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献造血干细胞,我行你也行!余杭区红十字会这场公益足球赛很有爱

捐献造血干细胞,我行你也行!余杭区红十字会这场公益足球赛很有爱

今年9月16日是第九个“世界骨髓捐献者日”,活动主题是“感谢你,捐献者”。活动旨在倡导开展造血干细胞捐献宣传,致敬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志愿者及无偿献血者,鼓励适龄健康公民加入到挽救血液病患者的行列中来。 为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赞扬尊重生命、珍惜生命、保护生命的人道行为,进一步传递社会正能量,9月12日晚,余杭区红十字会联合区博爱家园志愿者服务中心在良渚街道新港村雷霆球场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公益足球赛,余杭区红十字会生命爱相“髓”足球队参与比赛。 生命爱相“髓”足球队 余杭区红十字会生命爱相“髓”足球队队员由来自各行各业的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组成,球衣号码是他们捐献造血干细胞时的序号,每个序号背后都藏着一段扣人心弦的大爱故事。 谈起成立这支足球队的初衷,队长何云东表示,希望通过开展足球友谊赛的方式,展现队员们勇于拼搏的体育精神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让大家知道捐献造血干细胞并不会对身体造成影响。“我们将以足球为载体,开展一系列爱心活动,吸纳更多人加入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队伍,捐献‘生命种子’,为更多患者带去希望。” 未来,生命爱相“髓”足球队将继续做好红十字事业的发声者、传播者和弘扬者,向社会公众宣传造血干细胞捐献相关知识,呼吁更多人支持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加入志愿捐献者行列。 这场公益足球赛很有爱! 比赛现场,参与比赛的两支足球队都充满了热情和斗志。随着一声哨响,双方球员迅速进入竞技状态,场上球员的一次次妙传和一记记射门,充分展现了队员们强大的身体素质以及阳光的生活态度。 “我是在2020年的一场足球友谊赛中加入中华骨髓库的。一场友谊赛,我不仅收获了运动的快乐,也收获了传播爱心的快乐。”生命爱相“髓”足球队队员毛超逸笑着说。 本场比赛,除了球员同场竞技,还释放了正向激励效应。余杭区足球协会元老队队员、良渚职业高级中学体育教师童章杰,听了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的事迹后,决定加入中华骨髓库,在工作人员指导下当即录入了入库信息。 通过这场爱心公益足球赛,不仅向社会公众展现了造干捐献者良好的精神风貌,更弘扬了“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区博爱家园志愿者服务中心主任冯宇专表示,“绿茵场上不仅赛出了造干捐献者的风采,更向社会公众传递了‘捐献造血干细胞,我行你也行’的理念。我们希望通过公益足球赛的形式不断扩大影响力,吸引更多人加入到挽救血液病患者的行列中来。” 目前,余杭全区共有38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已有近5200名造血干细胞入库志愿者。作为全省首支由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组成的足球队,将为这项充满大爱与阳光的事业源源不断注入新的力量。 下一步,区红十字会将以此为契机,继续推动公益活动形式多元发展,以各项文体活动为载体,吸引更多的爱心人士加入志愿捐献行列,打响余杭区红十字会生命爱相“髓”足球队品牌,进一步推动余杭区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高质量发展。 来源:余杭红会
浙江省发布纪念第九个“世界骨髓捐献者日”宣传海报

浙江省发布纪念第九个“世界骨髓捐献者日”宣传海报

今年9月16日是第九个“世界骨髓捐献者日”,活动主题是“感谢你,捐献者”。活动旨在倡导开展造血干细胞捐献宣传,致敬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志愿者及无偿献血者,鼓励适龄健康公民加入到挽救血液病患者的行列中来。 近日,浙江省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管理中心设计了“感谢你,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感谢你,造血干细胞入库志愿者”两款主题海报,供大家用作公益宣传推广。 目前,该海报已经在杭州地铁有关站点以“语音播报+灯箱海报”的方式进行展示宣传。 来源:浙江省红十字会
加入中华骨髓库,再造生命的奇迹
宁波造血干细胞捐献入库志愿者1.4万余名,成功捐献140人

