年3月10日 点击下载:《关于表彰2012-2013年度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等奖项获奖者的决定》(含附件).z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