宁波造血干细胞捐献入库志愿者1.4万余名,成功捐献140人

9月16日上午,宁波100多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相聚一堂,共同庆祝第八个“世界骨髓捐献者日”。我市自2003年启动造血干细胞捐献以来,截至目前,全市入库志愿者1.4万余人,成功捐献140人,居于全省前列。 140人!每一例捐献的背后,是一份生存的期望,每一个数字的递增,都让深陷泥潭的患者重拾生命之光。“感谢您,捐献者!” 从第1例捐献者到今天的第140例,从第一次造血干细胞捐献,到今天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加入中华骨髓库,背后,是宁波造血干细胞捐献环境的不断优化,是宁波红十字人的不懈努力。为推动造血干细胞捐献,宁波市、县两级先后出台《关于加快发展红十字事业的意见》,各地建立了生命关爱专项资金;造血干细胞捐献等挽救他人生命的行为,被写入《宁波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捐献者本人享受免费用血和省内“三免”政策,其直系亲属享受优先优惠用血制度,流动人口造血干细胞登记和捐献,本人及配偶、父母、成年子女均可获得积分落户加分。 与此同时,宁波在全省率先将志愿者造血干细胞捐献全流程事权下放属地。宁波还举办纪念日活动感谢捐献者、关心关爱捐献者及其困难家庭等,提升对志愿者的服务水平,宁波市爱心采集室的成立,更是方便捐献者在家门口实现捐献。 捐献珍贵的“生命种子”,点燃他人生的希望。这些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中,不少被评为“中国好人”“浙江好人”“宁波好人”以及浙江慈善奖和宁波慈善奖等。 特别是近年来,捐献人数逐年攀高,涌现出了一些令人肃然起敬的身边榜样:奉化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谢毕傲在捐献过程中撰写捐献日记并通过微博向全社会发出倡议,收获800多万点击;杨春燕在儿子高考期间排除万难毅然捐献;宁波出入境边防检查站警官张力为实现儿时夙愿克服困难坚决捐献……今年8月份,宁波捐献成功者高达5例,创历史新高。 爱无限,甬相髓。活动现场,一个个暖心的捐献故事,让人忍不住泪目。 宁波造血干细胞爱心采集室于2019年4月15日在宁波市第一医院正式挂牌成立,3年多时间,已有56位爱心人士在这里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宁波市第一医院血液科护士长张莺莺将这56位爱心人士牢牢记在心里—— 裘渭,造血干细胞与两名3岁地中海贫血双胞胎患儿配型成功,捐献时,裘渭刚刚当上父亲,躺在采集床上,看着干细胞源源不断地输出,裘渭笑着说:“想到我一下子会多出两个女儿,心里很激动。”这个笑容是那么的美。 今年6月7日,是全国学子高考的日子,新宁波人杨春燕却为了留在宁波捐献造血干细胞,放弃了陪同儿子参加的机会。采集开始了,她笑着对医生说:“我身体好,多抽点,今天不够的话,明天再抽。” 现场,一条因接受造血干细胞捐献而得以恢复健康的双胞胎的视频,感动了所有人。一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激动地说:“看着孩子们健康可爱,我觉得什么样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活动现场,来自宁波市第一医院的8位医务人员捋起袖子,每人献出8毫升血样,加入中华骨髓库。他们憧憬地说:“如果有一天我的血能给别人带去生的希望,那将是我今生最大的幸运!” 来源:甬派
感谢您!捐献者!

感谢您!捐献者!

9月,开启金色的秋季。在无数歌颂秋的诗篇中,我们读到的是人类对生命结出果实、完成传承的赞颂。 9月,“世界骨髓捐献者日”如约而至。在每年9月的第三个星期六,我们向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志愿捐献者、志愿者致以敬意!感谢您!捐献者! 9月16日,来自海南、广东、河北、浙江等省的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为血液病患者送去生的希望。 无数个日夜,无数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在新冠疫情、自然灾害面前英勇逆行。新疆、西藏、海南、贵州、黑龙江、湖北、重庆、四川、上海、浙江……即使前路辗转,仍无惧无畏。唯有心中信念:助患者重生! 捐献者—赵炜 同日,在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的指导下,由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管理中心、山东省红十字会主办,山东省红十字会医学捐献服务中心、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红十字齐鲁关爱生命健康志愿服务联盟承办的“第八个世界骨髓捐献者日”系列推广活动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成功举办。 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赈济救护部健康服务处处长郭建阳、山东省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李全太、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管理中心副主任黄相刚、山东省红十字会医学捐献服务中心主任刘文罗、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副院长纪春岩、中国红十字会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服务总队、中国红十字无偿献血志愿服务总队副队长、齐鲁医院门诊部主任董来东与造血干细胞受捐者代表、志愿者骨干共同参加活动。 此次活动由“感谢您,捐献者”志愿服务推广会、造血干细胞移植及志愿捐献科普义诊、“你好,志愿者”中华骨髓库入库活动三部分组成。 “感谢您,捐献者”志愿服务推广会邀请了6名造血干细胞受捐者及家属代表,来自济南的急性髓系白血病受捐者周先生在现场饱含深情地讲述了自己从患病到接受移植的心路历程。他表示,捐献者和志愿者的善举不断激励着患者前行,无论康复路上有多难,都要咬牙坚持,因为身体中流动着大爱的血液。 在当天义诊活动中,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血液科医务工作者和志愿者通过发放造血干细胞捐献宣传资料和现场咨询答疑的形式,普及造血干细胞捐献知识,讲解造血干细胞捐献的相关流程,使广大人民群众了解造血干细胞捐献和志愿者服务是护佑生命和健康的人道事业。 30余名符合无偿献血条件的青年医务工作者和社会爱心人士纷纷伸出手臂积极参与,现场填写入库志愿同意书,并采集血样加入中华骨髓库,用爱心和行动重燃血液病患者的生命之光,体现了自愿无偿、高尚利他的捐献精神和爱心奉献的社会风尚。 接下来,造血干细胞科普宣讲和入库招募活动将深入校园、企事业单位等,汇聚更多热血和爱心,再造更多生命奇迹! 近期,中华骨髓库各省级管理中心正陆续举办“世界骨髓捐献者日”纪念活动,祝福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志愿捐献者、志愿者们节日快乐! 来源:中华骨髓库
第八个“世界骨髓捐献者日”暨浙江省造血干细胞捐献突破800例主题宣传活动即将在温召开

第八个“世界骨髓捐献者日”暨浙江省造血干细胞捐献突破800例主题宣传活动即将在温召开

为开展好“爱心相髓+生命教育”行动,加强造血干细胞捐献科普宣传,提升公众对造血干细胞捐献的知晓率和支持率,促进浙江省造血干细胞捐献事业发展,浙江省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管理中心联合温州市红十字会将于9月16至18日在温州市举办 “感谢您,捐献者”—第八个“世界骨髓捐献者日”暨浙江省造血干细胞捐献突破800例”宣传系列活动。 在活动期间,浙江省第十四届“红十字公益之星”代表,省、市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服务队志愿者、温州有关高校师生代表;省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管理中心、各市红十字会、温州市龙湾区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及志愿者、特邀代表等将参加浙江省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趣味运动会、浙江省造血干细胞捐献突破800例主题宣传故事会、第十四届“红十字公益之星”座谈交流等系列活动。 据悉,截至2022年9月14日,浙江省加入中华骨髓库的志愿者近11万,共实现捐献827例。 来源:新华网
从第1例到第123例,了不起的捐献者

从第1例到第123例,了不起的捐献者

9月18日是第七个“世界骨髓捐献者日”,9月17日下午,宁波市在鄞州区万达广场举行“世界骨髓捐献者日”主题宣传活动。 捐献造血干细胞是一项挽救生命、造福社会、充满爱心的崇高人道主义善举。我国每年有400多万患者等待造血干细胞移植,仅白血病而言,全国每年新增4万余人,每年有3万多患者因缺乏有效治疗而失去宝贵的生命。而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拯救白血病等恶性血液病患者最有效的手段。 宁波市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从2003年起步,19年来入库志愿者持续增加,全市累计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12000多人,成功捐献123例。捐献者数量占全省捐献总量17%。该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多次获评“浙江慈善奖”“宁波慈善奖”等奖项。 先后涌现了“全市首位造血干细胞捐献先行者”王成,“两次捐献”的董平、孙朝峰、曾延坤,“全省年龄最大、等待时间最久”的彭海平,“为捐献造血干细胞推迟怀孕”的陈妍,“宁波首例跨国捐献”的孙卫,“全省红会系统捐献第一人”胡峻箐,“4小时800多公里生命速递”的李海丹等。 从第1例到第123例,每一例捐献都是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传递着宁波这样一座老牌爱心城市的温度。他们来自各行各业,有着不一样的工作和经历,但他们都在别人最无助的时候,义无反顾地伸出援手,点燃生命的希望。 在活动现场,来自北仑的孙朝峰医生和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的王德光两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分享了他们的捐献故事。 孙朝峰是宁波市第31例捐献者。捐献后,他收到患者妻子托红十字会寄来的书籍和信件,信中的文字令他感动,觉得自己做了一次正确的选择。 王德光是宁波第71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2018年1月12日,他捐献出了自己的造血干细胞。“对我来说,幸福就是在我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手……不管是奉献爱心的小善,还是传递生命的大善,只要是有意义的事情,我就一定会坚持下去。” 两位捐献者感动了现场听众。40多位爱心人士当场登记加入了中华骨髓库。一位志愿者激动地说:“这些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分享的故事令人感动,他们都很伟大,我希望自己也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假如哪一天,我也能如愿帮助他人,那将是我最大的幸福。” 来自:甬派
阅读 318 次
捐献造血干细胞,点燃生命希望
“世界骨髓捐献者日”公益歌曲《多幸运遇见你》

“世界骨髓捐献者日”公益歌曲《多幸运遇见你》

为了庆祝第七个“世界骨髓捐献者日”(2021年9月18日),感谢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志愿捐献者、志愿者们,中华骨髓库公益伙伴——苏州市广播电视总台倾情创作了公益歌曲《多幸运遇见你》。 这首歌唱的是一种奇妙的缘分,这缘分连接了两个生命,一端是“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另一端是“受捐者”,我们称这缘分为“髓缘”。 [audio mp3="https://www.hscd.org/wp-content/uploads/2021/09/多幸运遇见你.mp3"][/audio] 《多幸运遇见你 》 作词:于晓明 杨晓冬 作曲:吴佳一 演唱:唐琴 录音:江振国
纪念第七个“世界骨髓捐献者日”宣传海报

纪念第七个“世界骨髓捐献者日”宣传海报

“世界骨髓捐献者日”(World Marrow Donor Day:WMDD)源于意大利、西班牙、法国、比利时等国家。在世界骨髓库和欧洲血液与骨髓移植协会的支持下,2015年,为了庆祝全球骨髓(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超过2500万人份,世界骨髓捐献者协会(World Marrow Donor Association:WMDA)发出全球倡议:将每年9月的第三个星期六定为“世界骨髓捐献者日”。 2021年9月18日即是第七个“世界骨髓捐献者日”。 “世界骨髓捐献者日”的首要目的是感谢全球的骨髓(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以及在各国骨髓库等待捐献的志愿捐献者。“世界骨髓捐献者日”也意在扩大社会公众和决策者对造血干细胞捐献事业的认知和支持。 虽然目前中华骨髓库库容已近300万人份,捐献者已达1.2万余例,但仍不能满足临床对造血干细胞的需求。我们号召全社会更多的关注、支持造血干细胞捐献事业,更多健康适龄的公民加入中华骨髓库,共同为救助更多的血液病患者而努力。
“世界骨髓捐献者日”宣传海报位,欢迎大家合影打卡

“世界骨髓捐献者日”宣传海报位,欢迎大家合影打卡

2021年9月18日,第7个“世界骨髓捐献者日”,首要目的是感谢全球的骨髓(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以及在各国骨髓库等待捐献的志愿捐献者。“世界骨髓捐献者日”也意在扩大社会公众和决策者对造血干细胞捐献事业的认知和支持。 浙江省红十字会联合相关部门,多个地铁广告设置点统一上线专题广告,具体位置如下图: 杭州文二西路古墩路口金桂大厦西、文晖路湖墅南路文晖大厦、武林商圈&延安路商业街银泰商业中心武林旗舰店A馆 LED巨幕三块巨幕户外广告也已上架,欢迎大家合影打卡。
阅读 782 次
致敬600例 我们再出发

致敬600例 我们再出发

9月19日至20日,由浙江省红十字会主办、宁波市红十字会承办的“致敬600例 我们再出发”暨庆祝第六个“世界骨髓捐献者日”公益宣传系列活动,在美丽的宁波东钱湖畔顺利举办。 省红十字会党组书记、专职副会长陶竞,省红十字会党组成员、秘书长佘新荷,省血液中心主任胡伟,以及全省11个地市红十字会领导参加活动。 在为期两天的活动中,来自全省各地市的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代表、志愿者代表以及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共计200余人,通过座谈交流、文艺晚会、毅行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共同庆祝浙江省造血干细胞捐献突破600例和“世界骨髓捐献者日”,宣传普及相关知识。 座谈交流 倾听捐献者心声 诸暨市的“拼命村书记”赵国信,在接到红十字会紧急采集通知时,不顾自己已经连续工作2个多月没有休息,连衣服都来不及换就飞奔杭州捐献,他说“所有工作都可以放一放,救人要紧”;东阳市捐献者王浩伟,为了捐献而停止减肥,他把这称为“幸福的胖”;宁波市北仑区的韦丽青,一次捐献造血干细胞混悬液500毫升,刷新了我省单次采集量最多的纪录;平湖市的吴丽霞,2次捐献造血干细胞只间隔9个月,成为我省累计捐献量最多的捐献者;衢州市的马群霞,捐献时是我省女性年龄最长的,在41岁和44岁分别捐献了造血干细胞和淋巴细胞;还有被评为“浙江好人”的天台好医生蒋廷锋、杭州好民警沈旦、援疆好老师罗生强…… 这些捐献者,绝大多数都是普通公民,但他们义无反顾的救人事迹分外精彩、令人感动。 9月19日下午,陶竞为2019年4月1日至2020年8月31日期间捐献的68位参会代表,颁发了“公益之星”荣誉证书,并倾听了他们的捐献故事,以及对捐献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佘新荷主持会议,并对热心公益、甘于奉献的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志愿者表示敬意。“希望全省红十字工作人员,进一步加强社会宣传,提升服务,推动我省造血干细胞捐献事业取得新的成绩。” 主题宣传 活动精彩纷呈 因为同一份爱,来自不同地区、不同职业、不同家庭的捐献者们,汇聚在红十字的旗帜下,一路相伴,以爱为名,为爱出发。 作为此次系列活动的重头戏,9月19日晚上的主题宣传活动共有“我们+有你”“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感恩与你在一起”“一路上有你”四个篇章。 活动现场,陶竞致辞,向广大造血干细胞捐献入库志愿者和捐献者表示致敬,并呼吁社会各界爱心人士一起参与到造血干细胞捐献事业中来,为更多的患者带去生的希望。 为进一步推动无偿献血工作,佘新荷还为新成立的省红十字无偿献血志愿服务队授旗。 活动中,舞蹈《我们+有你》《快乐出发》《感恩的心》,歌曲串烧《志愿者城市带》,小品《三献之家》,舞蹈诗歌朗诵,大合唱《相亲相爱的一家人》……一个个精彩纷呈的表演,将活动推向了高潮。 我国每年有百万患者需要造血干细胞移植,加上非血缘造血干细胞移植配型成功率仅有千分之一甚至万分之一,大部分病人因为得不到移植而徘徊在生死边缘,甚至带着遗憾离开人世。但也有那么一些人,幸运地配型成功,并得到移植。 对于这些受捐者来说,是捐献者的出现给了他第二次生命。尽管双方从未谋面,但因为捐献,两者身上开始流淌同样的鲜血,成为最特殊的一家人。活动现场,主持人宣读了重获新生受捐者给捐献者寄来的家书、录制的视频。《一封家书》字里行间洋溢着患者重获新生的激动,充满着对未来生活的憧憬,抒发着要回报社会的诺言。 毅行活动 传递爱和希望 公益之行,永不止步。造血干细胞捐献突破600例是一个新的开始。未来,还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的行列,用爱来创造一个个奇迹。 9月20日,为进一步营造良好的捐献氛围,还在宁波东钱湖畔组织开展了一场“为生命接力”的主题毅行活动。 活动现场,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杨沛宇宣读了造血干细胞捐献倡议书。 参加毅行活动的人们,大家身着统一服装,挥动着红十字旗帜,绕东钱湖步行六公里,并向沿途群众宣传造血干细胞捐献知识,传递捐献大爱理念。 新闻链接 我省自2001年启动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以来,得到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帮助,造血干细胞捐献事业快速健康发展。造血干细胞捐献已从原来的“十年捐献一百例”发展到了如今的“年捐献破百例”,不少青年学子在18周岁之际把志愿入库作为自己的成人礼,还有些年轻情侣在领取结婚证之日同时双双登记入库。 截至9月20日,全省已有累计入库志愿者9.3万余人,累计实现捐献610例,其中2020年已实现捐献70例。 来自:浙江红十字
以生命重启生命 | 中国骨髓捐献量破万例,让绝望中的人看到希望

以生命重启生命 | 中国骨髓捐献量破万例,让绝望中的人看到希望

白岩松: 今天,9月19日,是第六个“世界骨髓捐献者日”。造血干细胞捐献更大规模的走进公众的视线,还是20年内的事。2001年,一名身患白血病的苏州姑娘,移植了台湾同胞捐献的造血干细胞,成为当时轰动一时的大新闻。当年年底,我们成立了中华骨髓库,到2020年8月,中华骨髓库的造血干细胞捐献量突破了10000例!这是一个里程碑的数字。经过这些年的累积,中华骨髓库的库容量已经来到了281万人份。2007年就首次向台湾同胞提供造血干细胞,目前已向28个国家和地区的360多名患者提供了造血干细胞。在这些数字的背后,是并不容易的捐献者和受助者的配型成功,而一旦配型成功,绝望的家庭会瞬间看到希望。当然库存量越大,配型成功的几率就越高,我们还要走多久才能让更多绝望中的人们看到希望?《新闻周刊》本周视点关注:给生命以希望。 ▍“我这一辈子过了两世” 非血缘造血干细胞移植康复患者 胡磊: 当时就坐在医院的楼梯间,就想这么大的病也许都救不活了。怎么这个事情会发生在自己身上,这是在做梦吗? 2014年,正处在事业上升期的武汉女孩儿胡磊,患上了T母淋巴细胞淋巴瘤,查出时已是晚期。医生说,摆在胡磊面前的只有一条路,造血干细胞移植。 非血缘造血干细胞移植康复患者 胡磊: 我爸妈就只有我一个女儿,我轻言放弃可能也不是很负责任。医生当时就说,如果可以,一定要去骨髓库去找一个,这样存活下来的几率会很大。 透过中华骨髓库,找到茫茫人海中与自己成功配型的人,是医生眼中的最佳治疗方案,也是这个血液病患者家庭最大的奢望。 非血缘造血干细胞移植康复患者 胡磊: 当时找骨髓库也没有抱很大希望,因为我觉得几率实在是太小了,但是我觉得上天对我真的是太好。我不到半周的时间,大概三四天就找到了骨髓,而且跟我是全相合,我当时真的觉得生命太神奇了。 非血缘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黄伟: 2014年5月末,当时我是接到商丘市红十字会的通知,他说你和一个患者配型成功,你是不是愿意继续完成捐献? 黄伟接到通知的前一年,在国企工作、常年参与河南水上救援志愿工作的黄伟,带着14名水上救援队队友加入了中华骨髓库。黄伟还清晰地记得,在一同加入的14名队友中,他第一个接到配型成功的电话。 非血缘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黄伟: 在我即将捐献的时候,有一次我女儿告诉我,她说爸爸我姥姥让我劝劝你,说别捐了,我觉得孩子说这话也很正常。医生给我谈的第一句话,他说我们不会以一个健康人的身体为代价,去挽救一个患者。我觉得医生的这句话,也是在打消我的顾虑。 非血缘造血干细胞移植康复患者 胡磊: 老实说有担心,我旁边一个病友阿姨遇到悔捐,而且不是陌生人,而是她自己家里的亲妹妹。那件事情其实对我打击很大,我就看着我身边的阿姨一步一步地衰竭死亡。我们其实作为患者,并不想说会有一个人一定有义务来救我们。可能没有经历过的人很难去体会,那种在万丈深渊的感觉。但这时候有一个人从顶上牵了一个绳子,能够给你一丝希望。 配型成功,胡磊看到了一丝生的希望,但她又害怕这丝希望转瞬即逝。最终,这位素未谋面的陌生人黄伟,还是给了胡磊捐献了造血干细胞,当时,胡磊的父亲透过中华骨髓库向黄伟递交了一封感谢信。 非血缘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黄伟: 我是大概12点多完成捐献的,患者所在医院的志愿者就过来,拿我的造血干细胞,同时就带来一封感谢信。夜深人静了,我才打开这封信,他说无数次在梦中梦见自己代替女儿得了这种病,然而梦醒之后才知道残酷的现实不是因父爱母爱所能改变的。我也是一名父亲,我也有一个女儿。我觉得捐献造血干细胞看着是挽救了一条生命,其实挽救的是一个家庭。 非血缘造血干细胞移植康复患者 胡磊: 当时我的主管医生就去了移植仓说,胡磊你放心,你的骨髓来了。然后正好晚上10点的时候,我就看到那一袋血,我就看见那袋骨髓了。我说我这辈子特别幸运,人家一辈子就一世,我这一辈子过了两世,我说我今天重生了,因为这一刻也就是供者的骨髓流进了我的身体,我就从那一刻感受到了力量。 移植了造血干细胞的胡磊,踏上了跌跌撞撞的康复之路,虽然病情在两年后疑似复发,但是重生的她更加理解了生命的意义。她去背包旅行,去做义工,让自己的生命更有价值的同时,也在尽力给社会带来价值。在河南,黄伟还活跃在水上救援的公益一线,得知两年后胡磊疑似复发需要二次捐献时,他又再度挺身而出。然而,出于医学伦理学要求,作为非亲缘造血干细胞供患双方,黄伟和胡磊在移植未满两年内不能见面。 2014年,黄伟是中华骨髓库第4184例捐献者。今年,在第六个世界骨髓捐献者日即将来临之际,我国非亲缘造血干细胞捐献突破一万例。活动现场,胡磊和黄伟终于见面,而他们仅仅是万例中的一例,这背后,既有281万登记入库志愿者提供的基数保障,也有配型成功后,一万次的志愿捐献。 中华骨髓库副主任 高东英: 工作实际上做的是人的工作,是志愿者的工作,我们的目的就是让社会的大众能够理解、认同、加入进来。然后同时还能够在社会上传递一种尊重生命,敬畏生命,同时关爱生命,还互相支撑生命的这样的一种氛围。 去年年底,世界范围内非血缘关系的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达到了17万例,中国移植量居世界第三,在现有的医学数据中,造血干细胞供者们没有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在高冬英看来,非亲缘关系的造血干细胞捐献事业的发展,不仅挽救了一个个患病家庭,更是人道主义和公益精神的彰显。 白岩松: 2005年,我在台湾,还拍到了一次台湾同胞捐献的造血干细胞紧急运送到北京的惊险过程。由于当时两岸还没有直航,飞机从台湾起飞到香港,再转机到北京,然后救护车在飞机那儿等候,医生在医院守候多时。虽然最后手术成功,但过程万分惊险。在拍摄的过程中,我一边感动,一边也在期待什么时候我们的中华骨髓库能拥有大规模的库存量。配型成功能变得再近一些、再方便一些、概率大一些。而要完成这样的目标,也需要人们在观念上的改变,以及更多人了解捐献的安全性。其实不仅仅是造血干细胞捐赠,很多对生命的救助,也需要更多的常识普及,甚至是从娃娃抓起。 ▍救在身边 爱心相髓 除了自己的例行献血,志愿者许艾菲还要在人群中找寻愿意留血样的人。很多人不了解造血干细胞,她就一遍遍把自己的故事讲给对方听。几年前,许艾菲同样是在献血点知晓造血干细胞,决定捐献的那一刻,她选择在社交平台用轻松活泼的方式记录整个过程,这让不少人觉得造血干细胞捐献或许也没那么恐怖,她也因此爆红网络。 许艾菲: 因为恐惧和不理解它都是必然的,我们不能要求每个人都去明白这个事情。包括我们自己,在捐献之前我们也会有一些担忧,我就想把我自己今天摆在面前给你看。你看我长得也挺好,挺健康的也没什么疾病。我们宣传的口号里面就有一句“造血干细胞,你行我也行。”其实就是我以我们一些捐献者的角度来说这个事情。我觉得这样的话,比一些直接去跟你说,你要捐献这个事情,更有一些说服力。 造血干细胞捐献,更惯常的说法是骨髓捐献,因为以往要动手术、抽取骨髓血以采集造血干细胞,而如今则可以像血站捐献机采血小板一样,通过外周血进行采集,不过这需要打动员针把造血干细胞动员到外周血中进行采集。 许艾菲: 这个过程当中,你可能人体会有一些不适应,我觉得不需要去隐藏。扎针的确是会痛的,打动员针可能的确是会让你腰酸的。不要去把这件事情描述成一件特别高大上的一件事情,我们捐献造血干细胞有一点要求,就是不能牺牲自己的健康去为了救另一个人。 中华骨髓库副主任 高东英: 你可以看到每一个人,实际上并不是你想象的,离你那么远的,那种高大。她实际上也是人,她也有疼痛,但是她是在做一些斗争,在做一些纠结,在做一些平衡。那些过程,我真的觉得他们真的是个凡人,但是做了一个不平凡的事情,因为他们在自我说服自己。 更多人因她知晓造血干细胞,而挽救生命,与患者血脉相连,她却从没觉得自己的善举多么伟大。想到如今加入造血干细胞捐献队伍有281万人,尚与发达国家存在不小差距,她便在捐后毅然加入捐献志愿宣讲队。除了年轻人是她宣讲的潜在捐献对象,自己的兄弟姐妹、早已过了45岁捐献年纪的长辈,同样是她的宣讲受众。 许艾菲: 有很多捐献者甚至都是瞒着他的全家去捐献,工作时偷偷请了假,偷偷一个人跑去打动员针。可能要等到当地的一些报纸媒体开始报道这个事情,他家人才知道这件事情。对于一些可能年纪大的人来说,我们不要求他说能够来做这件事情,但是我希望他们能明白这是怎么样的一件事情,能够去理解我们曾经这些捐献过的人。或者在我们捐献的时候,他们能够给一份支持和理解。 以亲身经历者身份引发共情和换位思考,能让对方对造血干细胞捐献予以了解认同并自主行为,同样是有效宣讲和传播,这是许艾菲践行公益的基本逻辑,也决定了她以更开放的姿态接纳自己的行为和身份。 许艾菲: 我觉得对于一些好事,我们当然要给予肯定。我们不要遮遮掩掩,或者说我们做了好事不留名。我觉得现在大家更普遍地接纳于一种观点,就是做了好事就是应该奖励,就是应该表扬他,就是应该把好事公开出来。 当下正深刻改变着人们生活的疫情,也在影响许艾菲的生命观。面对离开我们的医护和努力走到现在的人们,她觉得生命如此脆弱而坚强。 许艾菲: 我为什么要去救一个我完全不认识的人?我跟他又不认识,他是死是活,跟我一点关系都没有。但是我经常也是换位思考这个角度来跟他们说,那今天如果生病的是你的家人或者是你,你希不希望有一个人来救你。也有一些人听到我这些话之后,他也沉默了,他也觉得说好像是有一点道理。 同在本周五,刚开学不久的浙江海洋大学上了首堂急救培训课。与此呼应的是在不久前,教育部等部门联合印发通知,要求将学生健康知识、急救知识,特别是心肺复苏纳入教育内容。由于临近海洋,溺水等事故多发,该校早在几年前就把自救和互救的急救培训列入教学计划,每班培训2名救护员,与学生密切接触的宿管员、保安等也被纳入培训范畴。而此刻,疫情中逆行医护等正唤醒公众对生命和健康的敬畏与渴求,成为生命教育的重要契机和节点。 浙江海洋大学红十字会秘书长 陈晓燕: 疫情让我们认识到生命的脆弱,也让我们认识到生命的无常。但是我们更要认识到生命的可贵。所以我们要学习急救知识,而且我们要除了自己学,要让周围的人一起来学。要相信团队的力量,大家都掌握知识了,那么才可以开启一个生命互助的通道。 “人道、博爱、奉献”在被重新审视,而更多人接受生命教育既是为他人得救创造机会,更为自己的自救和他救赢得时间。 学生 熊婉婷: 受益最贴近我们的是我们自己本身,还有一个其实对于我们自己的家人同学都是一个很大保障。 中华骨髓库副主任 高东英: 我们的目的就是让社会的大众能够理解认同,加入进来。然后同时还能够在社会上传递一种尊重生命敬畏生命,同时关爱生命还互相支撑生命这样的一种氛围。 白岩松: 很多事情的进步是需要时间的,曾经给很多人的生命带来悲剧,并充满着隐患的有偿献血,经过向无偿献血的转变,再加上公众无偿献血意识的提高,血液的供给安全基本得到解决。而造血干细胞捐赠由过去偶尔配型成功,会让整个中国感动,现在越来越变成了正常的,人与人之间的救助。当然,中华骨髓库的登记人数还应该有更大范围的增长,一万例完成捐献也仅仅是一个新的起点。但我们应该相信时间会很快的,使这个问题得到更好的解决,至于器官捐献甚至是遗体的捐献,我们完成了政策上的重大转变,但依然需要更长的时间,让人们在观念和行为方面真正地向前迈进。但请相信时间,它会让我们所期待的,更快地变成现实。 视频制作 | 张大鹏 郭佳灵 微信制作 | 李 昂...
中华骨髓库捐献突破一万例暨第六个世界骨髓捐献者日宣传活动在京举行

中华骨髓库捐献突破一万例暨第六个世界骨髓捐献者日宣传活动在京举行

9月15日,中华骨髓库捐献突破一万例暨第六个世界骨髓捐献者日宣传活动在京举行,中国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梁惠玲出席活动并致辞,代表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向广大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志愿者、工作者表示崇高敬意,向长期关心支持造血干细胞捐献事业发展的有关部门、社会各界和媒体界的朋友表示衷心感谢。 活动中,梁惠玲为全国第一万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林彬彬颁发荣誉证书。2017年,正值大学二年级的林彬彬加入中华骨髓库。2020年8月,她为一名重症血液病患者捐献了造血干细胞。林彬彬说:“加入中华骨髓库时没想太多。回想起来,能在几年之内找到匹配的人,为他带去生命的希望,是一件神奇的事。为此,我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活动现场,中国红十字会和国家卫健委等有关部委领导与第一万例捐献者共同启动了象征捐赠者和受捐者的匹配过程的万例拼图。同时,现场还举办了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受捐者代表相见活动。河南省红十字会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服务大队队长、造血干细胞捐献者黄伟与当年接受捐献的白血病患者见面。2014年、2016年,黄伟先后两次为白血病患者捐献造血干细胞和淋巴细胞,使患者即将凋零的生命重获新生。 造血干细胞捐献事业是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的公益事业,造血干细胞捐献形成的“救在身边·爱心相髓”的鲜明特色已经成为中国红十字会工作的靓丽品牌。造血干细胞捐献突破一万例,是造血干细胞捐献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一万例代表的不仅仅是个数字,更体现了一种自愿无偿、高尚利他的捐献精神和奉献爱心、挽救生命的社会风尚,是对“人道、博爱、奉献”红十字精神的生动诠释,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实践。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华骨髓库累计库容量超过281万人份,成为世界第四大骨髓库。2012年加入世界骨髓库,先后为28个国家和地区的360多名患者提供了造血干细胞。 中国红十字会党组成员、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平,副会长于福龙、副监事长李立东及国家有关部委相关负责同志,中华骨髓库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受捐者代表、志愿者代表参加活动。 来自:中国红十字会
中国日记·9月17日 | 从0到10000,这个数字点燃生命

中国日记·9月17日 | 从0到10000,这个数字点燃生命

突破10000例!是10000多次用生命点燃生命。 9月15日,庆祝中华骨髓库捐献突破1万例暨第六个世界骨髓捐献者日宣传活动举行。23岁的福建女孩林彬彬,正是第10000例捐献者。 骨髓捐献,即造血干细胞捐献,人们并不陌生。当化疗等传统治疗手段无法发挥作用的时候,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白血病、淋巴瘤等病人最后的一线生机;而造血干细胞捐献,是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前提。献造血干细胞,与献血液、献人体器官组织“三献”,是中国红十字会面对的核心工作之一。 林彬彬,是四川省红十字“三献”的志愿者。她记得,“2015年初,歌手姚贝娜身患重疾救治无效去世,她在生命的尽头捐献了自己的眼角膜,将光明留在了人间。那一年,我18岁,决定要做姚贝娜一样的人……”2017年,正值大学二年级的她加入中华骨髓库,登记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入库志愿者。 今年6月,中华骨髓库四川分库接到通知,一位重症血液病患者与林彬彬初次配型成功,四川分库工作人员立即联系到林彬彬。8月6日,她在四川省人民医院完成了200ml造血干细胞采集。 她说:“回想起来,能在几年之内找到匹配的人,为他带去生命的希望,是一件神奇的事。为此,我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这样的例子还有许多。河南省红十字会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服务大队队长、造血干细胞捐献者黄伟,2014年、2016年两次为白血病患者胡磊捐献造血干细胞和淋巴细胞,让那即将凋零的生命重获新生。中华骨髓库第2223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主持人唐子人现身说法,力证干细胞捐献对健康没有长远影响:“我在2011年完成捐献,捐给了蒙古族的一位母亲,到现在已经9年了,如今我非常健康,还跑了马拉松。” 血脉相连,爱心相髓。从1996年首例捐献以来,我国281万志愿者加入造血干细胞捐献队伍,成为世界第四大骨髓库。2012年,我国加入世界骨髓库,为28个国家的360名患者捐献了造血干细胞。中国的贡献已经超越了国界。 对于造血干细胞捐献突破10000例,世界骨髓捐献者协会主席Jeff Szer认为,“这是里程碑意义的第10000例捐献”。它代表的不仅仅是个数字,更体现了一种自愿无偿、高尚利他的捐献精神和奉献爱心、挽救生命的社会风尚,是对“人道、博爱、奉献”红十字精神的生动诠释,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实践。 根据中华骨髓库的数据,当前中国等待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有100多万。在第六个世界骨髓捐献者日即将来临之际,希望有更多的人志愿捐献造血干细胞,延续一份生命的火种,闪烁无尽的爱与期待。 林彬彬说,“生命传递的任务我完成了,可我知道还有很多人能够和我一样为生命护航。如果未来有人需要帮助,我希望能够帮得上忙的那个人会是我,也是你,被别人需要是一种幸运,更是一种快乐和幸福。” 来自: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慕振东 文字 王婵 设计
捐献者与受捐者隔空对话

捐献者与受捐者隔空对话

近日,“感谢捐献者·向国庆献礼”浙江省造血干细胞捐献突破500例暨第五个世界骨髓捐献者日主题宣传活动在省中医院举行。活动现场,浙江省红十字会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管理中心以短视频《我的超级英雄》,向曾经为造血干细胞捐献事业做出过杰出贡献的平民英雄致敬。我市市民金逍君也意外与被捐献者以视频的方式隔空对话,感动了在场的所有人。 本报曾报道过金逍君的故事,他于2018年11月到省中医院捐献造血干细胞,挽救了一名白血病患者。 在时长4分多钟的视频中,患者讲述了自己获得救治的经历,也表达出深深的感激。她说:“移植后已经十个月了,能够有机会告诉你我的情况,我真是想都不敢想……当我知道您同意(捐献)并且体检合格时,我的心激动得都快跳出来了,11月6日那天,经过了10多天的大化疗,我在仓里等待生命的种子,当护士们告诉我干细胞已经到达医院,还有透过无菌仓的玻璃窗看见您送我的幸运小黄鸭和那些鼓励的信件时,我的眼泪夺眶而出……我现在的心态和状态都比以前好多了,我刚刚从北京回到老家,带药物回来治疗,一周打两针药物会发烧乏力,但是情况比较稳定……” 在视频的最后,患者为金逍君送上了一份精心准备的礼物,再次表达了感激之情。她说:“我特地挑选了一只一样的大黄鸭,你看它们之间多么和谐呀,这是爱的延续、爱的传递,我把这只大黄鸭送给你。还有这是我为您折的千纸鹤,99只9个颜色,代表长长久久。今天是中秋节,我能够有幸与家人团聚,我很开心,真的非常感谢您。大哥,没有任何语言能代表我对您深深的感谢,请接受我的鞠躬。” 看到这个视频,金逍君非常惊讶也非常感动,当场就哭了。他说:“参加活动前并不知道患者给我录制了这个视频,造血干细胞捐献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患者现在身上流着跟我一样的血,就好像我的妹妹一样。我希望她能尽早康复,像正常人一样生活。” 活动当天,金逍君在杭州捐献了一个单位的血小板。自从去年捐献了造血干细胞后,金逍君每天都会坚持锻炼身体,他还参加了横店、青岛、磐安等地的马拉松赛,积极宣传造血干细胞捐献。 “我现在身体很棒,我站在大家面前,就向大家证明捐献是无损健康的。目前,全国有数百万白血病患者,光靠我们的力量还远远不够,希望更多人能够关注造血干细胞捐献,参与到捐献中来,让更多白血病患者有配型成功的机会,给他们带去生的希望。” 记者 蒋雯 通讯员 李晓媚 来自:东阳日报 2019年9月24日第03版
点滴爱·燃生命 中华骨髓库举办纪念第五个 “世界骨髓捐献者日”活动

点滴爱·燃生命 中华骨髓库举办纪念第五个 “世界骨髓捐献者日”活动

9月20日晚,由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中华骨髓库)管理中心、陕西省红十字会主办,中华骨髓库陕西分库承办的纪念第五个“世界骨髓捐献者日”活动在西安举行。陕西省政府副秘书长姚建红、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管理中心主任李黎出席本次活动并讲话。 姚建红对到场的嘉宾致欢迎辞。他表示,捐献造血干细胞是奉献爱心、拯救生命的人道善举,感谢过去已经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捐献者和大力支持造血干细胞捐献事业的志愿者群体。他也呼吁,希望更多人积极参与到捐献造血干细胞的行动中来,为这种彰显大爱的公益事业添砖加瓦。 李黎高度赞扬了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及志愿者们的奉献之举,他指出,促进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力量来源于志愿者,正是他们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专业知识、特长技能参与造血干细胞捐献服务工作,让更多的人了解、参与乃至推广造血干细胞捐献事业,使之成为公益救助的重要品牌。截至今年8月底,中华骨髓库累计库容量已达266万人份,为临床提供造血干细胞8800余例,其中包含向国(境)外28个国家和地区提供造血干细胞348例,包括10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这不仅促进了“一带一路”国家经济发展,推动了文化交流,更重要的是传递了百姓爱心、点燃了生命希望。他强调,经过十八年的发展,中华骨髓库正跻身于世界一流骨髓库的行列,但仍需营造更广泛的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社会氛围,需要社会各界给予更多的关怀和爱护;希望广大媒体、爱心人士、企业更多地支持中华骨髓库的发展,鼓励更多的适龄、健康公民加入造血干细胞捐献者队伍,献出爱心。 今年九月二十一日是第五个世界骨髓捐献者日,主题为“点亮国家建筑物 感谢捐献者”,世界骨髓捐献者协会发起“#LightRedBlueWhite”活动。中华骨髓库积极响应,各地分库此前用丰富多彩的形式参与了活动。在北京,志愿者身穿白绿相间的统一服装登上长城,点亮爱心;在上海,志愿者身着蓝色T恤一字排开,在中华艺术宫前挥舞红旗,感谢捐献者;在江西,滕王阁前“谢谢你!志愿者!”的标语醒目,气球飞舞…… 当日,中华骨髓库联合陕西省红十字会,采用红白蓝三色灯光点亮了著名历史建筑——西安城墙安远门(北门),向全国的捐献者及志愿者们致意。 活动现场,陕西的艺术家们表演了陕西特色的文艺《仿唐乐舞》、《中国秦腔颂》,近百名志愿者和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共同合唱《爱的奉献》,致敬造血干细胞捐献事业;最后,活动在全场齐声合唱《我和我的祖国》中圆满落幕。 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赈济救护部、组织宣传部、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陕西省红十字会、陕西省卫健委、中华骨髓库管理中心等有关领导,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志愿者代表以及发展中国家培训班成员等220余人参加活动。 来源:中华骨髓库